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千万别大意!小心产后风湿缠上你~

产后风湿又名产后痹、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等,是发生于妇女产褥期或产后百日内,以关节及周围肌肉软组织疼痛为主要特点的一种临床疾病。本病主要表现为全身关节、肌肉疼痛酸麻,伴有乏力、多汗、焦虑、失眠等症状,实验室检查炎症指标及自身抗体多无异常。

本病发病于妇女生产之后,所以在古籍中关于本病的记载大多出现在妇产科专著中。中医古籍中所记载的“产后遍身疼痛”“产后痹痛”“产后筋挛鸡爪风”“产后风”“产后腰痛”等,皆属于产后风湿的范畴。古代多数医家都认为本病病因是由于生产时耗气动血而致气血亏虚,复感风寒湿外邪,气血亏虚不足以卫表,外邪侵袭滞留关节而生痹症。

产后风湿临床表现多样:有的表现为全身肌肉麻木疼痛、关节窜痛,痛位不定;有的疼痛固定于肩、腰、背或自觉受凉后的肢体或数个关节;有的仅表现为躯干某一部位的沉重、酸胀、麻木;疼痛症状可于受凉或劳累后加重,休息或得热后减轻。一般都伴有怕风怕凉,易汗出或半身汗出。且很多患者常见穿衣与环境气温不相符,对寒凉极其敏感,甚至夏天穿厚衣。乏力、失眠也是产后风湿患者最常见症状,有的还兼见气短、心悸、头晕、容易感冒等体虚表现。

产后风湿多伴有情绪异常,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或全身多种不适。甚至自觉生活不能自理,生命受到威胁等。

常见患病因素

产妇自身正气虚弱,御外不足。生产是一个极为耗气动血的过程,女性新产后均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容易感受外邪。如果产期被风直吹或接触冷水;大汗淋漓而未及时去汗,同时没有及时保暖;产妇卧室阴暗潮湿;生产后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分娩过度用力与牵拉,导致关节周围的组织受到轻度损伤;或产后子宫受伤出血过多等,以上原因都可导致产后风湿。
情绪与病情存在恶性循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产妇出现产后焦虑抑郁。《外台秘要》中提道:“女属阴,得气多郁”,女性相比于男性情绪本就更容易出现问题,患产后风湿后,产妇的情绪会更加难以控制,反过来情绪不好继而会影响病情好转。
产后风湿的患者群体中低龄和高龄产妇相对较多。很多低龄产妇产后或人流术后不注意休息;或为保持体形,产后过早、过量运动;或产后追求时尚,穿着过少;或产后过早处于温度较低的环境工作等,均是造成低龄产妇发病增多的原因。高龄产妇则因体质因素,体力恢复较慢,抵御外邪的能力下降,也容易出现产后关节不适。

产后注意多方调护

生活起居 首先要注意保暖防风。洗热水澡,勿洗冷水澡;随着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衣服湿后及时更换。
月子里休息也很重要,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体力恢复,增强抵抗外邪之力。
居住环境不能潮湿阴冷,最好南向阳光充足。新手妈妈多晒太阳,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合成,改善骨质疏松。晴天每天上午户外晒太阳1小时,春、秋、冬季可每天上午10:30后,夏季每天8:30以后。
室内保持暖和干燥,既要通风,又不能让风直吹,切忌汗出当风。应特别注意头部和足部的保暖,不能赤脚行走。洗脸、洗手、洗澡都要用温热的水,不要接触冷水。
饮食调养 主食应粗细搭配,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可帮助人体消化吸收;多吃高蛋白食物,如鸡蛋、瘦肉等;适量摄入补血类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同时助大便通畅;西洋参片10~30克,每日代茶饮;补充复合维生素;适量食用蛋白粉。禁食寒凉食物和冷饮,禁食辛辣刺激和肥甘厚腻。产后需要补钙,可每天喝500克纯牛奶。
适量运动 可到户外晒太阳,或去公园散步,活动身体,呼吸新鲜空气。也可以在室内进行适当的活动,如八段锦;如活动不方便,可安心静养,练习腹式呼吸。所有运动都要量力而行,不可过劳。禁止从事重体力劳动,尤其是过度增加腹压的活动,比如久蹲或搬重物等。
心理调摄 尽量避免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很重要,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也非常重要,多向身边的人沟通和倾诉,去享受作为一个新妈妈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理疗保健 可进行一定的理疗保健,但注意控制频次。针灸、推拿、拔罐、艾灸每周最多一次,每次40分钟以内。有膝关节症状的患者可自行制作艾绒护膝。
现在很多月子中心推出产后汗蒸的项目,笔者不建议产后风湿患者做此项目。血为气之母,女性生产耗血失血,气随血脱,气血亏虚,致营卫不合,卫气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而易汗出,而汗蒸更是一个耗气伤津的过程,汗蒸后腠理大开,未及时保暖更易感受风寒外邪而致病。
产后风湿是目前常见的一种疾病,应该注重预防,一旦出现不适,也不要惊慌,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心理及生活上的调整,要有信心早诊断、早治疗、早痊愈。中医药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温补脾肾,益气养血,散寒祛风,除湿通络。配合中医药特色的理疗、针灸等可提高疗效,加快病情的康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