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故事 • 十竹斋笺谱
《十竹斋画谱》奇石
著书
“入门穿竹径,留客听山泉。”
出自唐代诗人裴迪的诗
在翻阅关于纸的资料时,我注意到一套木板水印的画集《十竹斋笺谱》。
雕刻细腻,线条在旧纸上仍然非常精美,每样事物自成一个小景。虽然是木刻且描绘精细,但线条疏密有致,也不生硬呆板,比起木板雕刻更像画出来的。
笺谱简史
笺( jiān )最初是指狭条形的小竹片。后来发展出多义,也指精美的小幅纸张,用于题诗、写信用等。
作者胡正言生活于明朝末年。他屋前种着十几竿竹子,命室名为“十竹斋”。
胡氏善于绘画篆刻,曾为崇祯皇帝刻过国玺,后辞官隐居在南京鸡笼山侧。除了专心研究书画刻印从事创作,还开了个书店,与斋号同名为“十竹斋”,开始了他的出版事业。
书坊雇有刻工十几人,胡正言常与他们朝夕研讨刻印技艺,并亲力亲为。当时十竹斋书坊出版刊印了大量的艺术类、医学类、文学类书籍。其中最著名的两部分别为《十竹斋书画谱》和1644年出版的《十竹斋笺谱》。
加上金陵是明代重要的书籍刊刻与经销中心,十竹斋靠近国子监,文教机构及佛道寺观众多,是金陵书籍出版及流通的集中地。使十竹斋到了崇祯年间已十分有名。
明亡后,胡氏散家财结客图谋恢复。事败后不受清廷举荐。后削发为僧,享年九十一岁。
古时传说中的龙属动物。明·陆容《菽园杂记》卷二:「虭(diāo) 蛥(shé),其形似龙而小,性好立险,故立于护朽上。」
这本小书分为四卷,共印了200多张图;
卷一共62种“清供、博古、画诗、奇石、隐逸、写生”;
卷二共72种“龙种、胜览、入林、无华、凤子、折赠、墨友、雅玩、如兰”;
卷三共72种“孺慕、棣华、应求、闺则、敏学、极修、尚志、伟度、高标”;
卷四共72种“建义、寿征、灵瑞、香雪、韵叟、宝素、文佩、杂稿”。
通俗的说,笺谱内容涉及历史名人隐士;不同种类的怪兽、林间小景;绣花鞋、扇子、剑、书案床榻等生活常见的事物;各种游云、花树、青鸟、蟠桃等寿征灵瑞等。
包含了古代文人雅士所喜好、以及生活所见的方方面面,以表现当时的人们观念中所重视的东西。
其中的“龙种”是《山海经》等神话里的怪兽,如蜥蜴、鳌鱼、螭虎、饕餮、金猊、宪章、虭蛥、椒图。怪兽造型形态颜色各异,不乏动感与神秘性。
“饾版”和“拱花”工艺
“饾版”和“拱花”是《十竹斋笺谱》的两种刻印工艺,代表了当时笺谱印刷的最高水平。
“饾版”,即是彩色图案在印刷前期,每种颜色需刻单独的小版一块,印时按由浅到深的原则逐次套印。状如拼凑饾饤,故名“饾版”印刷,也称彩色雕版印刷,清代中期以后称木板水印。
如图所示图案,服装的黄色部分,用右侧板子雕刻印刷。按照这种方法,待所有颜色印完,再用左边的木板印出黑色的轮廓线条。技术要求格外精准,稍有不慎就对不齐。(见图中腰带便知精细程度)
拱花工艺则将小块版雕成凹版,浸湿宣纸,印出浅浮雕效果的花纹。用来表现花叶脉纹,云影波光,瓷器花纹等,有时和套色水印交替使用。
笺谱原版在国家图书馆馆藏,日后若有机会还是要看原作,版印工艺产生凹凸的质感,直接观看感受会不同。
陆羽 味水请何淡,居尘意不同
列子 笑谈蕉鹿梦,不顾世人知
披裘公 日为负薪老,宁是取金人
“披裘负薪”,意思是穿着裘褐,背着柴薪;形容志高行洁的隐士。出自《论衡·书虚》。
子陵(东汉隐士) 星辉犹灿烂,山色自崔嵬(wéi)
“窗覆垂杨暖,阶侵瀑水寒。”出自唐代宋之问的诗。
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喻指贤德之士。
版本问题
《十竹斋笺谱》没有留下原版,需要重刻。每个版本的线条颜色都会因人的技术有所差异。同一图在网络上就能找到三种不同版本。
第一张来自民国时期,由荣宝斋翻印的线装本,售价上万。图二来源不详;
最后一张是明末1644年印刷出版的,馆藏于国家图书馆。是《十竹斋笺谱》的最早版本,效果更接近绘画用笔。
关于《十竹斋笺谱》的不同版本和历史,在《中国笺纸笺谱》一书中有详细记载。包括郑振铎和鲁迅先生联合荣宝堂,翻印这部几近失传的笺谱的艰辛过程。
——————这是分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