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培凯 | 不近人情的仁慈

人情味 蒋敦豪 - 人情味

欧阳修撰有一篇《纵囚论》,收在《古文观止》中,批评唐太宗放死囚回家一事是沽名钓誉,绝对不值得当政者效法。

唐太宗纵囚一事,见《资治通鉴》卷一九四。贞观六年(公元632年)十二月,唐太宗因怜悯死刑犯,放他们回家探亲,约定第二年秋天回京领死。到了第二年九月,放出去的死囚三百九十人,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一个不少都回来了,没有人逃亡。唐太宗将他们全部赦免,一时传为美谈。白居易还曾作诗咏之,说“死囚四百来归狱”,好像“贞观之治”真是仁德广被,连死刑犯都受了感召,信守规约,欣然赴死。

欧阳修大不以为然,认为这样的做法不近人情,而且别有用心,是唐太宗为制造仁德感化的美誉,刻意安排出来的花样。唐太宗料定了死囚会归来求赦,死囚则料定了唐太宗会赦免,如此,死囚捡得一条命,唐太宗捞取仁慈君主之名。欧阳修对此极为不满,指斥此为“上下交相贼以成此名也”,也就是皇帝与死囚沆瀣一气,相互算计利用,唐太宗以此博取仁政之名。

欧阳修还说,唐太宗偶一为之的举措,为自己博得美誉,却不应该成为“天下之常法”。能够成为常法、行之后世的,“必本于人情,不立异以为高,不逆情以干誉”。

金圣叹赞扬此文,说“有刀斧气,横斫竖斫,略无少恕”。《古文观止》的编者也这么说,并指出:“太宗纵囚,囚自来归,俱为反常之事。先以不近人情断定,末以不可为常法结之,自是千古正论。”

(0)

相关推荐

  • 古文观止163:欧阳修•纵囚论

    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nìng)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 以诚信.道义对待君子,对待小人则应施以刑罚.判为死刑的人,是 ...

  • 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过年,与其约定次年问斩,最后来了多少人?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动乱不已的分裂时期,在百姓饱受战乱之苦的同时,也催生出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况.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九合诸侯的管仲,就将他的学说编录为<管子>,其中智慧的光芒 ...

  • 李世民与390名囚犯的死亡之约

    放390名死囚回家过年,来年秋收之后回来问斩,最后回来了多少人? 话说贞观六年腊月,天空飘着大雪,官员们陪同唐太宗李世民观雪,有陪同的官员说:"瑞雪兆丰年,看来我大唐来年又将会迎来一个盛世. ...

  • 唐太宗的“吞蝗”和“纵囚”

    在中国历史上,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立,是古代农业社会的三大灾害之一.据统计,近代以前有记载的大规模蝗灾就有八百余次,唐太宗贞观二年也发生了一次蝗灾."畿内有蝗.辛卯,上入苑中,见蝗,掇数枚,祝 ...

  • 郑培凯:叶先生吸收了古诗词里好的东西,然后支撑自己

    我忘了哪一年,我记得我们又是在哈佛燕京的时候,就一个学姐还是说什么--叶老师她大女儿出事了.那么我们就很担心啊,因为她好不容易把两个小孩,两个女儿养大,她不容易啊. 那我们觉得这个打击实在太大了,我们 ...

  • 郑培凯:徐霞客及其家世 | 西东合集

    一 徐霞客(1587-1641)是明末的奇人,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是一本奇书,在文学史.地理知识史.文化意识史上都有独特的地位,不但为中国旅游文学开创了崭新面目,也反映了中国知识精英在早 ...

  • 《读书》新刊 | 郑培凯:书香的笔墨记忆

    书香的笔墨记忆 (<读书>2021年1期新刊) 一 绿茶兄要画我的书房,正赶上新冠疫情肆虐,没法前来香港,于是,我就对着平时工作的书桌照了张相,把左侧沿墙的一溜儿书架也照进去,颇有点坐拥书 ...

  • 郑培凯:书香的笔墨记忆

    编者按 书评人绿茶画了一些文人.学人的书房并结集,以画.简评展示读书人的藏书兴趣和文化的丰盛.作者的书房亦在其中.他撰文以记此事,兼及书房堆书成灾的困厄.自己的藏书习惯,并从辞典书目类.戏剧戏曲类.明 ...

  • 新刊 | 郑培凯:怀念英千里老师

    编者按 他是<大公报>创始人英敛之的儿子,也是著名演员英若诚的父亲,而在这里,他是台湾大学六十年代外文系同学眼中的英千里老师,是一个背井离乡.茕茕孓立的旅人,是风度翩翩.智慧博学的讲授英国 ...

  • ​郑培凯 | 书房与藏书

    一 绿茶兄要画我的书房,正赶上新冠疫情肆虐,没法前来香港,于是,我就对着平时工作的书桌照了张相,把左侧沿墙的一溜儿书架也照进去,颇有点坐拥书城的架势,寄了给他.他按照图片画了张书房一瞥,笔调清丽,用色 ...

  • 中秋快到了,吃个绿豆椪吧 | 郑培凯

    朋友一大早打电话来,问我中午有没有空,想过来看我.我正忙得焦头烂额,就问他是否有什么急事,过两天可以吗?他说刚从台湾收到一盒绿豆椪,是不加防腐剂的那种,保鲜期只有几天,最好在两三天之内食用,所以,十万 ...

  • 中国文化的一泓清溪——记叶嘉莹老师丨郑培凯

    1971年夏天,我在哈佛学习.我那时在做从晚明到民初的研究,经常去哈佛燕京图书馆找各种各样的善本.古籍善本书收藏在独立的一间屋里,不过那时候没有特别严格的登记制度,借阅很方便,跟裘开明老先生说一声就行 ...

  • 郑培凯:多元的中国茶文化

    B O O K T O W N 文/郑培凯 原刊于<书城>2021年7月号 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饮茶的国家,也最早出现了对茶的研究,把饮茶提升到文化审美的领域,让人们在饮茶的过程中,不但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