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交给针,把针交给气

小编按:针是有能量的,带有医者的能量,针,不过是信息沟通的桥梁。传递的是能量好坏,直接影响最后的结果。

1、把自己放空,把手交给针,把针交给气,而气随机走,机在空中。

2、身不疑乎手,手不疑乎心,心不疑乎气,气不疑乎机,机之动,不离其空。

3、针法不在于针,而在于手;手法不在于手,而在于心;心法不在于心,而在于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

或者说,换一个角度,把针灸的全过程解读为:一根针的修行。你看,这根针,有生命,有灵性,有呼吸,有微微的律动;

此针借助我手、我心,达成自我的修行。所以,我对手中这根针,心存敬畏。其根本是 “必一其神,令志在针 ” ,气往一处使,手得气而灵。

最近看了一本书:《简洁的深奥》。所有深奥的、复杂的背后是简洁。这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真理。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大觉悟者,用自己的修行和实证,无数次洞察了这个真理,并运用各种方式,把这个真相传达给我们。

把一个简单的问题弄复杂,这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在针法的探索过程中,我通过内在体证,指引我走上了这样一条路。对针法的如上认识,对某些人来讲,听起来有点玄,但是对我而言,却是历历有验的客观实在,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有入得其境,方可证得其妙。古贤大德几千年前说过的话,同样适合今天的我们。

这种认识,当然不是究竟,尚需进一步参究。只是,对我们传统针灸思想的某些方面,可能是个小小的碰撞,或者说一点浅浅的提醒。

此文没有一点哗众取宠之心,只是想尝试性地表达自我内在实际的思想。

生命乃至宇宙的本相是虚空的。气是沟通虚空境界的一个媒介而已。在气的境界里,气是真而不实,虚而不假的。

一位同仁说:“ 他老妈行医用针,因常见外祖辈为人治疗,稍加指点,自然学懂, 不识字的人也一样救治周边村内孩童, 见有适当病症, 随手几针, 效是确定的.,这一点与董氏奇穴风格很接近:董氏“施針手術簡便,僅用“正刺”、“斜刺”、“淺刺”. “深刺”、“皮下刺”與“上轉”、“下轉”、“留針”各種手法即可達到所斯望之治效,不必拘泥於“補”、“瀉”等理論”。

这实在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按照传统针灸理论,针法是有补泻的,补泻是传统针灸一个不可或缺的理论,没有补泻而取效,咋讲,补泻这玩意儿是虚的还是实的?是否有点空的味道?

但是董氏第二代弟子中用针讲补泻也有效,像左师用针不讲补泻讲空效果也不错,其学员这样用也有效。

有效是真道理,然后我们要做的是第一不否认这种不同针法都能有效的结果,第二研究其中的道理。左师的针法也不是只有空的针法,也有“写实”的针法。

不同有效的针法表达了不同针灸思想。

《金刚经》提到“诸法如义”,就是说,法不可取,亦不可废。佛于燃灯佛前授记,是实,但无法可得;非实,则又实有其事。只能用无实无虚而如其义,方无偏执。无实无虚,就是诸法如义之本相。

针法之体用则不然,宜从虚实两端着力,讲求执两用中。譬之若中西绘画,东方画法长于写意,西方画法善于写实,二者结合,方为虚实两段功夫。

针法可分为三个层次:形应针法、气应针法、神应针法。此处之“应”字,妙义无穷。

何谓“形应”?新经络公众号平台曾在在去年10月——11月份新经络公众号平台曾3次谈到过“形应” 这个古中医原理,例如11月2日发表的文章《搞懂六个字,可医天下病》,就是专门谈这个原理,之所以反复多次介绍这个原理,是因为把这个原理搞懂了,就等于找到快速学好古中医的金钥匙,。

所谓以形应形。中医看人体之形体解剖,有不同层次:皮部、经筋、血脉、骨属等等。“有诸内必形诸外”,人体内部病变,必然在人体特定部位的各个解剖层次,同时出现异常的“形应”:皮部有色泽、温度、形态异常;经筋有结节、条索、压痛异常;血脉有形色异常等等。这种现象,可以看成身体特殊的语言,准确解读这种语言,不仅有诊断意义,同时又为治疗找到了某种入路或者说切入点。

何谓“气应”?以气应气、气交气化之谓也。本贴开篇所谈的那些内容,均是在这一层次上的发挥。最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深层次的探索,深刻意识到:进入气的境界,是迈入上乘针法无法跨越的过渡层次。一旦掌握枢机,斡旋造化,则擒纵在我,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像周天循环按导术、徒手归根导引术、一气周流刮推等等上乘手法就是通过启动人的枢机来化解种种疾病。

在此,再谈谈我对“烧山火”针法的理解。

一气分阴阳,烧山火针法的本质是从阴阳入手。引阳入阴为烧山火,引阴入阳为透天凉。以手运针,微针只是工具,以提插和捻转的操作术式,作为微针的“语言”或者说“符号”,以此来模拟升降、出入、离合之理,演绎阴阳之道。

就象陈乃明教授所说:“只需下达一个指令”,这相当于开启了一个级联式程序。记住,针法只是一个程序的开启,而不能代替整个程序的运作。

如此看来,如果我用半寸的微针,在足三里甚或在环跳穴,微微运针数次,在短短的时间内,让病人出现由局部到整条胃经或胆经,乃至全身发热的状况,会不会让很多人瞠目结舌呢?

而我开篇所谈的针法,没有分阴阳,只是在混元一气的层次上做文章,弄出个一气流转,大化流行的气化反应,又何足为奇呢?

提出来,就正于方家。

昨日电话中与一位同道闲聊针灸,行针法时,手下是什么感觉?

同道曰:恋爱的感觉!太紧了,人家会烦,太松了,人家会不高兴!

行针一定掌握这几个字的要诀:若即若离,欲拒还迎。得气时,针下找到那个最佳点,欲进针的时候,有“斥”力,欲出针的时候,有“吸”力。话粗理不粗!有心者可默会。

再说一段文雅的。一位道友在四川访道天师洞的时候,发现了吕祖纯阳先生功诀刻石文——吕祖曰:须明三教同源,释曰:不即不离;儒曰:勿忘勿助;道曰:绵绵若存。皆密语也。

呵呵,若说针法功夫,可于上文参究。

世无阴阳,圣人立阴阳以类万物之情。世无五行,达者言五行以明万方之象。故阴阳五行者皆假名也。先贤立言,旨在望后学能因指得月,得意忘言。不然亦是徒增故事,枉添败厥。

夫太极动而生阴阳。阴阳动静而生万物。然何谓太极?太极因何而动?此万化之源,生身之本,非亲证不能明。诸君其有意乎。生生死死转辗轮回,皆唯此一动。释迦曰:无明缘行,此也。

此一动,即钦安所谓真阳,此物即阴即阳,即精即气。内经所谓欲以精气血津液营卫以为一气者,此也。医家所言阳者,即此真阳升达之象;所言阴者,即此真阳敛藏之象。故又有阴阳一体之论。经云:阴盛则阳虚。真阳敛藏有余,致升达不足。阳盛则阴虚。真阳升达有余,致敛藏不足。

后天水谷进,而知识开。七情妄动,真阳难藏。故有持河间,丹溪之说者药尚苦寒,味法滋阴,以安藏真阳。孰不知,五味饮食,后天之本,皆籍此真阳之升动。今时之人,厚味频纳,尾闾注流,一线微阳难敌硕肤之阴。如再频服阴寒之品,一线危阳生机何在?孰重孰轻,孰急孰缓,望君切自斟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