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谱》:孙过庭取法二王,又自成体系
《书谱》,又名《书谱序》,是唐代书法家、著名书论 家孙过庭的书论名著和草书名帖,作于武后垂拱三年(687)。
孙过庭(648 -703),字虔礼,富阳(今属浙江)人,自称吴郡(今 江苏苏州)人。官至率府录事参军。工楷、行、草书,尤以草书擅名。
他所写的《书谱》是墨迹本,纸本 ,高27」厘米,长898.24厘米, 351行,3500余字。此卷墨迹本前有宋徽宗瘦金书"唐孙过庭书谱序” 签,并有“宣和”连珠玺等印。原作曾经宋代王巩、王诜,元代虞集, 明代严嵩、韩世能,清代孙承泽、梁清标、安岐等收藏,后入乾隆内府,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谱》墨迹本中“汉末伯英"以下缺131字「心 不厌精”以下缺30字,墨迹本中有不少衍文,孙过庭在创作时已经点去。 除墨迹本外,并有历代刻本多种传世。
从书法上看,《书谱》直接继承了王羲之、王献之草书的笔墨风神, 笔法精熟,中锋侧锋并用,笔锋或藏或露,忽起忽倒,笔势纵横洒脱,达到心手相忘的境界。点画之内给人以丰满圆转,轻重映 带,变化无穷的直观印象。正如他自己所说:"在一画之 中,令笔锋起伏变化;在一点之内,使毫芒顿折回旋。" 结体斜侧多变,墨法清亮秀润,章法呈纵向流动,舒展自 如。风格上,能够兼融飘逸与沉着、婀娜与刚健的不同艺 术特点,做到质朴与妍美的统一,是“二王”草书的再版, 历来被人们奉为学习草书的最佳范本之一。
唐代张怀瓘《书断》评价孙过庭,称赞他博学高 雅有文章,草书效法“二王",擅长用笔,清秀挺拔,刚 毅决断,崇尚奇异,但他很少刻意造作,而是凭借先天的 才能作书。他的楷书、行书次于草书。张怀擢把孙过庭的 隶书、行书、草书列入能品。宋代《宣和书谱》卷18评价 说:孙过庭好古、博学、高雅,工于文章,在书法上出名。 他写草书,气势逼近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尤其精通用笔。 他的草书清秀挺拔,刚毅决断,确实出自先天的才能,而 不是靠用功苦练所达到的。他善于临摹"二王"法帖,达 到乱真的程度,让人感到真假难辨。可见孙过庭既有深厚 的文学底蕴,又得"二王"辇法,加上他有超凡的天分, 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