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才是中国最牛的建筑师

●●● 1● ● ●

大家应该发现了,平时我们去看房的时候,尤其是一些高端的住宅、写字楼和购物中心项目时,置业顾问会特别强调这是国外的某设计机构或是某位大师设计的。

没办法,因为我们建筑融入的国际发展大潮,也就是西方的建筑,所以这方面我们的确落后,截止目前中国人获得的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也仅仅只有一人。

最近在追国家宝藏第二季,节目播出过程中,发现中国最牛的设计家族:紫禁城、圆明园、颐和园、天坛、中南海,远至清东、陵清西陵、承德避暑山庄……

以上全是他们家族设计并监督营造的。

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九大博物馆共展出27件国宝,“样式雷建筑烫样”排名第一。虽然该物件距今不足300年,与其他文物相比无论是质地,还是年代,都没有任何优势。

“烫样”是当时设计师向皇帝做报告的模型,直白点说就是一副“沙盘”。

但作为故宫给大家展示的第一件文物,背后实则蕴藏着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见证,是中国古建数百年传承。

“样式雷建筑烫样”出自雷氏家族,如果不关注中国古建筑,或对中国古建不感兴趣,可能会有些陌生。但是去过北京,肯定参观过该家族设计的这些大名鼎鼎的建筑。

这是整个大清最牛X的设计家族,七代人历经260年,先后伺候过清朝八位“终极boss”,康熙、乾隆、慈禧等数位大老板生前逝后居所都与该家族有关系。

有数据显示中国20%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是出自雷氏之手,可以说他们建造设计了大半个北京城。

于是很多人说道:一家样式雷,半部古建史。读懂他们,便解码了中国近代建筑史。

当然在我们盛赞雷氏“烫样”精妙之际,其与清国运捆绑的患得患失亦是辗转悱恻。

●●● 2● ● ●

雷家祖上在明朝就开始从事木工行当。

雷发达手持烫样

康熙二十二年,雷家木工手艺传至雷发达这一代,64岁高龄的雷发达仍奋斗在生产一线。当时清朝国力强盛,皇室大兴土木,康熙帝重修太和殿,全国能人巧匠被征集到帝都,雷发达也在其中。

因为技艺精湛,很快得到康熙帝赏识。加官晋爵,开始司职“样式房”,从此拉开了一个传奇建筑世家的辉煌序幕。

在职场之路上,雷发达凭一技之长,逐渐在皇城站稳脚跟。

紫禁城

特别是在主持紫禁城重修设计时,雷发达勇于变革。保留主轴线上大殿建筑严格对称同时将两侧群建设计为大致对称,呈现出细节处展示变化与不同。这样,既突出拱卫之势,体现“居中为尊”,又形成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格局。

这样大致性对称建筑模式,对日后数百年中国古建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雷发达毕竟花甲高龄,所取成就有限,所幸他儿子雷金玉继承衣钵。

太和殿

1683年,紫禁城太和殿正在修缮,因缺少合适木料。为按时交付,工部便从明代殿陵中,拆卸一根木料来替换太和殿旧梁。

康熙非常重视这次翻新,所以在上梁之日现场观礼。不巧的是在竣工日,这根大梁脊檩怎么也合不上榫。皇帝亲临差事要办砸了,可是“杀头之罪”。

情急之下雷金玉临危受命。

艺高人胆大的雷金玉持斧而上,一顿操作猛如虎,大梁应声落位,严丝合缝。

康熙大喜,封雷金玉为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赏七品官,食七品俸。”

彼时正值康熙盛世,紫禁城内修补、新建工程源源不断,成为钦工处掌案后,雷金玉有充分的空间去施展才华。

特别是技术革新上,雷金玉推动整个设计行业的发展。为精确计量,避免“太和殿事件”,对宋代以来沿用的“斗拱”进行改进。

以卯口宽度为基本单位,将原本一直无法统一计量的“斗拱”转变为“斗口”的新模式,让设计与施工能够更加科学地衔接。

此后,木式建筑物用柱子、房梁的粗细、高低,都是以“斗口”为基本单位来计算。直到现在,这项木工技艺任被传承,无人撼动。

我们所熟知的紫禁城,在过去600余年,历经200多场地震饱经沧桑依然屹立不倒,在这背后同样蕴含着斗口的精准计量。

2017年英国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纪录片,其中一集名为《紫禁城的秘密》,中间有一个片段就是这群英国人以1:5的比例,木质结构还原故宫,发现这些建筑物的抗震指数达10级。

在木质和砖石结构之中,不用一枚铁钉,一滴胶水,斗拱和榫卯的构造法,征服了全世界。

这里面斗口所贡献的精确数据计量,功不可没。

相比较雷发达的大器晚成,极具设计天赋的雷金玉可谓少年得志。所以其成就远远高于雷发达,终其一身设计建造了无数牛逼的大工程。

畅春园

“京师第一名园”畅春园也出自其手,在修建过程城中,雷金玉全程参与到设计、计算、组装等一整条建设环节之中。

康熙曾在此休息办公多年,并且著有《畅春园记》,为雷金玉点赞。

但是最高成就当属主持修建圆明园。

圆明园

坐落于北京西郊海淀区的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同时也搭上雷氏整个家族几代人心血,耗费超过二亿两白银,方才建设出这座万园之园。

1722年雍正继位,初登大宝,眷念其父赐予的宅院。于是拓展原赐园,继续在此生活办公。

虽然当时雷金玉已经年过六旬,但是雍正相信其能力,遂将改建圆明园的差事交给他。

在居住功能基础上,圆明园增建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等诸多办公室。满足皇上,夏季在此“避喧听政务”的需求。

而圆明园最令人称奇是以园中之园的设计手法,平地造园,旱地生湖。将江南若干名园盛景移植北方,将西式建筑元素喷泉、雕塑融于中国古代造园之中,汇聚中西建筑文化精髓。

即便是眼下,回观当年设计建造过程,也不得不佩服,样式雷的智慧。

北方缺水这是中国版图顽疾,紫禁城尤是。在中国古建中,向来是无水不成园,无山不成景,奈何这片平地上,既无山也无水。

于是在修建过程中,雷金玉利用旧址地下水丰富的特质。

挖土成山,探泉为水,山现亭台楼阁,水成湖泊涓流。

圆明园图样

圆明园盛时,水绕三园,共建砖、石、木质结构各式桥梁百余座,山水连接座座桥。

其中西式建筑海晏堂前呈列十二生肖人身兽头铜像喷泉,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俗称"水力钟"。

这也成为清朝多位皇帝除紫禁城外,休息、办公的主要场所。

为褒奖雷金玉的功绩,在其70寿辰之日,雍正命当时太子也就是下一任皇帝乾隆亲笔“古稀”二字,赐予雷金玉。

1729年雷金玉病逝,雍正安排内务府赏黄金百两,并且派沿途驿站护灵回乡,落叶归根。

这种待遇,在整个大清王朝都极其罕见,一位工匠能享受如此礼遇,可见雍正对其器重程度。

●●● 3● ● ●

遗憾的是,雷金玉去世后,家族无能人接掌样式房掌案一职,于是雷家便居家迁回原籍,“样式雷”经历第一次坎坷。

所幸雷金玉第六夫人张氏坚决不肯随迁,带着幼子雷声澂留在皇城。为了雷家族运、为了丈夫和孩子,张氏抛开世俗教条,上演了一出怀抱幼子泣诉工部大堂据理力争的壮举。

可能是皇上以及工部念及雷家功绩,所以格外开恩特别给雷声澂日后继任样式房的资格。

为褒扬张氏功劳,雷家后人在老祖坟上为张氏立了一块功德碑。

成年后的雷声澂虽然重掌样式房,但是天赋显然不如他长辈们。加上没有高人指点,族人相助,顺带着还被同行排挤,所以未像其父一样大展才华,获得皇帝赏识。

但是他有一个无法忽视的功绩,就是耗费一身的心血去培养了雷家的第四代人物。

在雷声澂的专心培育下,雷家第四代出现雷家玺、雷家玮、雷家瑞,三个大师级人物,号称当时设计界的“最强大脑”。

曾承办乾隆五十七年万寿山、玉泉山、香山园林、承德避暑山庄、昌陵、外省各路行宫和桥梁河堤工程等工程。

三兄弟将“样式雷”世家推向顶峰。

其中雷家玺最为出色,因此也由他接棒样式房掌案。

这三兄弟生活在乾隆、嘉庆时期,这大约是清朝二百七十六年时间里,最富裕的时光之一,同时也是清代皇家建筑最兴盛的时代。

乾隆在位之时,向来推崇江南好景色,数次游玩江南。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际,舟车劳顿,皇帝有意将这美景搬到京师。

承德避暑山庄

于是在18世纪50年代,下令在北京西郊,距紫禁城约15公里的地方,为京城水利并兼顾观景而建了一个皇家工程。“三山五园”工程热热闹闹地开工了,住持修建设计的便是雷家三兄弟。

其中清漪园则是颐和园的前身,1750年,乾隆为庆祝其母孝圣皇后六十大寿,启动清漪园工程。

最初乾隆是计划在园中心建设一座9层宝塔,宣扬皇室威仪。怎奈修建到第8层之时,被风水先生提出异议,乾隆下令把塔全部拆除。

但是这样一个“龙眼之位”又不能空着,必须还要有建筑物,如何建?建什么?乾隆把难题交给样式雷。

佛香阁

皇命不可违,三兄弟苦思冥想,某一天无意间看见武汉黄鹤楼启发灵感,设计出了一座八方阁的建筑物。八面玲珑,顺应天地。

这就是今天游客不绝的佛香阁。

除了这些皇室生前游玩、居住的建筑,雷氏还设计的了诸多皇家陵寝。

昌陵

嘉庆“昌陵”是样式雷设计的第一个皇陵,出自雷家玺之手。

在昌陵建设过程中,陵寝券顶部分是由一块块砖砌筑的,在当时没有如今的精密的机械切割,将券项合拢到严丝合缝,并且造型没有一丝突兀堪称奇迹。

样式雷,在雷家三兄弟的经营下,名声更加辉煌,只是也有些许遗憾。

雷家玺在61岁时就去世了,而当时其子雷景修才22岁,虽然可以单飞,但是实力还不足以担纲大任。

要不说雷家人高风亮节,雷家玺觉得雷景修经验不足,局遂将样式房掌案交给了同事郭九,这是雷家第二次坎坷。

好在雷景修争气,潜心技艺,修炼内功。在经过24年卧薪尝胆后,终于以高超技艺夺回样式房掌案。

但是从这个时期起雷家伴随这清盛世的荣光也开始因为清朝没落而衰败。

●●● 4● ● ●

雷景修生活在道光、咸丰年间。当时清廷已经开始走下坡路,内忧外患,国库空虚,皇室土木工程止步。

虽技艺高超,但鲜有用武之地。直到咸丰帝病故,他修建定陵时,一身绝技才得以施展和发挥。

更悲惨的是因为何清政府无能,列强临门之际,皇室撇开子民,将士放弃拱卫,雷氏前辈们修建的清漪园、圆明园,也被英法联军糟蹋。

在众人争相逃命之际,这个匠人世家却挺起民族脊梁奋起反抗。奈何势单力薄,雷景修女婿被乱刀刺死,女儿带领全家老幼14口,自焚殉园。

生不逢时,虽然在设计上雷景修没有太大建树,但是他利用充足的时间去整理祖上传下来的设计图纸和烫样模型,加上说明,编辑目录,并建了三间屋子来收藏。

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时,雷景修又把工部样式房的图纸和烫样,迅速转移到自己家中妥善收藏,样式雷图档才得以保存下来。

此举不经意间为我国保留下珍贵的历史文物,也为后来者研究清朝建筑留下丰富的材料。

1866年,雷景修病逝,40岁的雷思起,顺利接过父亲掌案之职,他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以及光绪四位皇帝。

虽然当时清朝已经“疾病羸弱”,但是皇室依然奢靡,兴建不少皇家园林。

雷思起主持修建了定陵、定东陵、惠陵和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及许多贵族的府邸、园林和陵寝。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为慈安和慈禧两位设计陵寝,在这“两姐妹”同时在位时,已经是明争暗斗,暗流汹涌。

当然在陵寝的设计上也谁也不会让着谁,雷思起可谓费尽心思,几经波折推出一个绝妙设计,两位太后各用一个地宫,共用一套祭殿,才让两位主子满意。

这不仅展示出雷思起的技能点满满,同时能斡旋与两位大佬之间,做到皆大欢喜,可见其情商之高。

在慈安去世后,慈禧独揽大权。不幸的是这是一位独断专权的主,姐姐生前与其难分伯仲,去世后一家独大,为了体现身份和地位高于慈安,以前的标准样式,自然需要调整。

她下令将建好的陵墓内部全部重新修缮。为了让慈禧满意,雷思起数次更改设计,耗尽心血,花甲高龄拖着积劳成疾的身子任然多次现场监工,最后劳累而死。

慈禧陵寝许多装饰,大量使用贴金,豪华异常,在清帝陵中仅此一例。

雷思起去世后,儿子雷廷昌成为新掌案。

虽然当时清政府已经开始被列强蹂躏,但是也无法阻挡皇室宗亲的奢靡,所以雷廷昌有机会操盘很多大工程,比如主持重建了天坛祈年殿、紫禁城太和门,以及慈禧太后万寿庆典的点景楼台等。

因为战绩彪斌,所以也官运亨通,最终位列二品大员。这是样式雷家族的最高官职,把雷氏家族的荣耀推向了巅峰。

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入侵,横行河北、北京,对皇家建筑进行洗劫。国以不国的形势下,也无法阻挡皇室奢靡。罹劫后皇家建筑修复工作再次落到样式雷肩上,雷廷昌携其子雷献彩对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重建,清漪园也是在这个时候改名颐和园。


颐和园十七孔桥

重建后的颐和园建筑,设计阴阳、借景、依势、寄情、寓意、空间层次,自然环抱,宛如天工。景物结合、虚实相间、天人合一的一种设计境界,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鲜明地体现出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

1907年,雷廷昌去世,其长子雷献彩开始担任样式房掌班,成为第八代样式雷传人,这也是样式房最后一位掌舵人。

雷献彩主持圆明园修复、摄政王府等工程。只是当时清朝接近名存实亡,军阀割据,西方入侵。

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样式房也就随之瓦解。

加之民族工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西方建筑文化的强烈冲击,民间和政府机构大规模修建洋楼和工厂,“样式雷”家族所从事的宫殿园林陵寝设计彻底失去了市场。

雷献彩一生无子嗣,家族手艺后继无人,雷氏荣耀从此断送,最终郁郁而终。

失去皇室庇佑,加上手艺又被时代所排斥,雷氏族人为某生记甚至出卖祖辈留下来的烫样、图纸。

所幸现在还有资料保存下来,中国古建很少有完整的资料遗存,特别是设计文稿和数据参照,所以很多外国学者质疑中国古建是凭借这手艺和工匠经验修建的,不需要设计图,更不需要施工图,没有完整的科学逻辑。

样式雷图档的留存于世,彻底推翻了这种说法。

样式雷的存在代表的整个清朝后200余年的建筑辉煌,也是中华民族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项目更多信息可点击鲜房小程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