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是清官,他向皇帝说:我也是清官!不料却因贪而被处斩
康熙二十七年,有个年轻人考中了进士,让康熙大感欣慰。他叫做赵凤诏,是江苏常州人。因为他的父亲是名动一时的大清官赵申乔,康熙都曾经夸奖过。所以,当赵凤诏考上进士,步入仕途后,康熙对他是寄予厚望,希望能留下父子清官的佳话。
赵凤诏也确实争气,他先是出任了山西沁水知县,颇有政声。当时灾荒连连,百姓流离失所,为了尽快赈灾,他没有等到朝廷的命令,就自行开仓放粮,救活了不少百姓。事后,他又召集逃亡的百姓,以官府的名义发放耕牛、种子,让当地平安度过了最为困难的日子。
这种敢于担当的做法,不仅让一方百姓收益,同时也让他获得了一致赞誉。此后,他在担任县令时,更加尽心尽力做官。他鼓励百姓植桑养蚕,又严禁赌博,一时之间,当地安居乐业,一派繁荣景象。后来梅河涨水,他又亲自巡视,带头疏浚河道,修筑堤坝,让一场水灾化解。
年轻时候的赵凤诏,显然就是一个廉吏和干吏,很多人夸他有乃父之风。他先是升为平阳知府,很快又当上了太原知府。本来,赵凤诏可以青史留名的,直到他遇到了一个人。
此人就是他的顶头上司山西巡抚嘎礼,此人性格贪婪,但是很受康熙的喜爱,不管有多少人弹劾,总是因为圣眷而不了了之,与后来的和珅颇为相似。
赵凤诏显然是受了嘎礼的影响,又是他的下级,便曲意逢迎,最后同流合污,成为嘎礼的心腹。赵凤诏对于嘎礼,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还有样学样的贪污受贿。他的父亲从小教他要做一个好官、清官,却不及嘎礼几年的“指点”。
康熙远征大漠时,回来路过龙泉关,赵凤诏奉旨接驾。皇帝就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嘎礼好不好,二是赵凤诏自己清不清。
对于第一个问题,作为嘎礼的党羽,赵凤诏自然不敢得罪上司。他连忙向康熙表示,巡抚嘎礼不仅办事认真,而且清廉如水,堪称“第一清官”。
康熙本来就喜欢嘎礼,又听到赵凤诏这么说,还以为得到了第一手资料。回宫之后,他就提升嘎礼为两江总督。
对于第二个问题,赵凤诏自然表示清廉。康熙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个清廉的好官,你应该效法他。(汝父官声清廉,汝当效法)
听了这句话,赵凤诏拍拍胸脯:臣父亲是清官,臣也是清官。臣一生没有什么长处,自认就是不受贿这个优点。臣认为,当官受贿,和妇女失节没有什么两样,臣是不耻于做这种事情的!
听完这个奇特的比喻,康熙帝哈哈大笑:你这话虽然说得比较粗俗,不过倒也很恰当,有这个心思就好,希望你能善始善终。
得到皇帝的肯定,又因为父亲积累下来的好名声。赵凤诏自然如同有了一张护身符,尽管他越来越胆大妄为,但始终没有人公然指认他,似乎他真的就是一个清官。
该来的迟早要来,康熙四十八年,嘎礼在担任两江总督的时候,与江苏巡抚张伯行互相弹劾。因为张伯行的名声太好,康熙选择了相信他,而将自己的宠臣嘎礼免职。此时,尚书张鹏翮就已经上书告诉康熙赵凤诏任职时期的贪腐行为,而他仍然不知收敛。
五年后,嘎礼的母亲检举自己的儿子,让嘎礼身败名裂,被勒令自尽。后台倒了以后,弹劾赵凤诏的奏折如同雪片一样飞到康熙的面前。他此时的上级山西巡抚苏克济趁机进言,并上奏请求查实。结果,赵凤诏被查出“巧立税规,勒索银两”17万余两,加上其它财物,总计不下三十万两。
愤怒的康熙觉得自己被愚弄了,亲口斥责赵凤诏为“天下第一贪官”。本来赵凤诏被议定为斩立决,后来因为他的父亲赵申乔苦苦求情而改判为斩监候。但九卿仍然不满意,一致向皇帝请旨法办。最后,这位清官的儿子,仍然没有逃脱这一刀,同时也让他的父亲为此蒙羞。
喜欢请点击关注,天天为您带来有趣的历史。
参考资料:《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