梅花【崔海波】
得梅花之名,是学“墙角数枝梅”的时候,一个小学童不自主的内心反问,“梅花真的会在雪里开吗?”
北方的雪是常见的,梅花却依旧是稀罕的。每到下雪的时候,心中默念起“遥知不是雪”来,在惦记里,一年复一年的长大,好奇心也在年复一年地减少,心中大约暗示:梅花估计和桃花非常的相似,就是耐寒些!
在干过多重工作后,在将要达到“知天命”时,稀里糊涂的又干起了花卉销售的“事业”,这才有了零距离接触梅花地机会。
梅花如今依旧是很小众的一个花卉品种。北方真不是一个养花的地方,很多花冬天都冻死了,普通的花卉爱好者也都习惯了春天买花、冬天葬花的习惯。对于耐寒的梅花,其实并不太讨人喜欢,主要原因是花期太短,次要原因就很多了,如价高、花色单调、花型不奇特、须室外养护等等。
手里慢慢就积累了一些梅花,也有手养几年的。冬天闲,也没有啥紧要事做,正是侍弄梅花的好季节。
梅花奇。秋季梅落叶后,花苞就一天天的开始膨大,丝毫不受寒流的影响,只到阳历年底,花苞就涨到要爆炸的样子时,梅花就要开放了。梅苞变大时间相对长点,今天和明天对比看,感觉没有变化,如果十天一对比,变化还是有的,手机照片为证。一个奇怪的想法又掠过心头,古人赏梅是留不住影像的,所以才多了很多梅花诗、梅花图,今人“咔嚓”一声拍个照!
梅花香。梅花开就有香味出来了。梅花的香也奇,没有看到梅花,鼻子先感觉到了花香,凑过去吸溜着嗅,却又感觉好像没有了,刚转过头去算了时,一丝幽香又直达脑门,会不自由又把鼻子再凑过去……如此反复几次。梅的香是幽远的,是内敛的,不张扬、不妖艳。从古至今,很多人都想复制梅花的味道,这就又是中国的香文化了,最著名的当属“寿阳公主梅花香”,据说这是最接近的。
今冬无雪,梅花算是干开着了。去年是有雪的,手机里还是有图的。梅花花色相对单调了些,主色就红、粉、白,懂得颜色的都知道,红、白颜色按不同比例调配,变化无穷,所以说来,梅的颜色也是富于变化地。雪压白梅无处寻,梅的白丝毫不输雪、红似雪里一抹血,梅的红能达到血得颜色,至于粉,变化太多,难于类比!
现在的人,对很多事物都冠于“文化”二字,如酒文化、茶文化、瓷文化等,对于梅,谐音不好听,“没文化”,其实,个人理解,文化就是从古至今人类活动痕迹的集合,所谓的梅文化,就是关于梅花的诗、画、盆景、园艺、经济等,范围很宽泛。其中有很多是交叉的,如民国时期就提议梅花是中国的国花。国和花联系起来,就要这个花代表国。梅花是当之无愧的,不畏严寒,越寒越艳,不正是我们的民族在百折不挠中砥砺前行的写照吗?
清人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反对病梅、夭梅、绳梅,只不过是借梅说事罢了,岂是反对梅花园艺?他反对的是“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文人画士弄梅甚少,倒是我辈花农、花商倒腾梅花甚多,其中“夭梅”不在少数!此梅非梅,只是一商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