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益行八周年】社工服务故事:从保健“老师”到防骗“老师”

篇头语

益行八载,再创辉煌。2013年8月27日—2021年8月27日,是乐益行成长的八年,累计开展了46个社工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分为四类:以“康复之路,走向新生”为代表的戒毒康复、社区矫正、艾滋病防治干预社工服务;以“快乐益起来”为代表的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及培育社工服务;以“情暖夕阳”为代表的社区空巢/独居老人社工服务;以“快乐益起行”为代表的行业能力建设社工服务。八年,有太多的快乐想要分享,有太多的工作需要提炼总结,在乐益行八周年庆之际,机构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八周年特别系列之社工服务故事、优秀案例等内容与大家分享,欢迎社会各界热心社会工作、参与社会工作的人士,多多提出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我们不忘初心,赓续奋斗,和大家“益”起携手前行!

梁阿姨(化名),她是兴东社区的退休老人。退休后,她每天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带孙子上下学,买菜,回家。平常的活动不是买买菜,散散步就是看看电视。

但自从几个神秘的“保健公司”来到社区后,梁阿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慢慢地变得“忙”起来了,在东区参加活动,领几个鸡蛋,在西区听讲座领几块钱的现金,在北区参加“免费”的高电位治疗仪理疗。在邻居们看来,她好像换了个人一样,每天她都会准时参加各种活动,而且还会跟别人推荐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她还说:“那些产品都是上过太空的,都是高科技产品,包治百病呢。”在别人的眼中,好像有一种魔力牢牢地锁住她一样,邻居们给她起了个外号——“保健老师”。

一段时间后,不止梁阿姨,好多社区内的老人都很热衷于去参加那些健康与理财讲座,见面聊的都是“今天领了多少个鸡蛋”、“今天返了多少钱”、“这个产品如何如何,某某阿姨顽疾被治好了”等等。

“快乐兴东”社工站社工与志愿者很快发现了老年朋友们的异样。乐益行社工与志愿者经过实地调研、走访、查证,发现这些所谓保健公司,都是利用老年人对社会认知的脱节和信息不对称,对老人进行行骗,加上老年人心理比较脆弱,容易受“心理暗示”的影响,骗子先是利用一些小诱惑让老人形成黏性,然后再利用老人对社会认知不足这一漏洞,不是用甜言蜜语,就是危言耸听,严重混淆是非,诱使老人上当。

种种伎俩让老人们陷入其中不能自拔,给老人的家庭、亲人带来极大的困扰。梁阿姨的儿媳妇说“她花大价钱买了很多保健品,我已经劝了我妈好多次了,但她就是不听,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乐益行社工及志愿者们认识到不能让事态往更严重的方向发展,要预防首先应该从认识开始。为此,社工打算通过招募社区内有和梁老师相同经历的老人,同时招募一些认知性、警惕性很强老人们一起,成立预防诈骗教育学习小组,共同提高老人对诈骗知识的认知,提高老年人防范意识。

老年人防骗教育小组是依托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开展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在对他人行为的观察和评价过程中习得的。同时,该理论重视榜样的作用和强调自我调节的作用,获得什么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表现如何,有赖于榜样的作用。”

人的行为不仅受外界行为结果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自我引发的行为结果的影响。乐益行社工希望通过榜样和社会学习的作用,让老年人学习防骗技巧。

老年人防骗教育小组前期,乐益行社工们先介绍开展此次小组的目的和意义,引导老年人现身说法,分享了自己遭遇到的、身边发生过的被骗的经历和例子。通过分组讨论、辩论,让组员从中认识到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处境。通过活生生的例子,让小组成员了解到了骗子防不胜防的骗术。

小组中期,乐益行社工通过PPT演讲、视频播放、各地新闻案介绍等形式向小组成员们介绍了防骗知识,让小组成员认识骗子的行骗手段和技巧,明白了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受骗,以及如何预防各种类型的诈骗手段。

为让组员们更进一步加深认识,小组后期,乐益行社工及志愿者引导组员们根据自身的经历,写几段“老年人防骗小品情景剧”并分组表演展示。情景剧利用了大量真实的案例,让组员置身于情景之中。

在参演过程中,梁阿姨觉得那个被骗的人跟自己很像,通过小组学习、组员帮助,梁阿姨从开始的振振有词“没有被骗”,到最后明白自己的处境“看来真遇到骗子了”,她慢慢地醒悟了过来,还积极地教育同龄的阿姨如何避免被洗脑、如何防骗呢。现在梁老师可是小区里面有名的“防骗老师”呢!

经过小组的学习和同伴的教育,组员们帮助到了许多与梁阿姨有同样遭遇的老年朋友们。让他们从之前面对诱惑的“犹豫不决”到“恍然大悟”再到认清本质后“坚决放弃”,从根本上转变了思想和观念。多次拒绝了商家提供的“免费旅游”、“充值返现”、“投资理财”等形式的活动,避免了出现更大的损失。

作者:韦幼城

排版:黄羿汇

值班:蓝处  黄羿汇

审核:王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