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节,致敬,要有行动
8月19日,第四个中国医师节,这是全国1100多万卫生与健康工作者的节日。
今天的朋友圈,满屏的医师节致敬。
致敬的最佳方式,是有行动。
一不添乱,自觉参与疫情防控
一场持续一年多的新冠疫情,使卫健系统的工作人员平添了很多的压力。
疫情面前,他们冲锋在一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
但抗击疫情,是一盘大棋,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疫情发生以来,隐瞒行程的,隐瞒病情的,破坏隔离的,一直有,这些人的行为,让很多人的努力毁于一旦,补这些窟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医务工作者,又得反复冲锋。
所以,我们能做的,是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职责,作为一名劳动者,在自己的工作单位把分工的事儿扛起来,作为一名社会公民,自觉服从疫情防控管理,做好自我保护,不给防疫添乱,就是不给他们添乱。
二不添堵,尊重医生职业行为
医生们都有自己的职业操守,不排除个别医生守不住底线,哪个行业没有败类?不能因为个别问题的存在就想象整体的阴暗。
病情面前,人们往往会慌了手脚,生怕自己得不到应有的救治,就会想方设法托关系,送人情,这其实给医生多了一些烦恼,也干扰了医院的秩序,也人为引发了医患矛盾。
而医患矛盾,还以更严重的形式存在着:
一方面,伤医事件仍然频发,布谷鸟梳理了2016-2020年的公开报道发现:五年内高达180名医护人员受害,多集中于发达省份及三级医院;急诊科、外科为伤医重灾区;不满医疗过程效果是伤医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背后多是病人不熟悉诊疗知识和诊疗过程所致。
另一方面,媒体添堵现象频频发生。
今天看到一则消息(没有医疗费,医生将病人拉下手术台?制造新闻,挑拨医患关系,某些记者真恶心!),陕西《阳光报》发布消息,患者祁某某因骨折到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创伤修复外科准备做手术,原本已经上了手术台,但没有手术又被抬了下来,原因是因为医疗费没到位!在网上引来一片围观。
后来患者还原事实,患者及家属怕工地老板不给手术费,主动要求医生暂停手术,并且延迟手术对病情没有影响。是延安《阳光报》记者看到消息,主动找到患者说可以帮我们要到手术费,免费提供帮助。但记者并没有按照患者的本意发表言论,而说延大附院不给予治疗和手术。
这就是无事生非!
之前,《新安晚报》制造的《我的右肾去哪了》,山东某电视台制造的潍坊妇幼保健院的纱布门事件,这背后一直有不良媒体和无德记者的存在,他们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作为公众的我们,不轻信,不传谣,也是对医护人员的尊重和保护。
三不添烦,投资健康少去医院
现在很多医院,特别是大医院,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医生们更是精疲力尽。这些健康使者本身的健康也很成问题。
丁香园网站通过网络调查以及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南京西安、成都8个城市19家医院进行的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2183名医生中,近八成人每天工作8一12小时, 67%的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更聆人揪心的是,83%的医生称同事中有人患了癌症; 37%的人周围有同事猝死。可观,医生的健康状况已然拉响了“ 警报”。
如果能够把患者数量降下来,医生们有喘息的时间,病人也能得到更好的救治。
那得从源头抓起,我们争取少去几次医院,或者不去医院。
做到这点也很简单,只需要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平和心态。
钟南山院士说: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人生最好的投资是什么?”
有网友说:你可能没有意识到健康自由的重要性:但是,它可以让你在70岁依然具有环游世界的能力;它可以让每个家庭不会因为家庭成员的生病而引发痛苦和可能产生的无底洞开支;它可以让你每天精力充沛、思维敏捷,不受各种慢性病或亚健康困扰。
我们应该在吃上多花一些心思,减少能量的过度摄入,或许还可以省钱。
我们应该在运动上多花一些力气,买一身运动的装备,选上几节健身课,只需很少的投资,就能养成健身的习惯,收获健康的身体。(如果觉得难,你可以扫一下下面的二维码,跟我来一场百日跑。)
我们也应该在调整心态上花一些力气,工作中少一些争名夺利,生活中摆脱手机的束缚,在家看看书,出门看看风景,这可以花一些钱。
花钱买健康,你愿意吗?
四要添力,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武汉封城期间,汪勇,这名普通的85后快递小哥站了出来,在76天里,他旋风般地组建起包括交通、餐饮、生活物资等方面的服务网,全力为处于“风暴眼”中的金银潭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提供“补丁式”后勤保障。
——从一天跑30多个来回接送医护人员,到组织起志愿车队;医护人员吃不上热饭,他千方百计寻找爱心资源,为7800名一线医护人员送来盒饭;了解到医护人员的各种日常生活需求,他不厌其烦地帮着修眼镜、买拖鞋、订蛋糕、买秋衣秋裤……
“生命摆渡人”汪勇,以这种方式在特别的时刻为医务人员提供帮助。
我们能为他们做什么?
如果你身边有医护的朋友,在他们工作上,生活上有需求的时候,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多一句暖心的问候,朋友圈多点个赞,就可以了。
还有一条便捷的途径,也是很重要的事儿----去献血。
医生救治患者,很多时候需要用血,血液就是他们同病魔斗争的武器。
当前,我们的供血一直处于紧平衡状态,缺血常常发生,当血库紧张时,他们面对患者也束手无策,而且有很多医生不得不亲自献血,有的是走下手术台就走上献血车。
我们完全可以帮他们分忧,如果你年龄在18-55周岁,身体健康,可以去试一试,一生能有那么几次,血库就会一直充盈,患者无忧,医者无憾。
医师节,你的致敬,有行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