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立秋。想起了……
太阳到达黄经135度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 三候寒蝉鸣
我觉得这个七月末八月初也是乱糟糟的。
忽然就洪水淹了一个大城市,接着又是烟花,然后德尔塔来了。
不止这些。一边是无能为力地看着劫后余生的人在视频里捂着脸哭,一边是电视里转播的奥运提醒你这是世界盛事,同时公告又一条条地弹出来:被关闭的景点越来越多,已经收到抽屉里的口罩又得拿出来戴着了,告诫人们不可以去这里,不可以去那里。
噩耗。盛典。愤怒。忧惧。混乱。冲击。各种情绪和大事,小事,以及夹杂在大事件里的小确信。
那些活在更乱糟糟的时代的人,如何面对接连不断的现世不安稳?又如何去抚平心上那些接连不断的波澜?
巨然的《秋山问道图》,我从前看不大懂,在这将秋之时,却忽然记了起来。
巨然和董源一样,都擅画江南温润的山水。
据说大约在843年,南唐中主李璟继位后,任董源为北苑副使,掌皇家茶事,就在这个时候,巨然从钟陵来到都城江宁,于开元寺出家,并拜董源为师。
巨然 秋山问道图
巨然尤其擅画秋山。
这座秋山,在最明亮的前景处,有一座竹篱茅舍,屋中二人,一人背向我们,大概是问道者。
草木自顾自地繁茂生长,坡岸曲折处,蒲草被初秋的风吹得轻轻摇摆,溪流的水还很丰盛,涧边累石,丛树攀着山石生长,直到耸峙入云的高峰。一条小路,从溪边蜿蜒而上,绕过茅舍,没入林间,又从林间出来,随山势盘上。
巨然 秋山问道图
这条小路这么清晰,顺着走就是了,我从前不明白,何以走到茅舍就停下来问路?看两个人端坐的架势,也不象是三言两语能结束的,多半还是“听君一席话”的促膝长谈。
如今觉得,这样的问道,哪里只是问路,多半是来问人世的迷茫。
巨然一辈子都是僧人。
大概因此,他和老师董北苑不同,北苑画中群戏群舞的人间烟火,很少出现在巨然笔下。
宣和画谱说巨然“善画山水,深得佳趣”,又说他下笔如倚马成诗的才子,意象极丰富,一幅画中除了峰峦岭窦,又画卵石、松柏、疏筠、蔓草,是人们常见的平淡的山间景趣。
在元明以前,少有画者在画上题写落款表露心迹的作法,这些画者也很少留下文字述说自己对身周世事的看法,他们的心事和看法,往往藏在了留下来的画中。
巨然也把他悟到的禅意,画在了这些平淡里。
人世纷扰,该当如何?
登上秋山,就会有答案吗?
后来的郭熙曾说,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
《秋山问道图》便是这样一种肃肃的景象。
于此,似能观照到一颗清澈澄明的禅心,这是中国文人们一直推祟的“澄怀观道”。
这也是巨然给世人提供的一种可能。
那山中的问道者他得到指点了吗?他们问了些什么,谈了些什么,解决了什么?
这个问题,我想是没有答案的。毕竟自己的心,终究需要自己来清澈澄明。
问道也好,观画也好,登上秋山也好,都只是一种方式,一种可能。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说:
立秋是七月份的节气。万物到了此时都转为收敛状态中。秋,就是揫,是收拢的意思。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有三候。
任淡如摄
初候五日,有了凉风。
天气到了此时,由温热变为凉爽,气候开始变得肃杀。《周语》中说,火气至此被清风渐渐消除,要注意寒气侵人。
初候,凉风至。西方凄清之风曰凉风。温变而凉气始肃也。《周语》曰火见而清风戒寒是也。
二候五日,开始出现了白露。
大雨以后,清凉的风吹来,天地间有茫茫白气降下。这时的天气尚热,湿气还凝结不成露珠,所以叫做白露降。
二候,白露降。大雨之後,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三候五日,寒蝉出来鸣叫了。
寒蝉,就是《尔雅》中说的寒螀蝉。寒螀是古书上说的一种蝉,比较小,墨色,有紫色的斑点。马氏说,寒螀生于暑热之时,到了此时叫声变得急促凄清了。
三候,寒蝉鸣。寒蝉,《尔雅》曰寒螿蝉,小而青紫者;马氏曰物生于暑者,其声变之矣。
于此时,岁月忽晚,人间将秋,偶然想起那个爱画秋山的僧,巨然。
▼
作者:任淡如
本文为菊斋原创文章。公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开白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