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贵州威宁彝族傩戏《撮泰基》

《撮泰基》是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族特有的一种原生态的祭祀仪式和传统戏剧形式,其意为”人类变化的戏”。“撮泰基”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艺术创作的结晶,是彝族人民的原始戏剧,它以戏剧的形式,形象地演绎了人类从猿变人的发展进程。其古老的装束和奇特的表现形式,被中外专家誉为“人类的祖宗戏”、“戏剧的活化石”

《撮泰基》演出多在阴历春节期间进行。从有关资料得知,《撮泰基》一般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这是毕节地区彝族在欢度春节时不可缺少的节目之一。整个演出多在夜晚进行,地点选择在村旁山间的一块平地上。若遇天灾人祸,年成不好,则隔几年才举行一次。
《撮泰基》人物有:
山林老人惹戛阿布,做巫师装扮,不戴面具;
阿布摩,彝族老爷爷,1700岁,戴白胡须面具;
阿达姆,彝族老奶奶,1500岁,戴无须面具;
麻洪摩,苗族老人,1200岁,戴黑胡须面具;
嘿布,汉族老人,1000岁,戴兔唇面具;
阿安,阿布摩和阿达姆之子,戴无须面具。
表演主要讲述山神带领撮泰们走村串寨、为村民们祈愿祝福,扫除不干净的东西,口中念着“你家子孙发达、你家长命百岁、伤风咳嗽扫、牛瘟马瘟扫,苦难与纠纷,跟着撮泰阿摩去了……”每到一家都在其火塘边念一段吉利的祝词,并向主人索取鸡蛋和麻,走时从草房四角扯一把茅草。来到寨外的三岔路口,把鸡蛋蛋埋入土中,并点燃茅草,将其余鸡蛋煮熟分食,口中叫道:“火星走了!火星走了!”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视其好坏预测第二年的收成和祸福。
1988年的贵州威宁《撮泰基》面具
《撮泰基》面具的制作工艺非常简单:将杜鹃树、漆树等硬杂木锯为一段约40厘米长的树段,一剖为二,按艺人的想象用斧子削劈成有鼻子的脸面毛坯,再用凿子凿出嘴、眼,一件白面的“撮泰基”面具便算初具造型。然后以锅烟或墨汁涂底,再用石灰或粉笔画出白色斑纹,安上胡须,即告完成。
毕节地区威宁县彝族乡撮泰基整个戏剧长约半个多小时,共分四个部分,其大概过程是这样的:

祭祀仪式

第一部分为祭祀,彝族老爷爷阿布摩带领麻火姆、及其妻子阿达姆,他们拄着棍子,头戴尖尖帽,身着黑衣黑裤,用白布条把胸、腰、腿扎紧,象征裸着身子,迈着罗圈腿,表示远古人类还不能完全直立行走。一行4人从森林中艰难地走出来,边走边发出猿猴般的叫声,来到长满青草的旷野上,阿布摩放下手中的竹棍,向西方、天地、四方神灵祈祷,念念有词;
生存繁衍
第二部分为农耕,分为两段表演,第一段主要通过若戛阿布与阿布摩的对话,反映彝族祖先们迁徙、繁衍的历史,其中阿布摩与阿达姆生了一个孩子,叫阿安(戏中只用一个小布包代替)。他们背着粮种找了许多地方,均年年灾荒,最后,他们来到了赫章韭菜坪,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于是,他们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开荒、种地,粮食喜获丰收。
喜庆丰收
第三部分丰收后的喜庆:阿布摩把丰收的粮食装满了大大小小的粮仓,若戛阿布将酒洒地上,向天地、神灵、祖先及粮食之神祈祷,然后是舞狮以祝贺粮食丰收。这部分是全戏的核心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戏中人以舞蹈动作再现了古老先民们在农耕生产中训牛、犁地、耙土、撒烧制的土灰用作肥料、播种、收获等劳动过程。劳动休息时还穿插了吸叶子烟、给孩子阿安喂奶等动作。
扫灾星
第四部分为“扫寨”,又叫“扫灾星”,彝语读作“咪朵秋”:巫师若戛阿布带领彝族老人阿布摩走村串户,扫除灾难、疾病、祝愿人畜兴旺、五谷丰登。
通观《撮泰基》的内容,它反映了人类从蒙昧状态逐渐进化,解放双手直立行走的神话故事。讲述本民族祖先创业、生产、繁衍、迁徙的历史。描述原始先民烧山林、开土地、刀耕火种、驯牛耕地,然后获得丰收。演出中,对先民如何薅刨、收割、脱粒、翻晒、贮藏等生产过程,都作了粗犷的示意性动作描述。而台词内容主要是驱邪、讲史、祝福。演出中,除山神老人用常人声调讲彝语外,其他几个“撮泰”老人,则用抽气冲击声带发出类似猿猴叫声的答话。整个演出无音乐伴奏无唱腔,这是一种本地域最原生态的话剧表演形式。
撮泰基是仅存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裸戛寨附近一带的一种古老的戏剧形态。这一戏剧形态源于何时,至今尚无定论,彝文典籍亦无记载。板底彝族撮泰吉发源于威宁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组,因无文字记载,可考证的传承情况不详,据现可考证资料证明,大约在20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由该组的文正洪承袭,文革期间因各种原因被迫中断演出,毕节地区威宁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组文道华和罗晓云的《撮泰基》剧组。他们除2002年,获毕节地区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特等奖外;还在2006年6月,受邀参加贵州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等等活动至今。
早在1988年,原贵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室的专家皇甫重庆和威宁文化馆杨光勋陪同德国戏剧专家在威宁进行该戏的考察时,《撮泰基》就被德国戏剧专家称之为可以和古希腊假面戏剧相媲美的戏剧之一。
在以后的各种傩文化的研讨会上,国内外的的专家对它的独特文化现象大加赞赏。中国艺术研究院曲六乙先生认为,威宁彝族傩戏“撮泰基”,是贵州现存少数民族戏剧中最原始的一种,也是表演风格最为独特的一种。从表演中可以看到人类早期的雅拙生产力的落后和民族融合的雏形。贵州民族大学西南国际傩文化研究院的教授们也认为,如果从文化人类学和人类文化发生学的角度去研究,《撮泰基》无疑是最好的研究范本。
基于《撮泰基》的文化价值,在贵阳市文化局《贵州民族民间戏剧研究》中认为,《撮泰基》是毕节地区彝族群众世代相传的一种独有的戏剧形态,该戏是贵州乃至全国目前挖掘出来的少数民族戏剧之一。
《撮泰基》是毕节地区彝族群众世代相传的一种独有的戏剧形态,因民间信仰和祖先祭祀的功能而成为当地民众祭祀祖先、护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其风格懑憨、稚拙、怪诞、夸张。演出中人物角色所代表的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成分,表现了其作为区域文化历史交流中多民族间交流团结互助的重要纽带作用,成为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而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民俗学研究价值及独特文化事象。
作为植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的《撮泰基》,除发现、挖掘整理的原威宁文化馆杨光勋及原贵州省文化厅艺术研究室的专家外,我们还应知晓威宁《撮泰基》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道华、罗晓云等民间艺人从艺简历。
从有关资料得知;
文道华,男,出生于1942年11月,彝族,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组农民。
文道华的父亲文正洪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毕摩,善演撮泰基,他所学的技艺是由其父亲所传授的,从其父上溯五代俱是毕摩,都参加撮泰基的演出,而且都主演惹戛阿布。其父曾有一本折叠式的彝文小抄本,记录有撮泰基和上溯十代演撮泰基艺人的名字等内容,后不慎于1961年失火被烧毁,其中的具体内容,他也不知晓,以此口推,其历史当在200年以上。
关于撮泰基的历史,文道华说:“撮泰基在裸戛组是祖传的,父传子,传男不传女,因我是家中独子,所以就当之无愧地成为惟一的传承人。我是从12岁左右开始学的,当时在我们寨子,年年春节都要隆重上演(有时还受邀到周边村寨演出),大人演出到哪里我们一帮小伙伴就跟到那里凑热闹,扫完火星就拣鸡蛋玩,拣麻草编草鞋,时间长了也就会了,父亲还偶尔给我开“小灶”。但是父亲传授给我的主要是祝语。祝语相当于撮泰吉世袭祖传的秘笈,外人是不传的,至于演出动作,整个寨子上会的人就多了,我的演出动作大部分就是跟已经去逝的周六斤学的”。
说起当初学艺时的点滴趣事,文道华记忆犹新。他说:“当时出演阿达姆的高朝方,在耕种劳作间歇休憩时有一个背着娃娃扭胯搓揉乳房的动作,他做了好久都做不像,没有'女人味’,无奈他去请个正逢哺乳期的农妇做了几遍给他看,在旁人的指点下才逐步形象逼真。”文道华向其父亲学祝语时,因祝语太多太长,常常会颠三倒四,混淆章节,把扫火星祝语用在播种时讲,把训兽时的祝语用在庆丰收时用,为此,他还受了不少其父的责难。
文道华感觉自己年岁渐高,身体每况愈下,他的两个儿子因受宗教和现代文化等影响,不愿学更不愿传承。罗晓云是他的外侄,多次向他表明学艺愿望并承诺要一传到底。
2002年10月文道华就收板底乡板底村罗晓云为徒,传教撮泰吉技艺。文道华说:“撮泰基当时还未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不知道它有多大的意义,只想到老祖宗传给自己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传下去,绝不能在自己手中失传而成为千古罪人。”为此,他先把撮泰基的整套祝语毫无保留地一一传给罗晓云,一遍复一遍,记准记牢为止,然后手把手地教演出动作,每个眼神,每句发音他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演出技艺传教完,他还向罗晓云传教了面具、狮子等道具的制作技艺。直至罗晓云能带领一帮人独当一面,熟练演出,他才隐退,颐养天年。
2002年,撮泰基获毕节地区首届民族文化博览会特等奖;
2004年5月,参加在六盘水举办的“中国贵州彝族年会暨彝族文化节的演出。
2005年4月,参加由大方县举办的“国际杜鹃花节”的演出。
2006年6月,受邀参加贵州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汇报演出。
据撮泰基艺人罗晓云介绍,撮泰基有传男不传女的说法。当年37岁的罗晓云2003年拜师学艺,师从自己的舅舅当地最有名的老艺人67岁的文道华。他把舅舅的唱词等用录音机录下来,农忙的间隙边听边学,3年前第一次表演的时候很怯场,还忘了词。
现在的彝族乡村里,还能很完整地表演完一个多小时的剧目就只有他们这个10来个人的演出队,“舅舅已经年迈,我不知道如果哪天我不在了,撮泰基还有没有传人。”罗晓云很有些忧虑地说。《撮泰基》是毕节地区彝族群众世代相传的一种独有的戏剧形态,因民间信仰和祖先祭祀的功能而成为当地民众祭祀祖先、护佑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重要方式,深深植根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及文化历史。其风格懑憨、稚拙、怪诞、夸张。演出中人物角色所代表的彝族、苗族、汉族等民族成分,表现了其作为区域文化历史交流中多民族间交流团结互助的重要纽带作用,成为本地区民族文化的象征和集中表现而具有珍贵的民间文学价值、民俗学研究价值及独特文化事象。
另外,与板底村相邻的赫章县珠市上马场的彝族《撮泰基》艺人苏万朝,其高中文化,1958年生于毕节地区赫章县珠市上马场彝族乡.其祖爷爷苏阿诺是当他有名的艺人,曾与文道华有亲戚关系。收有徒弟周正方、陈贵华、文正华、周正华、周正全、苏才春、陈兴华和其父苏国才8人,父苏国才从爷爷苏贵法传学《撮泰基》和《响铃舞》.因与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组相距不远,12岁时师从自己的父亲学习《撮泰基》《响铃舞》。为了记住唱词,他用纸把所有的唱词记录下来,农忙的间隙边看边学,以后就参与了父亲所组织的戏班。虽然他们的《撮泰基》是与威宁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组的不尽相同,但都来源于同一地域。

作为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类别,《撮泰基》在贵州戏剧在民间文化生活中同样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从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角度来认定贵州社会发展史中各民族主体部分文化异同,让流传分布在各地区的民间戏剧从各个不同侧面印证了各民族地区在历史发展、社会变迁、民族融合、文化交流、习俗演变等诸多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民族地区社会文化总体特征—形成的一般过程。其精神价值在构建和诣社会的精神文明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的应用价值对于文化产业中的文学、文艺创作、旅游文化等提供不竭的创作素材和资源。
黑格尔曾说:“戏剧是一个民族已经开化的民族生活的产品”,“哪个民族有戏剧,就标志着这个民族走向成熟。”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只有近20个少数民族才有自己的戏剧,才能迈入戏剧艺术的殿堂。
我们相信,《撮泰基》不单是毕节地区的特有文化现象,也是贵州文化的瑰宝,在重视民间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今天,更不能忽略它的价值。然而,鉴于多种因素,要使《撮泰基》能够得以保护传承的同时,也需要我们有关部门的扶持。我们相信,基于和贵州省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大歌一样的地域文化特色,这是一个完全可以迈进世界艺术殿堂的文化珍宝。
毕节市乌蒙演艺集团《撮泰基》法国演出剧照
值得非常欣慰的是,2017年毕节市乌蒙演艺集团接到法国法中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邀请,已于2月10日至15日举行的尼斯狂欢节上演出,向世界展示出这来自贵州乌蒙高原的彝族古戏的魅力。
文/图:王义

作者简介:

王义(艺):原贵州省话剧团舞台美术主任技师(副研究员),现为《中国绘画年鉴》画院贵州分院院长、民进贵州省文化委员会副主任、民进贵州开明画院理事、贵州省师范学院文化与教育合作研究院研究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贵州省摄影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舞台美术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影视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编导。曾参与电视专题片《天地绝唱——走向世界的贵州原生态音乐》(该片获第四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音像出版物提名奖)、《您了解艾滋病吗?》《古、奇、险、幽话福泉》《艺术殿堂的明珠——音乐》等,后参与《贵州民间美术传承保护》(该课题获贵州省第9次哲学社会科学3等奖)、《中国西部阳戏文化带相关问题研究》国家级社科类课题(该课题获贵州省第11次哲学社会科学3等奖)和《贵州省龙里巫山岩画研究》《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问题研究》《贵州民族民间戏剧研究》等省级社科类课题、现已出版专著《坑坑洼洼》《艺文选辑》电影文学剧本《倪儿关》和即将出版的《舞台美术造型概论》,合著《贵州傩戏文化研究》(该书获“第十三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著作”、“贵州省第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类二等奖”)、《贵州民歌艺术论》。
主要研究范围: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美学。曾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多篇学术性文章。
(0)

相关推荐

  • “醉”美彝族服饰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叙永县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乌蒙山北麓,历为边陲重镇.商旅孔道.革命老区.巴蜀名城,素有"川南门户"."三省通衢& ...

  • 贵州省威宁县板底村(彝族)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面积一百平方公里,居住着彝,汉,苗,白等各民族共一万七千人,在一万一千少数民族中,彝族又占百分之九十.板底乡较完整地保存了彝族丰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是彝族古 ...

  • 带你了解---彝族六祖分支

    彝族六祖分支 据彝文文献记载,彝族在历史上,曾经历了洪水泛滥的时代,在战胜洪水之后,由始祖笃慕主持,将其子民分为武.乍.糯.恒.布.默六支,每两支人为一联盟形式,向一个方向迁徙.拓疆,将彝族先民分向各 ...

  • 2018年8月15日贵州省威宁县发生4.4级地震

    据中国地震局测定8月15日21时28分在贵州省威宁县发生4.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 此次地震位于贵州省威宁县北偏西靠近云南省昭通地区的交界区域,初步判断该地震活动系前震-主震-余震型地震活动[ ...

  • 牧柯 || 遇见灵魂

    遇见灵魂 小提琴的躯壳 在手中颤动,伴随旋律 神曲跳出人们的耳膜 渐渐融合在心海,不羁不荡 尝试用灵魂与你相遇 接触最深邃的乐曲 空气中翻滚,时间里碰撞 一刻的倾心,不止万有引力 世界在浮动,我停下心 ...

  • 相约贵州威宁:2017年苗族端午盛会将隆重上演

    威宁苗族欢度端午节盛会    朱显德摄         西部旅游网贵州讯(李昌宏) 2017年苗族欢度端午节盛会将于5月30日(五月初五)在贵州省威宁县龙街镇大寨村隆重开幕. 飞龙迎宾队 据悉,此活动 ...

  • 茶香四溢 致富新机——走进贵州威宁文昌茶厂

    清明雨后,万物焕发生机,茶树吐出嫩芽,又到了采茶的忙碌时节. 走进贵州昌乔茶叶有限责任公司--威宁县文昌茶厂,机器轰鸣,茶香四溢,工人们按照炒茶流程有序进行杀青.揉捻等工序,翻滚炒制.一揉一捻间,浓浓 ...

  • 【龙吟集】空將楚山水,換得幾篇詩——晁泰基诗词精选

    简雅 2021 . 3. 27 作者简介 晁泰基(早川太基)   字子敬,號蓉堂居士.岱梁先生,日本國甲州鶴縣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兼职讲师. 張儀面 口耳何其醜,見利卻忘仁. 一唾 ...

  • 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周氏祖源分析

    传先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吉安县次到湖广黄州府于洪武二年调北征南,先任云南中军之职,后任乌撒指挥之职.一世祖周以进核查为明朝中期人,到今约500年时间.居住于威宁城(葡萄井东)或是威宁大北屯(今毕威高速威宁 ...

  • 谈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

    来源QQ群203456222群友分享 来源QQ群203456222群友分享 谈新形势下高三数学"强基"策略与方法1

  • 组诗 | 胡雍辉: 贵州威宁扶贫干部诗写脱贫攻坚

    运用讲习所宣传党的政策 "避暑之都阳光城,四时佳境醉人游.草海泛舟天上走,绿波深处荡悠悠.凤山古刹真武殿,道环巅峰景色优."这是贵州省威宁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室主任胡雍辉写 ...

  • 傅氏寻亲|贵州威宁傅氏,寻傅银强、傅老九后裔!

    寻找傅银强后裔 族大伯傅银强,1904年生. 我祖父说:"傅银强的祖父带着傅银强的父亲与三叔迁居昭通迎丰桥,到傅银强时只他一家,他三叔一家已迁广西.民国初年和解放后傅银强都来过". ...

  • 阵斩波斯居鲁士大帝,武德堪比亚马逊,看电影《托米丽司女王》再现斯泰基骑兵

    冷兵器研究所 冷兵器评测和格斗研究4小时前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时之沙 字数:2560,阅读时间:约14分钟 编者按:在古典时代的世界史中,有一个人物,可以说是不管是以怎样的视角和立场,都是绕不开的. ...

  • 谈谈在俄罗斯发现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儿子和孙子的墓葬

    在俄罗斯古代历史上,亚历山大·涅夫斯基是一位重要的人物,他在基辅罗斯公国内战频繁时期,曾经是洛夫哥罗德公和基辅大公,以及弗拉基米尔大公.他的一生事迹就如同一部生动鲜活的史诗一样精彩纷呈.因此,他一直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