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超12岁,父亲一夜白头: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作者:主创团·安歌
表姐给我打电话,哭着说,儿子刚上初一,最近考试成绩大幅度下滑。
她本想和儿子认真谈一下,可推开房门,儿子斜躺在床上刷手机,对她视若无睹。
她刚把来意说明,就被儿子不耐烦地顶了回来。
表姐又急又怒,大吼道:你还想不想考高中、考大学了?就这么没出息地混下去吗?
没想到,儿子脸上讥讽的表情,像刀子一样扎得她生疼:
“没出息的是我,跟你有什么关系!”
咽下那些即将出口的尖刻语言,表姐合上房门匆匆离开。深夜,她躺在床上泣不成声。
看过一句话,孩子不跳楼,就是成功,父母最大的卑微,就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看着那个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浑身是刺,叛逆、倔强,将父母拒之门外,让人心生凉意。
然而,更难过的是,几乎每个月都看见孩子跳楼割腕的新闻,种种悲剧在前,我们却进退两难:进一步,怕后悔莫及,退一步,怕行差踏错。
给青春期的孩子当父母,为什么如此艰难?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青春期的阵痛,就是脆弱又难搞
作家麦家在《朗读者》中,读过一封写给儿子的信,情真意切,惹人泪目。
读信之前,他特意询问儿子,能否把电子版发回来便于节目使用。
这个小心翼翼的动作,是他亲历儿子青春期的“后遗症”。伤痛如此之深,让他至今不敢触碰。
麦家意识到儿子的青春期,发生在初二,有一天儿子突然关上了房门。
自此,整整三年,上千个日子,这个门再也没有朝他打开。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大部分时间,儿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没有人知道他究竟在做什么。
他不允许有任何人走进,如果被冒犯到,就会选择离家出走。
麦家尝试过交流,可几乎每次都会发生冲突。儿子内心充满了愤怒,一种令他无力的愤怒。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青春期的孩子似乎总是难搞的,你不知道哪句话就会点燃他的怒火,哪个动作就会逼得他们歇斯底里。
他们莫名的自尊、敏感、冲动,剧烈到让人心惊又心碎。
然而,这并非他们所愿。同样不好受,身处震荡中心的,恰恰就是他们。
因为敏感、危险、冲动,正是青春期大脑独有的特征。
神经科学显示,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边缘系统已经发育成熟,这意味着孩子有着强烈的情绪感受能力。
然而,大脑中负责理性功能的前额叶,却要到20多岁才会发育成熟。
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个随时会被点燃的炸药,他们跃跃欲试,却没有及时停止的能力。
他们异常自尊,却又常常解读错误,一旦情绪激烈,就很容易做出失控的举动。
所以,青春期的孩子,有时候只要一句讥讽的语言,一个不够善意的眼神,都足以掀起一场风暴。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孩子对你的需要,远超你的想象
青春期尽管麻烦不断,却是孩子走向独立必须经历的阵痛。
因为,他们在和父母的日渐疏离和交战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身份和边界,成长为真正独立的个体。
然而,这条路又注定是冒险而痛苦的。
他们渴望独立,内心却依然幼稚,冲动下容易犯错,面对成长的压力,痛苦迷茫,不知所措。
所以,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需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演员邓超参加一档节目时,谈起青春期,自称“叛逆到令人发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他反抗周围的一切,打耳钉,漂头发,奇装异服,离家出走...
他希望成为人群里的异类,越奇特就越觉得个性。
与此同时,他质疑考大学的意义。对父母的劝告也不以为意。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整个青春期,邓超和父母一直是拧巴的,他执着于和父母对着干。
但是,父亲却从来不加阻拦。
知道他喜欢跳舞,像个伙伴一般,顺着,哄着,引导着,拉着他一步步考进中戏。
“试试看,万一走狗屎运呢?”
“如果不行,我们就逛逛北京,看长城去!”
父亲用极大的耐心和智慧,以一种软着陆的方式,引导他找到目标,鼓励他去实现梦想。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如今,邓超回头看去,才明白父亲用怎样的包容,带着他走出青春的迷途。
身心的变化,对自我的追求,就像迷雾一般,笼罩着青春期的孩子。
他们外表叛逆,内心却是迷茫,没有方向的。
所以,尽管他们的嘲讽、嫌弃、不耐烦,让你痛苦不已。
但是,他们内心需要你的程度,也前所未有。
前途未定,父母是引路人,也是那道托着他们安全着陆的屏障。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熬过青春期,你得适应新的规则
麦家回忆儿子的青春期,苦涩地说:
“陪伴他,说得难听一点,就是陪伴一头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青春期孩子相互矛盾的特质,诡异多变的情绪,都让他们变得暴躁而危险。
尽管他们并未意识到,可作为父母,我们却应该明白,孩子的身心发生了巨变。
重新审视和对待,才能减少冲突,帮助孩子度过青春期。
1、避开锋芒,改变沟通模式
李玫瑾教授谈到青春期抚养时,说过一句话:父母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嘴闭上。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唠叨、说教和指责,是青春期孩子最反抗的事情。
他们急切想要自主,又敏感爱面子,所以千万不要较劲。
如果依然把他们当作孩子,训斥不停,甚至逼着孩子承认错误,孩子一定会做出更反叛的举动。
控制情绪,说话点到为止。
学会尊重而理性的沟通,是走进青春期孩子的第一步。
2、适度放手,提升对孩子的容忍度
青春期孩子的内心是充满矛盾的。
他们渴望独立,却又需要依赖;渴望交往,却又敏感封闭;希望自制,却又屡屡冲动。
所以,他们常常会做一些奇奇怪怪的“傻”事情。
比如,忽然封闭自己,迷上某个偶像,或者着装怪异,沮丧消沉。
此时,接纳和放手,是应对青春期孩子的关键词。
对于那些非原则性的问题,闭上嘴巴,放手让他们尽情尝试。
孩子需要这些探索和试错,去发现真正的自我。
3、理解孩子,成为敏锐的观察者
看过一段视频,母女俩因为做试卷而发生激烈冲突。
母亲步步紧逼下,女孩愤怒地撕毁了试卷,心理防线彻底崩溃。
在母亲眼里,盯着女儿写作业,是“理所应当”。
可她看不到女儿内心的自卑,额头上惹眼的痘痘,不够漂亮的脸庞,才是她此刻最大的困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青春期孩子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可我们却容易忽视掉那些成绩之外的因素。
作为父母,要成为很好的观察者,看到他们内心的涌动。
如果可以,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表达对他们的欣赏和喜爱。
被喜爱与肯定,是青春期孩子最在乎的事情。
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很难,他们跌跌撞撞,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做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或许更难,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的努力似乎是无效的。
我们心痛,我们不甘。
然而,长大成人之前的这条路,无法替代,没有捷径。
我们只能看着他,陪伴他,适应他,直到熬过去之后,留给我们一个决绝的背影。
用理性去引导,带着温度去感受,或许就是我们能够给予青春期孩子的最好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