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药、生酮、吸氢、VC、二甲双胍 | 肺腾讲堂:聊一聊网红替代疗法

肺腾导读

新一期肺腾讲堂又与大家见面啦!肺癌圈子里的热门“替代疗法”究竟靠不靠谱?听完这一期你就知道了

戳音频配合文字边听边看吧↑

这两年,“替代疗法”成为肺癌圈子的网上宠儿,尤其是那个磕了“狗药”之后肺癌痊愈的美国哥们转行网红带起了一股替代疯。其实,替代疗法、替代医学有其规范的公认概念,也有人觉得叫“补充疗法”更贴切,种类繁多,但是各国认定不同,比如在我们国内大部分人就不认为中草药是替代疗法,这个问题我们将选择合适的时间开展专题讲述,今天,我们只聊聊肺癌圈子里的热门“替代疗法”。

既然提起“狗药”芬苯达唑,就从这开始吧,那位自称“被此神药治愈”的美国哥们是一位参加了免疫治疗临床试验的小细胞肺癌患者,也就是说,他不是只用了“狗药”却自称是“狗药”的作用,这跟公鸡打鸣之后骄傲地宣称是自己让太阳升起的实在难分伯仲,没有任何逻辑性可言,药物本身的作用机理研究也从未延伸到肿瘤方面,专业态度基本上是不会看不起这种“研究方向”,大家那么忙,哪有时间看它啊。

抛出一个坏消息,我们再看看一个更坏的消息,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的“酸、碱性体质”骗局被揭穿之后,多少人大呼上当——别说你现在还不知道啊,反射弧太长了——下一个应该被凌迟的骗局叫“生酮饮食治疗癌症”。生酮饮食的初衷是用来治疗癫痫的,以脂肪代替葡萄糖作为每天的主要能量供给,而脂肪代谢产生的酮体进入血液有助于抗惊厥。于是就有人联想了:既然肿瘤细胞需要葡萄糖作为能量物质,那么断了葡萄糖供给能量的生酮饮食一定能饿死肿瘤细胞——这奔放的思维跟几个月前推销双黄连的有一拼。我记得在之前的肺腾讲堂我就提过,在人体内,脂肪酸-葡萄糖-氨基酸是可以转化的,而且,体内很多细胞,尤其是高代谢的脑细胞、免疫细胞是要利用葡萄糖供能的,如果饮食里的碳水化合物不足,那么终归是要转化一部分葡萄糖来供给能量的,你把一个封闭空间里的配额减少了,恶霸肿瘤还抢夺葡萄糖,你是打算放空大脑还是让免疫罢工呢?生酮饮食在减肥方面有多少争议我也没心思考虑,你们就更不用想,但是依靠生酮饮食治疗癌症基本上就相当于自杀。

再来说说一个争议非常大的“吸氢治疗”,要是仅仅民间传播也就没什么争议了,反正只是个美好的愿望而已,但是争议来自于看似有大佬支持,这就麻烦了,谁敢反对呢?学术圈里有不服的,但是仔细看看,研究者本身是很谨慎的,没说能治疗啊,看看下面两段话:

《氢气控癌》的作者只承认“吸入氢气能控制癌症进展”,而所谓控癌强调不是指“治疗”,而是“康复”,即完成癌症主要治疗后,恢复阶段的保健和养生。

国内氢气医学研究第一人则称有关氢气安全、无明显毒副作用的认识,主要来自潜水医学中应用高压氢气对人体无明显影响的理论推断,未见系统的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报道。

所以,不要太为此狂热,冷静地等待成果比较好,除非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

填不完的坑之后,为什么叫填不完的坑呢?我说的没多少人看,除非你看到这里之后尽力传播给可能因此受益的人,但是看了的人又有多少愿意传说被骨感的现实击碎,有多少能借用一些中学知识和简单的逻辑分析来理性面对各种传言呢?

言归正传,填不完的坑之后,我们来看一个相对理性的研究,2019WCLC (世界肺癌大会)做了一则纳入97 例患者的II 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的报道,“大剂量静脉滴注维生素C联合深部热疗可显著延长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功能明显改善”,这里的潜在对治疗有帮助的物质是大家平时就常吃、常说、常看到的维生素C,对照组仅接受支持治疗。

图:中位随访10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大剂量静脉滴注维生素C+深部热疗显着改善患者的3个月疾病控制率、中位PFS和中位OS

但是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个试验原本可以更完善的验证维生素C能否有帮助的,却在治疗组同步增加了热疗,如此,我们只能认可“大剂量静脉滴注维生素C联合深部热疗”起作用了,对于维生素C的治疗机理与效果的研究依旧任重而道远。

接下来要说的是这些年来当之无愧的重磅明星,二甲双胍。我们先看看涉及二甲双胍的那些成功的细胞试验和动物试验。

2016年,巴塞尔大学Biozentrum的Michael Hall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将二甲双胍与一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syrosingopine(昔洛舍平)联合使用,可以抑制肿瘤生长。这种联合抗癌机制被称为“鸡尾酒疗法”,可以通过“阻断”癌细胞的源供给导致死亡。(发表在《Cell Reports》期刊)

之后便来到神奇的2018年:

1月中国科学家团队发文揭示了二甲双胍对抗卵巢癌的能力,作用机理是二甲双胍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发表在《Cancer Research》期刊)

同月,另一篇文章证实二甲双胍可以杀死缸盖细胞,并且抑制肿瘤生长。通过阻止癌细胞代谢葡萄糖,实现抗癌目标。(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

6月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阻止细胞呼吸和抑制天冬氨酸的产生而特异性减缓肿瘤生长。

7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团队发文表示,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激活一种能够感知细胞内能量状态并调控新陈代谢的酶——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实现对肿瘤生长的抑制。(发表在《Nature》上)

结果似乎无一例外地认定二甲双胍将成为抗癌明星,我们是不是可以摒弃那些有副作用的化疗药、带有“基因歧视”的靶向药、价格高昂的免疫治疗了呢?老同志,春秋大梦需要醒醒了,看看临床试验吧。

规规矩矩完成的临床试验仅有两个,都是研究二甲双胍能否延长EGFR靶向药的有效时间的,两个结果完全相反,如果大家打算仔细研究一下,推荐一篇文章:《二甲双胍能抗癌?本土双盲RCT研究对 “JAMA”说“NO”,何勇》。

不想去看文章的,我直接告诉你结论,二甲双胍并没有能够延长非糖尿病患者使用EGFR靶向药的有效时间,这里你不要想歪主意,非得给自己搞出个糖尿病就为了用上这个神奇的小药片

对于今天提到的这些“替代疗法”或者更贴切的说是肿瘤治疗中的“补充疗法”,在没有确切证据证明有效的时候,你自己还要选择,没人有资格指责你,大不了怀疑你的辨别能力,但是如果大肆宣传效果多好还鼓动别人用,你要承担法律后果的。要知道,2017年8月就已经刊登的一项由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结果:相比化疗、放疗、手术、内分泌治疗等常规癌症疗法,只接受了替代疗法的癌症患者整体死亡率增加1.5倍。

而这其中,我们最关注的肺癌死亡风险增加了1.17倍(95%CI:1.42-3.32),肺癌5年生存率由41.3%降至19.9%,几乎相当于没有治疗的自然病程。

感兴趣的朋友还可以查一查乔布斯的治疗过程用了多少不可思议的替代疗法而耽误了宝贵的手术时间。

最后留给大家三条建议:

第一,我们不急于否定包括二甲双胍在内的替代疗法具有潜在的任何抗癌功效。现代科学的原则历来都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既然有细胞实验和动物试验佐证,那么推动合理的试验设计进行更为贴近临床的研究才能让替代疗法的神秘面纱被进一步揭开,是人是鬼,公之于众。

第二,我们不要急于在自己身上尝试替代疗法,哪怕是添加、补充。既然各个“神奇”的有效性,还没从动物试验过渡到大规模进行人体的验证,那么各种潜在的危险也绝没有达到有数据证明的程度,尤其是在使用上市时间本就不长的免疫治疗药物的时候,在人体中的相互作用研究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你的行为就算不帮忙也少添乱。

第三,最不可取的就是夸大宣传,神话一切“治疗”手段。很大程度上,这些内容会严重误导急于寻找“救命稻草”的肿瘤患者,有些人在用药之后由于副作用而干扰正常治疗,甚至放弃正规治疗而选择未经验证的一些“替代疗法”。就算是到了无路可走之时,也需要选择一个能够理性指导你使用替代疗法的医生,而不是追逐美好的传言。

后记:本文最初拟定在春节之前,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拖延至今,此刻,正是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看了那些个疯狂的“治疗”,不由得罗衾不耐五更寒。愿本文能让一部分人不再梦里不知身是客,不再追逐美好的传言——一晌贪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