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广州唯一一家手工灯笼店,已经照亮了街坊26个中秋|灯笼|莲花|广州|手工|金鱼
光孝路上的佛教用品店,每到傍晚就会关门,要看清路只能依靠昏黄的路灯。
只有路边內巷的一家小店,总会灯火通明亮到很晚,而且只在中秋前的这个月。它已经这么亮了二十六年。
因光孝寺而得名的光孝路,大概是广州最「佛系」的一条路。短短几百米,遍布着数十家佛教用品店,出售佛像、纸扎和各式「吉祥物」。
藏在內巷宁家里的「天就行」,也是一家寻常的佛教用品店,但在中秋前的这一个月,这里会变身手工灯笼的秀场。
从雨棚倾泄下来的传统灯笼,密密遮住了店铺内部,整家小店就像暗巷里的一立方米微光,散发着古朴的氛围感。
这些灯笼都是老板英姐和她的家族纯手工制作的,全广州仅此一家。
「天就行」由英姐的父亲创立,如今在香港有18家店,店里的佛教用品都由自家工厂供货。
*英姐
手工灯笼和佛教用品,看起来并无联系,英姐家族为什么会同时拥有这两种业务?
英姐道出了原委。原来灯笼不只可以用来赏玩,更有「祈愿」的功能。
在虔诚的信佛人家,每年中秋都要择吉时「请」一只手工灯笼回家,由师傅选定方位悬挂。求财要挂莲花、求子要选莲藕,和我们春节买年花一样讲究。
有「祈福」功用的灯笼,出现在佛教用品店也就不足为奇了。
手工灯笼平日也会有订单,但远不如中秋前火爆。英姐早八点到晚十点看铺,收档后还要赶制订单,平均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幸好儿子阿康「生性」。做电商客服的他,会将年假集中在中秋前这段时间,帮家里人制作灯笼。
*英姐和儿子阿康
有完美主义的他,做起灯笼来比英姐还要精益求精。舅舅搭好骨架,他负责将布料裁剪、粘贴、修剪。只要有一点瑕疵,那只灯笼就不允许出街。
有天赋又肯用功,但他还没想好要不要继承家族的衣钵。
*英姐在制作马拉纸兔子灯笼
毕竟制作一只灯笼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只卖几十到上百元,投入产出比太低,还要忍受颈椎劳损和手指磨损的慢性工伤。
要让年轻人下决心将一项传统手工艺作为终身事业,实在太不容易。
天就行每天下午都会到货,卖得很快,一般到晚上就没多少款式可以选了,和前些年相比,今年算是彻底火了。
*晚上七点多,当天的灯笼已经所剩无几
其中有不少是贪新鲜过来打卡的年轻人,在灯笼堆里左挑右选,挖掘着下一个有可能成为爆款的样式。
英姐不但不介意,反而永远在「5G冲浪」的最前线。她清楚哪些是网红款,会根据需求随时调整灯笼的款式和数量。
她大概是整条街最懂朋友圈营销的店主。信佛,但做起生意来一点都不佛。
*没有手机的年代,订灯笼还要通过固话或传真,现在还有不少客人打固话来咨询
「你加我朋友圈,有新货会第一时间发上去」「看到喜欢的快手拿着先,等下回过头没有的啦」「你那只晚上亮灯是这样的效果,靓不靓自己看」......
没有人可以在英姐的热情招呼下空手离开,她的话术多到可以出一本「英姐语录」。在英姐身上,不仅有手工艺人的踏实勤奋,更有商人的灵活头脑。
*找英姐咨询订货的微信顾客没停过,英姐只能在忙碌间隙回复一下
因为部分款式过于紧俏,一些朋友来到店里发现买不到想要的。这时英姐就会掏出手机,让客人加她朋友圈,关注最新补货。
但这种无差别的公开带货,其实会让人气款式更抢手。最先看到和离店铺最近的客人,往往能率先抢到。
*看英姐的朋友圈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亲切和热情
于是你能在店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远道而来的年轻人,不在灯笼堆里挑选,而是在门口的胶凳上乖乖坐着,一等就是一个钟。
直到英姐儿子把是日新货搬到店里,他们就会瞬间围上去,下手极快地提溜几只,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开。
客人太多,英姐忙得焦头烂额,别说吃饭,有时连汗都忘了擦。不过所幸有广州好街坊来帮手。
住在附近的几位老街坊,每天风雨无阻地过来当免费店员。招呼、介绍、收款、打包,热情程度比起英姐有过之而无不及。
甚至一位上了年纪的阿伯,有空就坐在店铺门口,大家以为他是闲坐,其实他在帮忙看有没不自觉的客人浑水摸鱼偷灯笼。
英姐怎样会有这么好的人缘?正想着,思路被英姐的声音打断——
「唔该晒,祝你中秋快乐,事事顺心」,她正对一位买了灯笼离去的顾客笑着祝福。
她的好人缘之谜,这一刻似乎有了答案。
来天就行买一只灯笼,要经历三次选择。一眼看中的款式,有不同材质可以选;最后决定下手,发现还有电灯和蜡烛两种发光方式。
*可以用蜡烛发光的大兔子灯笼
传统的金鱼、兔子、莲花、莲藕、杨桃每年都有,是怀旧年轻人的首选;甜筒、小飞机、Hello Kitty这些卡通也逐渐成了固定款式,很讨小朋友喜欢。
*英姐会将一些款式便宜卖,让家长买回去应付学校布置的手工作业
除此以外还会有当年新款,今年的新款是托马斯火车头和哥斯拉。
其实这么努力不仅是为了跟上客人喜好的打算,还因为熟客已经买遍了所有款式,就等着每年的新款,每回都像开盲盒一样充满期待。
英姐给每个款式选择的材料也有讲究。
形状比较传统的灯笼,比如莲花灯笼和杨桃灯笼,会用丝绸布、玻璃纸制作;如果想要做出闪亮缤纷的效果,会用圆点布、星星布。
*马拉纸是最传统的材料,亮灯后朦胧柔和,很有古意
今年最有人气的是玻璃纸金鱼,璀璨的玻璃纸模拟了鱼鳞的细碎偏光,灯光下的投影就像一条游弋的金鱼,特别有日式审美中那种易碎的美感。
店里的灯笼大多用电灯点亮,但如果想要传统得彻底些,也有可以点蜡烛的款式。这些款式会大一些,不然很容易把灯笼烧着。
每晚入夜,当天的灯笼卖得差不多,英姐终于可以喘口气。
客人送来的月饼快堆成小山,邻居送的那盆橙子也等候已久,催促着这家人也来应节。英姐的儿子在店门口摆上一桌二椅,叫妈妈过来饮茶歇息。
不知聊到了什么,两人默契地相视一笑。灯笼的暖光映照在他们脸上,轻轻柔柔地描画着世间最幸福的模样。
送出了无数句「中秋快乐」,这快乐在此刻以超高密度回馈给了母子俩。
而买了灯笼的人们,大概会在中秋节当晚,手提灯笼登上白云山顶的晚望平台,与一期一会的山间满月温柔合照。
或是晚饭后相约去荔枝湾散步,走过拱桥,让灯笼的点点烛光落在河涌上,复刻古人秉烛夜游的同款浪漫。
我们对手工灯笼的情怀到底来源于哪?
广州歌手邓志舜的这首《月满之下》似乎在回答:「羊城在进化/情怀被退化/从前字句却没假」。
也许一盏手工灯笼并不能让情怀延缓退化,但点亮它那刻的直白喜悦,又怎会有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