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真是莽夫吗?竟然能生生地将自己的眼珠子给吞下去
在读史的过程中“以貌取人”,这是每个人都会犯的通病。
就拿夏侯惇这个人物来说,若脱离正史仅读小说,难免会给人一种鲁莽之感。是啊,什么样的人,才能残忍到将受伤的眼珠吞入肚中呢?
其实,夏侯惇生啖眼珠,是有其他原因的,事实与我们想象的有很大差距。正史中的夏侯惇“戏份”较少,但对他瞎眼的部分的记载却比较详细。
陪着曹老板打仗时,夏侯惇一着不慎沦为阶下囚,险些命丧敌手。逃出生天后,夏侯继续追随曹操,征讨自立为王的吕奉先。
在一场战斗中(正史中是濮阳之战),夏侯遭遇了吕布军本部,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名将夏侯惇一马当先,冲在前面与敌人杀了个昏天黑地。
夏侯之勇,震慑了吕军,吕布军落入下风,只能且战且退。取得了战果后,夏侯仍不解恨,率军穷追不舍,继续深入。
我们知道,在那个打仗成了家常便饭的年代,每个将领都有扎实的军事常识,就算撤退也得留足后手,防止敌军追杀。夏侯惇冲得太快,不幸落入对方的圈套中。
原来,吕军中有一员将军叫曹性,此人早就拉弓等待追兵了,夏侯惇闯入射程后,曹性立即一箭射向了夏侯惇。飞箭速度极快,夏侯惇来不及闪躲,眼睛就中了一箭。
刹那间,鲜血狂飙而出。若继续追击,眼窝里塞着一杆箭着实有些不便,也有点不雅。于是,夏侯惇做出一个令人震惊的举动,他一手扯落箭支,将挂在上面的眼球塞进嘴里,生吞下肚,继续策马追击。
可以说,这个动作,为夏侯惇在后世收获了赫赫凶名。哪怕是吃人心肝的杀人魔王,也不会吃自己的零件,而且还是“生吞”这种令人震撼的举动。实际上,我们误解了夏侯惇,之所以生吞眼珠,是他受到的教育导致的。
首先要知道,夏侯氏在当时属望族,所以夏侯惇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此之外,从一件事上我们也能看出,夏侯惇是一个严守礼法且尊师重道的人,且非常偏执。早年有人羞辱夏侯惇的老师,夏侯惇听说后立即将那人杀掉了。从这里就能看出,夏侯惇十分尊重授业之师,不容他人对老师有丝毫侵犯。
既然对老师都能做到这种程度,更何况是父母呢?儒学思想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损毁自己的身体是孝顺的一部分。带兵打仗,难免会身受重伤,身体出现残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夏侯惇的处理方式是,将损坏的“零件”吞下肚,让受伤的眼球重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诚然,这种思想在现代人眼中看来,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不过,在那个礼教不兴的时代,有人能遵守礼法到这个地步,着实令人倾佩。可以说,在史料中,这一事件是当作美谈而不是怪谈来记载的。
解决掉吕布以后,夏侯惇被任命为陈留太守。从他在任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能看出夏侯惇颇具才干。当时陈留地区闹蝗灾,目所能及的庄稼都被蝗虫吃光了。夏侯惇来到治地后,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是饿殍遍野,他对蝗虫深恶痛绝,发誓要让这里焕然一新。
于是,夏侯惇带人将太寿水改道,开垦了一大片适合耕种的土地。在此期间,夏侯惇及其麾下将士纷纷投入到建设工作中去,夏侯惇亲自搬运土方、带着士兵种植。经夏侯惇的一番治理,当地的农业终于得到了改善,第二年就已经有粮食产出。
过了五六年,百姓终于能自给自足了。
说完了夏侯惇的才干,我们再来看看他的忠心。根据《魏书》的记载,曹操晚年将自己身边的老兄弟都封了魏国的官职,唯夏侯惇仍保留着汉朝的官职。夏侯惇上书曹操,称自己也想获封魏官,不想要汉朝官职。
听完这番话,曹操长篇大论说了一大套,不断引据经典,称小小的魏官,不应让夏侯惇屈就。然而,夏侯惇仍执意要做魏官,而不是汉官。
夏侯惇之忠,忠于魏室。终夏侯惇一生,始终不离曹操左右。当然,他的忠心亦换来了曹操的信任,当时唯有夏侯惇有资格与曹操同乘车辇,要知道当时曹操车辇的规格已与皇帝无异了。
由此足见,夏侯惇是乱世枭雄之臂膀,而不是世人眼中生吞眼珠莽夫。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