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馓子(邢台美食之二)


邢台馓子

2月19日下午,骑车路过元街东口,见一卖馓子的小摊,一股浓郁的香味,不留情面地扑鼻而来,顿感清香馋人;三轮车上金黄的馓子一层层地摞的老高,在阳光下鲜艳透亮,耀眼夺目;几个顾客围着摊位,专注着摊主的操作,等待着新馓子出锅。这一切,在街口形成一道风景,不禁令我停下车来,驻足仔细观看起来。

只见摊主从塑料盆里,抓起一根根盘好的粗面条,绕在手上,三扯两扯就变成一尺多长的细线,随后放在长长的木筷上,双手挑着放入油锅,顿时白色的香气蒸腾而起,两根筷子交错“压”、“拉”摆动,将两端叠好,细面条盘成了绞丝,呈一扇面状,前后2分钟的时间,金黄色的馓子就炸好出锅了。摊主那娴熟动作令人赞叹,不摒住呼吸,认真看细节,竟然不知怎么就做好了。再看放在铁质盒子上的馓子,形如栅木,条细心空,表面布满小米粒大小的小泡,而且环环相扣,丝丝相连;色泽嫩黄,光亮鲜艳;质地酥脆,香气浓郁;点火就着,入水即化,入口即碎。

望着“香、脆、酥、亮”的馓子,馋虫来了,和摊主说一声,试尝一下,未等批准,手伸过去就抓一绺,轻轻放入嘴里,酥脆微咸的馓子,牙齿一碰即碎,在一片喀嚓声中,满口溢香,尝一绺后还想吃,只是懒于面子,只好作罢。

与炸馓子的摊主攀聊起来,得知他姓“巩”,邢台市临西县人,今年48岁。19岁时就单枪匹马从老家来到邢台市,走街串巷卖馓子,至今已干了整整30年,一直坚守着这门手艺,舍不得丢弃。老巩风趣地说,为了这馓子,耽误了许多升官发财的机会。从谈话中得知干这行当的艰辛,街头叫卖的风吹日晒不说,每天早晨5点多就要起来和面、铺条。有和面、泡条、搓条、盘条、缠条、铺条等好多环节,要花3个多小时才能做好20来斤。以头罗白面为原料,先用温和盐水将面和好饧着,每隔30分钟揉一次,共揉三遍;再切成几大块,饧一个小时后,用手搓成如小拇指粗细的面条,一圈圈盘入有油的面盆(塑料盆)饧着,撒上半湿的小米面盖严。其中和面最关键,面和不好,馓子怎么炸也不起泡,像“铁条”一样;搓条也很重要,如同绣花一样,全靠经验,粗细才均匀。铺好条后就到了上午10点,才能上街炸馓子。中午卖完20斤面,回家后还要按上面的手续再做搓条,下午再上街去炸。炸制时,掌握火候和油温是炸馓子成败的关键。油温要始终保持7、8成热,高了易煳;油温过低,火候不适或一次下锅太多,炸出的馓子色泽不美,形状欠佳,不酥脆也不爽口。由此看来,干什么行当都有各行的难处啊。


米面盆里的盘条


香、脆、酥、亮

老巩说,食用馓子可以治病,李时珍《本草纲目》里就有记载。这使我有点惊讶,打小在老家(与老巩是邻县)时,父母偶尔也买馓子吃,但从未听说馓子可以治病的事情。回家后查一下资料,还真的像老巩说的那样。

馓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美食,古时又有“粔籹”、“膏环”、“焦圈”、“寒具”等多种称谓,宋代朱熹《楚辞集注》说:“粔籹,环饼也。吴谓之膏环,亦谓之寒具,以蜜和米面煎熬作之。”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楚辞·招魂》就有“粔籹蜜饵,有餦餭兮”诗句,这里的“粔籹”就是“搓面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且环形,以油炸之”(《辞源》),也就是最早的馓子。

北魏《齐民要术·膏环》中收有“膏环”(即粔籹),“膏”指油煎,“环”指环形,其做法“用秫稻米屑,水蜜溲之,强浑如汤饼面,手搦围,可长八寸许,屈令两头相就,膏油煮之。入口即碎,脆如凌雪”,做法和特点与现代的馓子并无二异。

唐代诗人有许多歌咏“粔籹”的诗句,如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之二,就有“西历青羌板,南留白帝城。于菟侵客恨,粔籹作人情”之句,刘禹锡《楚望赋》就有“投粔籹以鼓檝,豢鱣魴而如牺”之句。五代时期的南京馓子很有名,被列为“建康七妙”之一,以其脆或香,“嚼着惊动十里人”。

宋代大诗人、美食养生家、旅行家苏东坡的好吃和善于品味是很有名的,如他创造的“东坡肉”至今仍是宾馆、酒楼的名肴之一。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轼被贬为琼州别架,谪居海南岛儋州三年。那时海南的环境还很恶劣,每天他只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苏东坡有个邻居老婆婆,丈夫早逝,无儿无女,以卖馓子谋生。她做的馓子非常爽口,但因为地处偏僻,生意十分冷清,只能勉强度日。听说苏东坡来自京城,是个文化人,便请他帮忙为店铺宣传一下。苏东坡了解她的情况后,深为同情,再一尝馓子,香甜、酥脆,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诗人把馓子做工之精细、色鲜、味香、酥脆的特点,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把金黄色的馓子比作佳人臂上的金镯,只是由于晚里嗜睡不小心压扁了,真是浪漫动人的比喻。老婆婆将此诗精心装裱后,高高挂在店堂之上,从此小店便日益热闹起来,生意也日益兴隆。

宋庄季裕《鸡肋篇》里一则笔记,颇引人发噱。北宋时,京都汴梁城里有一挑担卖馓子的小贩,不言所卖何物,吆喝得别出心裁:“亏便亏我!”指他的馓子价廉,不惜赔上老本卖。其时,宋哲宗的孟皇后因掺和王安石变法引起的新旧两党之争,“站错了队”被废黜,她深居瑶华宫,终日冷冷清清。这小贩不知深浅,每每在宫墙外的街上大呼小叫“亏便亏我!”遂被捕役逮住,送开封府,审讯后方知仅为吆喝,并无他意,“断杖一百罪之”了事。此后,这风趣的小贩把吆喝声改成:“待我放下歇则个!”声调宛转悠长,市人莫不笑之。此虽小事一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元祐党祸之酷烈。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五:“寒具即今之馓子也。以糯粉和面,入少盐,牵索扭捻成环钏之形,油煎食之。”并说馓子味甘咸,性温有“利大小便、润肠、温中益气”之功用,用它和延胡索、苦子配伍,可治小便不通,用它和地榆、羊血配方,可治血痢不止。妇女产前吃馓子,有疏筋活血、松骨、催生之作用,产后月子里红糖泡馓子,利于散腹中之淤,有使筋骨“散而复聚”、强身康复之妙用。

元明以后,我国一些穆斯林回族群众学习了馓子的制作方法,把这种传统面食加以继续和发展,“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馓子逐渐成为回族群众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古而邦节等民族节日,回族家庭都炸馓子招待客人,馈赠邻里。

邢台馓子以临西县的馓子最著名,大概是因为古时临西及相邻临清同属一地,有许多回族居民的缘故。这里历史上大运河漕运非常发达,商业贸易非常活跃。多年来,邢台馓子的原料及工艺都有了很大改进,现代馓子已不用米粉而改用面粉,而且除了加盐外,加糖或裹蜜而成甜食,新品种也越来越多,但馓子的香酥清脆的品质没有改变。遗憾的是,邢台馓子其定位仍旧是一种地方小吃,并没有走向产业化的道路。方便面的历史远远比不上馓子,邢台馓子能否像方便面一样,真空包装,品种多样化,走进大型商场,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呢?

(0)

相关推荐

  • 寻味宁夏舌尖上的美味清真面点:馓子、馄馍、锅盔

    寻味宁夏舌尖上的美味清真面点:馓子.馄馍.锅盔 文|中国 糕饼资深工匠杜德春 若情怀饕餮糕点之清-乃是宁夏: 若意境氤氲面点之味-乃是银川. 粗犷中的豪迈,黄河的文化,延伸了清真民族的麦香-面条文化. ...

  • 寻味宁夏回族清真味道的糕饼美味

    寻味宁夏回族清真味道的糕饼美味 文|中國糕餅資深工匠杜德春 20年多前笔者就应邀前往银川.平罗.吴忠.同心.伟洲镇.青铜峡等地授课,最为深刻的就是这里的清真面点.带有明显的伊始兰教宗教色彩,特别银南地 ...

  • 邢台九座古城之二——周·邢国百泉古城

    对于这座古城城址的记载,一是乾隆<顺德府志>卷六古迹"邢台县"条下曰:古城,在府城南百泉村,遗址尚存.二是清.民国<邢台县志>在记载"邢候故城&q ...

  • 美食汇|简单易学的家常美食(二)

    一.青椒虾仁 材料:虾仁.青椒.蒜.姜.盐.料酒.水淀粉 做法: 1.虾仁洗净控干水放入料酒.放少量的水淀粉拌匀待用.蒜切末,青椒切斜片. 2.热锅放入青椒,蒜,盐,将青椒炒至断生了,出锅. 3.将锅 ...

  • 马来西亚Top40美食(二)

    接着上次没说完的<马来西亚Top40美食(一)>继续,距离上次更新已是半年前,FeiFei实在抱歉,因为这段时间一直在控制食欲.保持身材,所以不想聊吃的.但最终,还是逃避不了美食的诱惑!好 ...

  • 柒悦原创『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二

    柒悦原创『热爱生活,热爱美食』二

  • 美食一刻(二)

    美好春节,尽享美食 如果有,就两顿     人生在世, 唯美食和爱不可辜负      因为年味,所以有舌尖! 因为假期,所以有美食. 关于美食,关于心情,关于生活, 家有大厨,美味享受!今晩来点美食一 ...

  • 再论“古邢台”为邢台最古老的建筑

    古城墙发掘场景 笔者将<邢台城内最古老的建筑>一文在公众号上发表以后,受到许多网友的热议,也有的同志不同意我的意见.有的认为"当时那块碑不是在一幼这个土丘上发现的只是出土地离这里 ...

  • 再谈古邢台是邢台城内最古老的建筑

    进入邢台古城后,可以看到高高的清风楼,在清风楼区域内就会发现这里的地势都比别的地方高,特别是在清风楼后的原顺德府府衙西侧,此处高于他地约1米.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从地域看,这里处于邢台古城的中心, ...

  • 梅州非遗美食(二)| 客家味觉的指引——腌面

    新梅互联 摄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碗简单却直抵灵魂的面 让你觉得吃完它一切就都会好起来 新梅互联 摄 在梅城清晨的街头,随处可见到腌面店 街坊邻居的晨话家常亦由一句 "食哩腌面么?"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