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年前的稻谷保存下来,成为一级文物,让世界承认稻谷起源中国
说起稻谷,中国人会有一阵亲切感。它是中国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主食,在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之后,更是中国人的骄傲。这种粮食,在世界上同样备受瞩目,地位很高。但和很多物种一样,它也面临着后人的审视:到底是哪里起源的。
水稻的起源问题,并不无聊。它不仅仅关系到构建人类历史和族群的故事,可以作为弘扬爱国精神的武器,更为重要的是,确定它的起源,就有可能找到原始栽培类型和野生近缘种,从而利用遗传学理论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这个问题,现在去问一百个中国人,就会有一百个人不屑一顾告诉你:当然是从中国起源的。但因为亚洲各国对于水稻的热爱是同样热忱的,所以为了争斗起源地也曾爆发一场“战争”。中国面临最大的竞争者就是水稻产量略低一些的印度。
最开始拉开这场争论序幕的是瑞士植物学家阿方斯·德康多尔,他在1882年写下了《栽培植物的起源》,承认根据三皇五帝的传说,中国是最早栽种水稻的国家,不过他依然认为,印度发现了很多早期的野生稻,因此应该是水稻的起源地。
后来在前苏联学者尼古拉·瓦维洛夫大力鼓吹下,在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水稻起源于印度已经成为了国际上的定论。中国栽种的水稻,被认为是来自于印度的。
建国之后,大量的野生稻在中国南方被发现,一方面以丁颖教授为首的理论学派向国际上提出主张,宣传水稻起源于中国的理论。另一方面,中国的一线农学家们退出了争论,他们争分夺秒利用野生稻改良作物品种。袁隆平院士就是利用在海南发现的天然雄性不育的“野败”普通野稻,培育出第一代杂交水稻,做出了举世震惊的巨大成就。
那么,此时争论水稻起源的群体,由植物学家、农学家变成了考古学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多处轰动世界的考古发现曝光,我国找到了一批稻谷遗存。特别是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稻谷、谷壳、稻杆、稻叶等遗存。
最开始的时候,是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上有印有稻穗的图案,这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这意味着,当时中国的先民们,很可能已经熟练掌握培育稻谷的方法,稻谷是很常见的品种,这才能画在陶器之上。
随着遗址的不断发掘,越来越多的文物让专家兴奋,1987年最终找到了大量的稻壳。根据考古发掘的报告,总量达到150吨!这些稻壳已经碳化,里面还找出了稻米。这说明,当时不仅能够耕种出水稻,而且还有大量的余粮,能够储存起来。以精密的仪器分析,这种稻米果然是来自于7000多年前。
一般的稻谷,在放置不久后,就会霉变变质。但河姆渡文化稻秆、稻叶、稻谷在特殊条件的保存之下,芸尖、稃毛等仍然清晰可见。虽然出土得多,但因为年代久远,依然弥足珍贵,成为了一级文物。浙江博物馆近水楼台,收集了一些作为馆藏文物。它为研究中国水稻的发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正式纠正了印度向我国传播水稻的观点。
虽然后来泰国、越南等地相继发现所谓更早的稻谷,韩国更是提出一万多年前的稻谷,但都没有经得起实验仪器的考验,韩国稻谷更成为了科学界的一个笑话,连该国专家也不得不承认,这个所谓的“发现”是在民族主义和地方利益驱使下做出来的。
后来,在1999年江西万年仙人洞发现了一些约1.2万年前的水稻细胞“植硅体”化石,更是将我国水稻起源提到更靠前的位置。不过,河姆渡文化遗址的稻谷遗址,仍然具有不可匹敌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