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阳灸法 | 颤抖吧,脚气君
供稿来自于
传艾书院讲师 孙大为
今夏时节,发现身边很多朋友、来书院学习的学员以及线上的学员出现的健康问题很多都集中在皮肤上。这其实跟今年的气运有很大的关系。
本来三伏期间天气就炎热,空气中湿度就大,这一时期的主气就是太阴湿土,另外受四之气的影响,在两个湿土的共同作用下,很多人身上就出现了各种皮肤问题。其中在脚上,脚气就是最为典型的代表。
为什么夏天过了这么久还要再说这个话题,是因为明年湿土司天的情况下,看似已经赶走了的“脚气君”很有可能会卷土重来。
在这里需要特别注明一点:我们这里所说的是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脚气,而非传统中医意义上的脚气。
传统中医里面的脚气称为“脚弱”,虽说二者病因大致相同,但是病机与症状的呈现相差很大,“脚弱”最典型的主症首先是足胫肿,进而引发全身一系列症状。
现代医学意义上的脚气,又称为足癣,是发生于足跖部、趾间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有时可延及到足跟及足背,但仅发生于足背者称体癣。以多形性皮损,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
此病症产生的病因病机的主要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合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而发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为本病,而且每个年龄段人群都容易得。
根据其病机与症状呈现,脚气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初发为多数散在厚型小水疱,破裂后形成环状鳞屑,亦可形成多环状鳞屑,可逐渐扩延成片,皮肤逐渐增厚,自觉瘙痒。
好发于第3、4或4、5趾间,表现为少量鳞屑,自觉奇痒。病人常不自觉的搔抓,有时鳞屑不显著,仅感瘙痒,称为无症状型,但常为带菌者。因搔抓易引起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形成糜烂,湿润有渗液。
表现为足跖、足跟及足侧缘有局限性不整形嗜红色鳞屑性斑片,表面角化明显,粗糙干燥,境界清晰或不清晰。冬季症状较重,易致皲裂。夏季常可出现少数丘疹或小疱。病程慢性,时久皮肤可增厚,趾甲易被累,此型多由红色毛癣菌引起,病情顽固,难以治愈。
此型多继发于趾间型或汗疱型,多由过度搔抓,常继发细菌感染,局部炎性明显,浸渍糜烂,有明显渗出,自觉痒痛,夏季多见。
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把足癣与发生在足部的湿疹混在一起,湿疹在中医称为湿疮,根据病程和皮损特点,湿疮一般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类。
急性湿疮起病较快,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在潮红、肿胀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水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小不一,边界不清。常因搔抓而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流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者剧烈瘙痒呈间隙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间增剧,影响睡眠。
亚急性湿疮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来,急性期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有红斑、丘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一般无全身不适。
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以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而且容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等全身症状。
湿疮与足癣鉴别对比,湿疹多呈对称性,急性期渗液较多,慢性期边界也不清楚,真菌检查可鉴别。另外湿疮急性期可发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亦可泛发于全身,但以面部的前额、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等处多见,亦可见于乳房、脐部、阴囊、手指、小腿、脚等处。
本篇中分享的“脚气”调理方案包含了足癣与脚部湿疹两种情况的调治,因为其发生的病因都是一样的,这也是中医里所说的异病同治。
艾灸配穴
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
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下缘陷中。
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大蒜若干切薄片,食用白醋一桶,将切好的蒜置入白醋中浸泡一月余至白醋变色,然后用白醋浸泡患处三天,每次1小时。
注:在急性发作期一定不要用热水泡脚,不仅不会缓解,还有很大加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