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12岁,父亲一夜白头: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作者:主创团·安歌
表姐给我打电话,哭着说,儿子刚上初一,最近考试成绩大幅度下滑。
她本想和儿子认真谈一下,可推开房门,儿子斜躺在床上刷手机,对她视若无睹。
她刚把来意说明,就被儿子不耐烦地顶了回来。
表姐又急又怒,大吼道:你还想不想考高中、考大学了?就这么没出息地混下去吗?
没想到,儿子脸上讥讽的表情,像刀子一样扎得她生疼:
“没出息的是我,跟你有什么关系!”
咽下那些即将出口的尖刻语言,表姐合上房门匆匆离开。深夜,她躺在床上泣不成声。
看过一句话,孩子不跳楼,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着那个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浑身是刺,叛逆、倔强,将父母拒之门外,让人心生凉意。
然而,更难过的是,几乎每个月都看见孩子跳楼割腕的新闻,种种悲剧在前,我们却进退两难:进一步,怕后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错。
给青春期的孩子当父母,为什么如此艰难?
青春期的阵痛,就是脆弱又难搞
作家麦家在《朗读者》中,读过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情真意切,惹人泪目。
读信之前,他特意询问儿子,能否把电子版发回来便于节目使用。
这个小心翼翼的动作,是他亲历儿子青春期的“后遗症”。伤痛如此之深,让他至今不敢触碰。
麦家意识到儿子的青春期,发生在初二,有一天儿子突然关上了房门。
自此,整整三年,上千个日子,这个门再也没有朝他打开。
大部分时间,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走进,如果被冒犯到,就会选择离家出走。
麦家尝试过交流,可几乎每次都会发生冲突。儿子内心充满了愤怒,一种令他无力的愤怒。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总是难搞的,你不知道哪句话就会点燃他的怒火,哪个动作就会逼得他们歇斯底里。
他们莫名的自尊、敏感、冲动,剧烈到让人心惊又心碎。
然而,这并非他们所愿。同样不好受,身处震荡中心的,恰恰就是他们。
因为敏感、危险、冲动,正是青春期大脑独有的特征。
神经科学显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已经发育成熟,这意味着孩子有着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
然而,大脑中负责理性功能的前额叶,却要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随时会被点燃的炸药,他们跃跃欲试,却没有及时停止的能力。
他们异常自尊,却又常常解读错误,一旦情绪激烈,就很容易做出失控的举动。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只要一句讥讽的语言,一个不够善意的眼神,都足以掀起一场风暴。
孩子对你的需要,远超你的想象
青春期尽管麻烦不断,却是孩子走向独立必须经历的阵痛。
因为,他们在和父母的日渐疏离和交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和边界,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然而,这条路又注定是冒险而痛苦的。
他们渴望独立,内心却依然幼稚,冲动下容易犯错,面对成长的压力,痛苦迷茫,不知所措。
所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需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演员邓超参加一档节目时,谈起青春期,自称“叛逆到令人发指”。
他反抗周围的一切,打耳钉,漂头发,奇装异服,离家出走...
他希望成为人群里的异类,越奇特就越觉得个性。
与此同时,他质疑考大学的意义。对父母的劝告也不以为意。
整个青春期,邓超和父母一直是拧巴的,他执着于和父母对着干。
但是,父亲却从来不加阻拦。
知道他喜欢跳舞,像个伙伴一般,顺着,哄着,引导着,拉着他一步步考进中戏。
“试试看,万一走狗屎运呢?”
“如果不行,我们就逛逛北京,看长城去!”
父亲用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以一种软着陆的方式,引导他找到目标,鼓励他去实现梦想。
如今,邓超回头看去,才明白父亲用怎样的包容,带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
身心的变化,对自我的追求,就像迷雾一般,笼罩着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外表叛逆,内心却是迷茫,没有方向的。
所以,尽管他们的嘲讽、嫌弃、不耐烦,让你痛苦不已。
但是,他们内心需要你的程度,也前所未有。
前途未定,父母是引路人,也是那道托着他们安全着陆的屏障。
熬过青春期,你得适应新的规则
麦家回忆儿子的青春期,苦涩地说:
“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质,诡异多变的情绪,都让他们变得暴躁而危险。
尽管他们并未意识到,可作为父母,我们却应该明白,孩子的身心发生了巨变。
重新审视和对待,才能减少冲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1、避开锋芒,改变沟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谈到青春期抚养时,说过一句话: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
唠叨、说教和指责,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
他们急切想要自主,又敏感爱面子,所以千万不要较劲。
如果依然把他们当作孩子,训斥不停,甚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孩子一定会做出更反叛的举动。
控制情绪,说话点到为止。
学会尊重而理性的沟通,是走进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
2、适度放手,提升对孩子的容忍度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他们渴望独立,却又需要依赖;渴望交往,却又敏感封闭;希望自制,却又屡屡冲动。
所以,他们常常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傻”事情。
比如,忽然封闭自己,迷上某个偶像,或者着装怪异,沮丧消沉。
此时,接纳和放手,是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关键词。
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闭上嘴巴,放手让他们尽情尝试。
孩子需要这些探索和试错,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3、理解孩子,成为敏锐的观察者
看过一段视频,母女俩因为做试卷而发生激烈冲突。
母亲步步紧逼下,女孩愤怒地撕毁了试卷,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在母亲眼里,盯着女儿写作业,是“理所应当”。
可她看不到女儿内心的自卑,额头上惹眼的痘痘,不够漂亮的脸庞,才是她此刻最大的困扰。
青春期孩子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可我们却容易忽视掉那些成绩之外的因素。
作为父母,要成为很好的观察者,看到他们内心的涌动。
如果可以,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喜爱。
被喜爱与肯定,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难,他们跌跌撞撞,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或许更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似乎是无效的。
我们心痛,我们不甘。
然而,长大成人之前的这条路,无法替代,没有捷径。
我们只能看着他,陪伴他,适应他,直到熬过去之后,留给我们一个决绝的背影。
用理性去引导,带着温度去感受,或许就是我们能够给予青春期孩子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