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813分,到12.121分的SCI文章,都用了数据挖掘的差异基因来挖出了上游的激酶……

一篇3.813就差不多是这么憋出来的,嗯

,这就是一篇憋在家里,就憋出来的3.813分的文章:

僕らの夏の夢 山下達郎 - COMEALONG3

看看作者人数就知道,

根本没做实验……

首先他们分析了肠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

分成了高表达和地表达,分别做了聚类:

接着用了个神器来分析了造成这些基因表达差异的上游,

也就是转录因子,甚至是更上游的激酶:

但说实话,他们的激酶分析根本就没用对地方

。接着他们用GEPIA之类的数据库,验证了一下具体的差异基因的表达以及转录因子的表达:

然后,

用CMap分析了可以影响差异表达基因的化疗药物:

接着他们又用单基因扰动的GDS再测了一遍

,又用药物扰动的GDS再测了一遍……思路很简单,就是这样:

用差异基因进行聚类,然后验证,接着分析一下可能抑制高表达基因,促进地表达基因的药物。但说实话,

这基本上就是白瞎了这个神器:

这个神器还是发表在11.501分的Nucleic Acids Res上的

……这个是根据差异基因的List,分析ChIP-Seq数据库,找出转录因子,再通过转录因子,来富集更上游的激酶。

如果你一直有听夏老师讲信号通路的话,

应该会发现,一般的信号通路是这样,通过膜受体接收信号后,传递给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可能是一个激酶

,而这个激酶最终会激活转录因子入核激活下游基因表达:

这个神器的思路就是反过来,分析获得差异基因(

DEG,Different Expression Gene)后,倒推的话,就能富集出造成这些基因表达差异的转录因子(TFs

,然后在往上捯,就能找出可能有问题的激酶。

只要输入Gene List就行了

……

当然,也有用这个神器用在正经地方的

,比如这篇NC: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