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山西博物院的晋侯鸟尊
20世纪90年代在天马—— 曲村遗址中发现了举世震惊的“晋侯墓地”,并出土了一大批铸有晋侯名号的青铜器,考古学家排列出了从改“唐”为“晋”的第一代晋侯燮父起直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的清晰世序,澄清了晋国始封地的问题,弥补了晋国早期编年和史实的阙疑和空白,晋侯墓地考古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晋侯墓地出土了许多珍贵的青铜器、玉器、原始瓷器。有的青铜器上刻、铸有铭文,这些宝贵资料及墓葬形制、墓地布局等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使研究者有可能对墓葬年代、墓地性质、墓位安排、墓主人与《史记·晋世家》的对应关系、器用制度、棺椁制度、车马殉葬制度等问题进行研究。
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器有大量铭文,出现的晋侯名字有5个,其中8号墓有晋侯苏,《史记·晋世家》:“十八年,侯卒,子献侯籍立。”索引云:《系本》及谯周皆作“稣”。二者吻合。以此为基点,结合对其他铜器铭文的研究以及对墓葬形制、青铜器、陶器的形式观察,专家们大致推定9组墓葬是西周时期至春秋早期的九代晋侯及夫人墓葬:晋侯燮父、武侯、成侯、厉侯、靖侯、僖侯、献侯、穆侯、文侯。
周时人们崇尚祭祀活动,在祭祀活动中常见到尊彝祭祀器,各种动物造型的尊彝器物旨在让先人在冥界也可享用各种动物肉食。尊为盛酒、醴以献祭之器的统称。尊“以小为贵”,“以下为贵”,“以素为贵”。基本形制是:口较大,容量多,足座实。尊器排序为:牺尊、象尊(鸟尊包括在内)、著尊、壶尊、大尊、山尊,由小而大。晋侯鸟尊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祭祀祖先用的祭祀器物。
晋侯鸟尊盖内和腹底铸有铭文两行共九字,其铭曰:“晋侯乍向大室寳尊彝”。铭文中“向”一字,做“享”解,意为“贡献”。大意为晋国君主做了一件祭祀天神的宝器。可证其为宗庙礼器,这件鸟尊的主人是唐叔虞之子晋侯燮所拥有的一件高规格祭祀礼器。鸟是西周时期晋国的图腾,是连接人与天神的神物。
3000多年前,刚刚建立的周王朝经历了一场反周的叛乱。山西省南部地区古老的唐国也参与了反周的叛乱。叛乱很快被平息,为了加强周朝的统治,周成王把唐国的土地分封给自己的弟弟叔虞,留下了“桐叶封弟”的典故。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父即位。因唐地境内有一条晋水,燮父开始称“晋侯”,并最终将唐国改名为“晋”,燮父成为第一位晋侯。
周公旦为周朝的开国功臣,他是周成王的叔叔,周成王即位时,年龄非常小,所以由周公代理朝政,周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为周王朝制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把周朝治理得井井有条。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驾崩后,唐国发生叛乱。太子姬诵年幼,在周公姬旦的扶助下做了国君,史称周成王。有一天,姬诵和弟弟叔虞一起在宫中玩耍。姬诵随手捡起了一片落在地上的桐叶,把它剪成玉圭形,送给了叔虞,并且对他说:“这个玉圭是我送给你的,我要封你到唐国去做诸侯。”史官们听后,把这件事件告诉了周公。周公见到姬诵,问道:“你要分封叔虞吗?”姬诵说:“怎么会呢?那是我跟弟弟说着玩的。”周公却认真地说:“天子无戏言啊!”
后来,姬诵只得选择吉日,把叔虞正式封为唐国的诸侯,史称唐叔虞。不过,叔虞长大后,励精图治,以自己的智慧才能,带领百姓兴修水利,改良农田,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逐渐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郡主。唐叔虞死后,他的儿子燮继位。因为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山西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同时为了祭奠唐叔虞,还在晋水源头、悬瓮山下修建了一座祠堂来祀奉他,这就是“晋祠”。“天子无戏言”也因此流传开来。叔虞去世后,儿子燮父继位,燮父依据唐国境内有晋水,便改国号为“晋”,从而开始了晋国将近六百年的煌煌伟业。山西简称“晋”就由此而来。燮(xiè)父就是第一代晋侯。
晋侯鸟尊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整个鸟尊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头微昂,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在凤鸟的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并且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凤尾下设一象首,象鼻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全身布满纹饰。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尊作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头微昂,圆睛凝视,高冠直立。禽体丰满,两翼上卷,鸟背依形设盖,盖钮为小鸟形。双腿粗壮,爪尖略蜷。凤尾下设一象首,惜象鼻残缺,依据象首曲线分析,象鼻似该内卷上扬,与双腿形成稳定的三点支撑。鸟与象这两种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完美组合,造型写实、生动,构思奇特、巧妙,装饰精致、豪华,使之成为中国青铜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凤鸟颈、腹、背饰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云纹,翼、盖间饰立羽纹,以雷纹衬地,尾饰华丽的羽翎纹。为了尊重历史,修复的象鼻上并没有设计纹饰。
这尊鸟尊就是燮父的随葬品,整件器物以凤鸟回眸为主体造型,鸟尊像鸡又像鸟还很像凤凰,这是晋国的匠人们把所有鸟类的形象荟萃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