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良:书法的门槛很低,你为何却见不到光明的路?

2021-09-18 21:57·书法密码

中国书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言。书法之道是一条门槛很低(只要会写汉字都可以来学书法),只有前途却很少能见到光明的道路。今天的书写,往往总想把它当成一种技术,把它归纳于易于操作的层面,书家犹如技工。

更有甚者,以为书家的成功之路就是读完书法本科、硕士、博士,然后进入书画院就俨然成家了,这是对书法教育的误解。没有经历社会洗礼的作者,高超的书写技能很难拥有精彩的人文内涵。

从书法史看,先贤们对法的理解,或一种书写的意境,往往是通过熟练的书写,并以由此自然生发的点画进行字法组合,组合成符合心中实时的意象或字形,如此意象、字形或章法就是心中之象,而非我们今天对《行书大字典》《草书大字典》等工具书所汇编的固定字形的照搬或拼装。

古代书家作品中的字形、章法代表着他处于某一时段的生活表达,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格式,也就像人们所说《兰亭序》中的“之”没有相同的一样,因为文中的“之”都在不同的心性映射之下,每一个时段的心性是波动的,而书写本身就是随性而动的即时表现,而不是羲之把卫夫人、钟元常(羲之以前的古贤)等书写过的字形进行拼装组合。

而今天的书者(或传承者)让人滑稽并不可解的往往是,似乎只要背诵王羲之《兰亭序》中的21个“之”就万事大吉了,就可以在书写中自由应用了。羲之的即时表达怎能在一千多年后莫名地成为你的表达呢?这是剽窃,东施效颦显然有着太多的伪饰,不够真实。

所以,临古是传承用笔之法。在学古中,通过对古人笔意、笔调的理解而上升到一种“我化为古”的境界,字形、章法也能随性而出,从而在图像呈现中显得与先人气息相似,尤其与某一家风格接近,这也是一种自由,如米友仁、吴琚之流,但这种自由有着太多的局限和牵制。真正的巨匠是通过规律去把握,重起炉灶,颠覆先贤的图像,拆骨还父,分清你我,重新构造,至情至性,一切都是为了心中的真实,“古化为我”。如此真实,心无挂碍,才是自由。

书家创作的心路历程,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在不同时期的自然的即时表现,有一种书写自我的历史感,像是人生的积累,抓住了生活中有意义的每一个情趣,触机而动,得之于心,应之于手。书写的流美,因时势不同而瞬息万变,而不是几年不变、十年不变,或一生不变的重复印制。一书一因缘,犹如书家要讲好生活中每一个有意义的故事,记录着时光,传达着心性,并畅想着未来,这才是书法的书写之正。所以,也有不少学者一再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今天的书写显然有些尴尬,不得不以艺术化之名来掩饰。在忽视了书写的人文背景,把书法当成纯粹的艺术形式看待,书写的技术性要求也自然成为最大的表现范畴,从而也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当今的书写由于以象求象、以趣求趣,展厅意趣取代了艺术的真实,加上忽视的书写内容,内心的真实严重折扣,创作内容不得不从唐诗宋词开始,内容的凭借、唯技论的产生是自然的事。

因为生活中的书写,比如书信等,当一个作者给自己亲人写信时,是不会注重这一笔是“二王”,那一笔要像“苏轼”,这一笔又是“颜真卿”,而是只注重文意,并尽快把事情讲述完毕。应该说这是书写的流美与文采相得益彰,书家的逸气也随行其间。

可是,文字的约束、笔法的生疏、心性的虚假,自然书写的真实就大打折扣,也谈不上自由。无奈之举的集字,只是搔首弄姿、粉墨登场。表面、装饰、精致是掩饰内心的巧妙手段,无论怎样仿制,都不够真实。书法应该与文学、历史、伦理以及社会的方方面面相关联,并个性化地得以综合体现。书法不是以趣求趣、因技求技,而是作者以心灵的真实不经意间的一种自由表达。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丢掉了自然就丢失了书写的本真,也没有了心性的自由,也就无从谈什么创造了。每次书写总是在伪饰中战战兢兢完成,生怕别人说“不行”,而技术超凡正是堵人口舌的最有效方式。如此,内心的憋屈难以享受书写的自由,满脑子的程式化字形,被绑定的笔法,固化的风格,显然难以与现实生活相适应。

远离了生活的书写,也就没有了自我想象的空间,没有了时间感、地域感、历史感。这样的书写正是导致风格几年不变、十年不变的主要因素。技术化的泛滥导致书法形式化,不仅是书写的通病,也是当今书法教育的弊病。这是当今书法从传统书写中剥离后导致的主要倾向,而还原汉字书写的真实性才是今后书法走向正常的重要环节,只有在此基础上的艺术化处理才有意义,才能通达并自由的挥洒性情,表现真我,才更接近于书之“道”。

(0)

相关推荐

  • 大字之祖——《瘗鹤铭》高清单字!

    不再错过任何一个精彩 <瘗鹤铭>是原刻于镇江焦山西麓崖壁上的楷书书法作品.摩崖石刻,其书者传为南朝梁的书法家陶弘景.原石刻因山崩坠入江中,后打捞出,只存五残石,现陈列于江苏省镇江焦山碑林中 ...

  • 大 小

    大小--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大"与"小"相对.大与小相映相衬,是书法用笔与结构中多样统一的重要法则.古代书论家非常重视其大小关系,其中"小或 ...

  • 陈海良书法课堂 | 进入“二王”门径的4条捷径

    本文从书法的法度入手,抛出了一系列当今书法面临的法度缺失的问题,以"二王"帖学为主线,为解密探索"二王"笔法提出了四条清晰明确的线索,文章深入浅出,为大家提供了 ...

  • 陈海良:大多数人勤劳一生,仍然是书法门外汉

    在学习书法中,有些人兢兢业业一辈子也一无所获,或徘徊于唐楷(并非说唐楷不好)之间,或寄居于某家某派,或跌入时风的漩涡之中--讥为"奴书".拾人牙慧等.相反,有些人过于自负,没写几天 ...

  • 书法门槛很低,却很少能见到光明的道路!

    中国书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可言.书法之道是一条门槛很低(只要会写汉字都可以来学书法),只有前途却很少能见到光明的道路.今天的书写,往往总想把它当成一种技术,把它归纳于易于操作的层面,书家犹如技 ...

  • 陈海良 |写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条有前途但是几乎看不到光明的路!

    这件草书作品,是我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完成的.当时讲到创作应该怎样写,草书该怎样进行章法处理等情况.于是,我边讲边写,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尺幅较小,应该是小草书,但其实这是一件大草书作品,体 ...

  • 书法品鉴|雅逸天趣——陈海良小品欣赏

    书法总是通过对汉字的艺术书写创造,来表达.反映出书写者的思想情志,乃至精神意趣,在高度娴熟的技法积累之后,陈海良更注重从内发掘升华其作品中古典而又时尚的自我精神内蕴.在经历无数次的锤炼.打磨之后,他对 ...

  • 陈海良:搞书法是一条有前途但是几乎看不到光明的路!

    这件草书作品,是我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完成的.当时讲到创作应该怎样写,草书该怎样进行章法处理等情况.于是,我边讲边写,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尺幅较小,应该是小草书,但其实这是一件大草书作品,体 ...

  • 陈海良:写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是一条有前途但是几乎看不到光明的路!

    这件草书作品,是我在给学生做示范时完成的.当时讲到创作应该怎样写,草书该怎样进行章法处理等情况.于是,我边讲边写,完成了这件作品.有人认为这件作品的尺幅较小,应该是小草书,但其实这是一件大草书作品,体 ...

  • 书法品鉴|陈海良的豪迈醉书

    这是荣宝斋曾为陈海良举办的"书者心画"展览中的一幅经典作品,让人常读常新,印象深刻!平尺有余的小品,仿古纸本,形制虽小却气象万千,俨然大草风范.娴熟丰富的草书笔法.跌宕强烈的书写节 ...

  • 陈海良:学书谱的人很难在国展中突围,学会这两点最为关键

    今日,在冯错直播间听课,请陈海良老师讲<草书如何走向经典,走出自我>,信息量很大. 其中有一点,陈老师说:现在学书谱的人特别多,很多人基本上是比着描,写不出自己的东西,这在展览比赛中没有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