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暄言】北京研学第五天
原发表时间2018-02-06,重新排版发布,加注原创。
初晨的阳光照在中国科学技术馆的顶部的大牌子上。将这几个字照的银光闪闪,一束束阳光反射在我的脸上,冲走了我微微的困意,浸染过阳光的风吹散了玻璃上的薄雾,让我们看到了里面最显眼的那个巨大的键盘。走进去,穿过那个巨大的键盘,又是更多人类智慧的结晶,从建筑,造船,信息和时间这四大方面进行展示。而第二层,又将那一个个原本是教科书上乏味的知识点,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谁能够想到那一根根直直的铁棒,能够从那优美的曲线中穿过;谁能想到那四个小小的听筒,能将如此长的距离进行联络;谁能想到一对小小的骨牌,在层层递进下,就能推倒一座大楼,谁又能想到看起来如此笨重的机器,却能够像人的手一样灵巧的画出美丽的图画。一件件象征着科技发展的展品,正向我们展现着科技的独特魅力。
午后的阳光从西面射向我们,走向国子监,那与故宫风格极其相似的建筑,被阳光扫去了那层原有的金黄色,留下了灰顶上的点点白斑,大殿前的石鼓与石钟,被冷风恢复出现历史划痕前的样子,仿佛穿越回了秦朝,看到了当时的热闹场面。那棵将枝干伸向殿顶的触奸柏,绿荫下微风拂过,仿佛能体会当时在树下被刮掉帽子的感受。树下旁边的一口井,将射向井底的阳光,用一层半融化的冰面折射出来,里面的水结了冰,仿佛凝固了古人的文思泉涌。阳光将太学门上彩色的漆照的发亮,太学门没有门槛,象征着太学的平等,这扇神圣的门,是向所有人开放的。璧雍四面的水下,闪着粼粼波光,店内三块牌子,分别为三位皇帝题写,同样刚劲的笔力,透出同样的对国家昌盛的期望。那个曾作为教书育人地方,现在是国子监状元陈列展。殿前的几棵历史悠久的树木,那已留下历史划痕的柱子上,留着淡淡的书香。而那个带着严肃气息的惩衍厅,作为教务处,有着金色却没有光彩的楼顶,透过小小窗户,看到了黯淡无光的屋内,曾经有多少学生在这里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入朝当官享用的彝伦室,金色的屋顶涂上了灿烂的阳光。树荫遮起一片阴凉的月台,那曾经让无数学生欢喜和忧愁的宣布成绩的声音,已被风吹散,当风吹过博士厅前那几桩刻满历史划痕的柱子上,阳光从西侧投下了斑斑点点的树影,这个透着无数老师日夜辛劳的地方,如今,又显得多么庄严与神圣。
当天空蒙上了一层黑纱,星光淡淡地隐现,大巴车驶过,亮起零零散路灯的马路上,我们来到了将观看一场壮观杂技的场地。走进大厅入座后,场上的灯光变暗了,当音乐响起,场上的灯光又亮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舞台上的几块木块儿,伴随着越来越亮的光升起,渐渐出现了一个女演员,手里拿着几个银圈,伴着一闪一闪的灯光,银圈不断摆动着,当我还认为银圈的作用仅此而已时,灯光暗了下来,几秒钟后更加亮眼的一幕出现了,那位女演员将银圈套在身上,随着音乐的节奏旋转了起来,灯光下,她纤细而柔软的身体,已被那个银圈裹住了,可紧接着,台旁的一位演员又为他递上了一大把银圈,摞起来,竟比她本人还高,她将银圈套在了身上,举起了手臂,全身都得银圈中晃动着,当音乐静下时,银圈停止了,舞台大幕上的金光渐渐燃烧起来。演员们推上了几个大小不等的银圈,由小到大依次向上摆着,用每一次起跳后的成功,使观众不再担心;用那个不可能完成的高度,让观众们体会着如此不可能的挑战;让心中的紧张,燃烧在幕后的大火中。抖动的空竹,旋转的花边碟,演员们用他们娴熟的技术,诠释了对杂技的热爱,转动的道具上,两位演员不停的行走,一次次达到最高点的紧张,已淹没在了那阵阵掌声中。而当那个巨大的钢丝编成的空心球推上舞台时,六位驾驶摩托车的演员,用车尾的绿灯显示自己的位置,在球内不停地追逐,将汗水融在了音乐与汽笛声中。
回程的路上,车与行人已渐渐稀少。怀着震撼的心结束一天的行程,迎接北京的最后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