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扫北初探之四 : 燕王扫北的传说

  
燕王扫北系列之四:
燕王扫北的传说
白焕宗
燕王扫北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了,在被害的地区,有些传说一直延续和流传了下来,兹选录几则如下:
(一)在今沧州地区有些地方,农历五月五日有门首悬艾的习俗。传说燕王“扫北”时五月五路遇一妇人,携两小儿,一胖壮,一瘦弱。妇女背胖壮者,让瘦弱者随行。燕王感到奇怪,问何以如此。妇人回答,胖壮者乃兄嫂之子,廋弱者乃自己亲生。因兄嫂被兵杀害,便将抚养侄子为己任,宁可使亲生儿子饿死,也要把侄子抚养成人。燕王听了很受感动,便告诉妇女,回去门首悬艾。于是燕王下令军中,见门前悬艾者不要杀害。妇人至家,告知邻里,消息传开,多有门首悬艾而幸免于难者。因此,人们视艾为避灾难的祥物,遂留下了五月五日门首悬艾的习俗。
(二)沧州一带居民,追根祖源,多有称祖先来自山西省洪洞县老槐树下者。据传,当时迁民,有些人不愿离开故乡。于是官府声称,不愿迁者去老槐树下告诉一声不愿去,便可以消号不迁。于是很多人信以为真,便前去消号。不料到了那里以后,被士兵围困,裹胁强迁。人们在被押解迁移的路上,对故乡依依不舍,走出很远,还能看到那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于是老槐树成了最后的怀念物,故乡的象征,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三)据传说,凡山西迁来的人,小脚趾有特征。有的说有个竖痕。有的说是瞎指甲。总之,小脚趾长得不整齐平滑。
(四)传说今沧州地区回民,多系永乐年间由南京二龙岗迁来。据介绍:沿古御路一线来此定居者。主要大姓是金、佟、白、马、哈;沿运河两岸迁来定居者,主要大姓为回、马、戴、石、刘。而且这些回民多是随军迁来定居,所以,其居住地多称回回营。据考,今沧州境内的清真寺,除沧州北大寺建于建文帝末年外,其余如献县本斋,沧县捷地、泊头市等处的清真寺,均建于永乐初。清真寺的建筑与传说回民迁来的时间是吻合的。
(五)今沧县西大官厅乡有村名齐家务。据传说,该村建于元朝,初建村时,共七户人家,因此,村名“七大户”。燕王扫北时,拂晓燕兵从此经过,适逢大雾,将村笼罩。燕兵未发现有村,该村未被洗劫。村民为庆幸死里逃生,遂改村名“起大雾”,后来演变为齐家务。
(六)今盐山县有村名十四户。此村原名宋村,一日有一拉车卖油人由此经过。遇李仓,李赘弟兄二人。相语甚欢,卖油人原将一车油相赠。并嘱咐李氏兄弟,挖一大地窖,将油存于内,他日有难可藏于其中。李氏兄弟因与卖油人萍水相逢,感激之下,依言而行。不久,“靖难”兵起,李氏兄弟及邻里藏于其中,免遭杀戮。此次脱难者涉及十四户,因此改村名为十四户。
(七)献县有村名谷庄头,据传说,明永乐年间有谷姓两户,一由西来,一由东来,于此处相遇,便在此立庄。因都是谷姓,且又巧遇,二户联宗,取村名为“谷撞头”,后演化为谷庄头。
(八)盐山县有名李柳西者,原本山西省洪洞县人氏。燕王扫北以后,于永乐初迁来盐山县羊二庄(今黄骅)。因居住地乃柳县古城之西,故改号柳西。“原名竟佚,当靖难兵往来河间以东,沧盐民忠义奋发御之境上。燕王怒,赤其地。柳西至盐,青磷白骨,震怵心目。遍访士人,得其遗事,私著《义民录》一书。恐遭刑禁,藏之子女,遗嘱永不得示人。燕王屠缪义民事,当时以为深讳,稗官野史无敢志者,惟此书是以补正史之缺。而柳西子女泥于祖训,明鼎革犹不敢出,竟至散失,论者惜之(《盐山县新志》)。
还有两点应该提及:其一,今沧州地区野外或现有村庄附近,有许多高出地面的土台,虽已成农田,然而田间地头多碎砖乱瓦。这些土台,当地群众都能叫出名字,比如唐家庄户,许家庄户……等等。说明这些地方过去是村庄。从一些地方出土的文物看,多系明以前什物,有些地方还传说,某庄户是“燕王扫北”时被破坏的村庄。
其二是,今沧州地区有人管理的明代以前墓地甚少,墓碑更是少见。今所见墓碑,明代以前的,多系从地下出土者。“燕王扫北”造成人死户绝,墓地无人管理,渐渐夷为平地,此乃情理中事。这两点,应该是研究燕王扫北需注意寻求证据的一个侧面。对于这些“庄户”的遗迹和无明代以前墓地的原因,群众中流传的是,因为“燕王扫北”和“红菌儿”造成的。红菌儿是什么?说法有二:一说“红菌儿”是一种红头苍蝇,咬在人身体任何地方,就会溃烂死亡;一说“红菌儿”是一种红色小虫子,专钻人的鼻孔,见血就死。红菌究竟为何物,尚难以确定。但和燕王扫北同时发生。如果杀人盈野,无人掩埋,因此引起疫病流行,继续造成人口大量死亡,也是合情合理的。燕王得胜做皇帝后,即下诏书掩埋白骨。说明在战争期间,尸骨遍野,无人掩埋这是事实。这种情况,极易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故志此以待考。
来源:《日馀杂录》一书,此文原载于河北《社会科学论坛》

作者:白焕宗 ,男,1932年生,河北沧州献县人,张家口师专毕业。河北省沧州地区文化局原局长,副编审。历任县教研室主任、文教局局长、干校副校长、地区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地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等职。是中国国学研究会研究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河北诗词学会会员,北京卿云诗书画社会员,沧州诗词协会顾问,河北党史研究会会员,沧州党史研究会副会长,纪晓岚研究会副主任、沧州地方志编委、《沧州晚报》顾问,英国剑桥传记作家顾问理事会会员。

他担任主编和副主编编辑的书籍有《沧州地区组织史资料》、《中共沧州党史人物》、《沧州历代诗钞》、《抗战歌曲》、《贾子贞墨迹选》等多部;参编的书籍有《沧州地区公路交通史》、《献县志》、《献县地名资料》、《河间县志》、《沧州通典》、《纪晓岚全集》、《中国历代名家散文大系》、《沧州旧体诗选》,沧州中学乡土教材—《沧州》、《中共献县党史》等。他个人的专著有《民俗与酬事》、《日馀漫笔》、《日馀斋文存》、《献县志略》等,与人合著有《纪晓岚联语寻踪》、《沧州地名诗歌选注》、《三友诗选》等,面世文字达1000万字。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男,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