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5S & Pop Music(七)——《 Wndmills of Your Mind》
法国经典歌曲《Windmill of Your Mind》,译为“心中的风车”或“风之絮语”,作曲Michel Legrand,作词Eddy Marnay。该曲作为1968年电影《天罗地网/The Thomas Crown Affair》的主题曲,获当年奥斯卡最佳电影主题曲奖。
曲子借助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风为意象,它驱动风车转动这一周而复始的现象,在缠绵反复的旋律中,描绘出爱情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扑朔迷离,可谓别具一格。
乐曲引子那神出鬼没的音流上下行,还有变幻莫测的颤音,活灵活现地描绘出风的形态。然后两个经过音引出一段优雅的”哈巴涅拉“舞步,之后画风一转,一大段右手三连音的变奏旋律,动感而华丽,描绘出内心世界的“百感交集”,渐慢后以坚定的情绪重复了一段“哈巴涅拉”舞步,果断地结束全曲,尾声的下行单旋律可谓神来之笔,变幻莫测的风又变幻莫测地消失无踪了........
钢琴音色赏析与评论:
(一)踏板带来了丰富的音效变化,远非仅仅是延长音符那么简单。有经验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啥时候踩和放踏板,没有误判的可能。踏板一踩,声音的马上变深邃了,体积感增强,重量感增加,共鸣感明显加强,而且这些“琴弦”与“音板”共振产生的细微而美妙的声音是连贯顺滑的,丰富而不浑浊,也没有不符合演奏者原意的不自然的中断和突变,让人听起来很自然,声音的潮起潮落起伏自如,没有辱没“钢琴的灵魂”这一称号。也就是说,设计者对踏板踩下后的各种声音的变化,做了准确的设计和安排。
(二)声部的层次清晰而融合。声音既有融合度也有区分度,各条旋律线在演奏者弹奏方法正确的前提下,毫不含糊地呈现各自的走向和色彩:低音,和弦,主旋律,副旋律,加花......既不会挤做一堆糊作一团,分不清楚谁是谁,又不会相互打架扯皮,一句话:弹琴的手分得清楚,琴音就分得清楚。说到原因,其实很简单:在不同的触键力度下,每一个音符都有非常广阔的音量与音色的变化动态范围。就好像,色阶分得足够多和细,画面自然就是层次分明兼五彩斑斓。这种特性,一般只出现于优质的大三角钢琴,而一般练习级别的立式钢琴,音量与音色的变化动态范围偏窄,就是说,哪怕你的触键功夫牛逼到在优质大三角钢琴上能够各种“淋漓尽致”,在练习级别的立式钢琴上面,就会面临“龙困浅滩”的掣肘和无奈,无法真实地还原演奏者的各种真实意思。如果有人不信邪的话,不妨先想一想:对于自己感受不到“变化”的东西,还能练得出来么?此乃常识中的常识。如果自己再怎么触键弹奏,再仔细听,琴音都确实差不多,那何苦来哉练什么触键法,这不是自作多情么?话语也许有些尖锐,但是也警醒各位,琴不行,一切都白搭。
(三)合乎钢琴发声振动规律的众多“技术点”的有机整合,就产生了质变。PX-5S虽然不贵,不说它还带有70%的合成器功能,不说它具有表现力独特的Hex Layer(六层组合)音色引擎,也不说它丰富多变的现场操控功能......就它的钢琴音色部分,已经不是等闲之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钢琴音色的采样不错,使用的调制技术使音色在各种触键力度下无级变化,无缝切换,加入了琴弦共鸣,制音共鸣,踏板噪音,离键模拟,琴盖模拟等钢琴音色细节。带有钢琴专用DSP,音色编辑,系统压缩,系统均衡,系统效果器,还有琴槌灵敏度调节。显然,各种钢琴音色细节是要占用复音数的,琴256的复音保证了任何时候不丢音。踏板虽然不支持半踏板,但是快速切换踏板能保留前音的“余振”,手指离键后马上补踩踏板的延音效果一如原声钢琴。钢琴声音在衰减过程中,音量与音色是带有自然地波浪式变化的......这众多的“技术点”,单个拿出来也许就是微不足道的“雕虫小技”,但是整合了起来,就不简单了。况且,很多的“技术点”是允许用户进行编辑修改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此琴达到了该制造成本下电钢琴的效果极致,甚至反超了不少价格高于它的电钢琴产品。所以啊,造琴的理念非常重要,老老实实按照钢琴发声振动的物理规律来勾勒细描钢琴的声音,结果造出了不一般的产品。反观某些电钢琴,居然拿GM音色库里面的第一号“三角大钢琴”音色来“小材大用”地充当电钢琴的主钢琴音色,知道脸红不?
我不是谁谁谁的托,也不是向谁谁谁叫板。只是,以自己多年的经验,告诉大家一些也许是“有点颠覆性质”的常识和真知而已。须知,被忽悠久了,形成条件反射,也许就分不清方向了,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