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鹏:演员的练嗓、护嗓及其他


March .  09  +  2020

朱云鹏、李妙春夫妇合作《坐楼·杀惜》剧照


学戏主要是要有嗓子,有嗓子就有本钱,才能吃唱戏这碗饭,男孩到青春期发育时就要变声,嗓子变低变哑,这叫“倒仓”,倒仓过了以有的嗓子变好,有的不好,这是天赋,和长相一样是天生的,因此有的嗓子变粗了,小嗓也不好,于是唱旦角、小生的就要改其它行当;有的连老生也唱不了。因此最初分的行当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等倒仓以后才能真正确定下来,不适合的就要建议改行当,当然还要取得本人和家长的同意。

嗓子好的,高、中、低音都有,嘎调也能行,这是好嗓子。如果是左嗓那就不行。什么是左嗓呢?左嗓声音细,比小嗓宽一点,发音的部位向上,我们称之为“背弓音”,而且不能打远,远一点就听不见。而且左嗓这种嗓子也不能维持长久。

嗓子好还得音准好。有的人五音不全,特别是两个半音(4和7)不行,根据杨宝忠先生“论嗓”的要求:就是调门高时不能“塌调”;调门低时不能“冒调”或唱不出来,这些都不行。还有“黄腔”也是音不准,而且要求节奏感要好,不走板,另外还不能“一顺边”,即分不清上、下句,要么全唱成上句,要么全唱成下句。这些都是因为音不准所致。如果有几个音不准就唱不好。男子有变声期,女的也有变声期。即由原来的嫩,细,尖变得成熟,变得宽了。在变声期一定要注意保护好嗓子,嗓子不好也会影响到做功,身段和表演。常言道“一响遮百丑”。身上的身段、动作和脸上的表情差一些,只要嗓子好也能过得去。

以前都是每天黎明时分去喊嗓。要喊一些韵母,如a、yi、o、ang、ai等音。字音由低到高直至嘎调。如高音不行,就得天天去空旷处喊一段时间,能喊得出来就行了。也有喊不出来的,那是天赋条件不行,这和调嗓不同。调嗓是为了熟悉已学过的腔,借助胡琴巩固音准,不是要把高音调出来。调嗓是为了在演出时嗓子能保持良好的状态,特别是像“云遮月”嗓子, 一开始唱有点沙,闷,唱唱着越来越亮,越来越好,有后劲。所以一般晚上有演出,上午或下午调调嗓很有好处。一则是在演出前复习下唱腔;二来把嗓子唱开了唱顺了。嗓一般也是由易到难;调门由低到高:由[二黄]到[西皮]的各种板式:最后唱整出戏的唱段。这样坚持调嗓对保持嗓子是极为有用的。即使没有演也不要中断调嗓,以保证一旦有演出仍有一副好嗓子。这和练功一样,要天天练,不间断。

练唱时还要注意气口。嗓子好但气没有运好也唱不好。要把气口弄清楚,该换气的地方必须换气。另外表演时也不能大喘气。如武打时,载歌载舞时都不能显出气喘吁吁,破坏了形象。换气在唱腔中十分重要,不可不换气,但也不可乱换气,不该换气的地方乱换气,就会破坏唱腔的旋律。有时在唱腔中还要“偷气”,这是技巧的问题。要在唱腔的旋律中“偷气”,使听众觉不出来。如杨宝森先生在《桑园寄子》中的“山又高水又深无计可奈”一句有十板半的腔很长,不能明显地换气,必须偷气。腔既要连贯,又要让人听不出是在什么地方换气的,

有了好的嗓子在演唱时还要注意口型。演唱需要音色美、旋律美,还要口型美,我们的汉字是一字一音,是几个音拼成一个音。汉字要分字头,字腹,字尾。唱时由于腔一般设在字腹,而在字尾归音,口型也之变化,根据四呼而有不同的口。演员的口型要美,演唱时必须给观众一个美的形象。如果呲牙咧嘴或歪嘴, 或张着大口就破坏了艺术形象,老生有髯口遮住,所以口型可以不苛求,而小生,旦角和不带髯口的老生就要注意口型了。以前的大家闺秀笑不露齿,贵夫人,皇后、贵妃更不容许张大嘴。有的人认为不张大嘴字不能到位,又怕人听不见,张大嘴可以音量大,这种说法并不全面。旦角演员要特别注意口型。除了张大嘴和歪嘴之外,一切不美观的口型都不宜有。另外还有一种毛病是“耍下巴”或“甩下巴”。一般在耍腔时要用喉不要用口,不要“耍下巴”,尤其是旦角小生更忌。一来形象不好;二来也不好听。咬字吐音要根据四呼,但不能过头,不然字音就要变样。

以前在科班里老先生教导说:“以后你们成角儿了,不要大鱼大肉地吃,要少抽烟,喝酒,生活要检点。”先生的告诫就是要你洁身自好,成角以后要注意生活起居,有句话是“饱吹饿唱”,吹笛子和吹唢呐的一要吃饱,饿了就吹不动了。

为了保护嗓子平时不要大声讲话,如果晚上有演出下午就得休息。演员有一条好嗓子应该使之永葆青春,要爱护自己的嗓子,另外还有一条是嗓子“塌中”或“塌衷”现象。这是因为身体体质不好,有病,中气接不上。一般在中年以后,由于过于劳累,身体消耗过大。也有的是不注意保养自己,烟酒色伤了身体导致“塌中”,所以演员保护好自己的嗓子是头等重要的事。

还有一点要提一提,就是有了嗓子不可乱唱, 必须以自己的行当为主,别的行当偶尔唱唱可以。譬力如演反串戏,偶一为之,一般一年也不一定反串一次,难得一演。如果经常唱别的行当,对嗓子是不利的。不过有些演员早年唱的行当感到不合适,后来改唱别的行当而成名的也有。现在的青年演员和戏校学生,条件比旧社会好得多了,而且都有嗓子,所以要珍惜,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

-THE END-


(0)

相关推荐

  • 毛世来谈四功五法之“练气、练嗓与嗓音的保护”

    京剧旦角的"四功五法" 毛世来 我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讲究"四功五法".所谓"四功"是指"唱.念.做.打":所谓" ...

  • 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先生 戏剧评论家 作家 京剧演反串考究 赵绪昕 京剧史上对演员的反串演出是不肖一提的,<中国京剧史>这部书没有关于反串戏的记载,就连<京剧知识词典>这样的京剧专业辞书,也 ...

  • 朱云鹏:唱京剧怎样练嗓、护嗓

    (来源:京胡网) 学戏主要是要有嗓子,有嗓子就有本钱,才能吃唱戏这碗饭,男孩到青春期发育时就要变声,嗓子变低变哑,这叫"倒仓",倒仓过了以有的嗓子变好,有的不好,这是天赋,和长相一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六 全集)

    六.留下珍贵音响资料 杨宝忠先生的京胡艺术,内容极为丰富,是高水平的高雅艺术,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音乐财富.他和杨宝森老师合作演出的全剧录音是杨派艺术的经典之作.已出版的<杨宝森唱腔集>(由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五)

    五.论"嗓"说琴 四十年代中期我跟杨宝忠先生学戏时,杨宝忠先生曾谈到"吊嗓",他独有一番见解.他对我讲过"吊嗓"的"吊" ...

  • 朱云鹏:演艺琴艺双绝:一代宗师杨宝忠(四)

    四.艺德高尚令人钦敬 杨宝忠先生对拉琴是十分认真的,他的敬业精神和艺德使人钦敬.他常说:"胡琴的作用就是要使用各种技巧如弓法指法等,把唱腔的韵味意境衬托出来,就是要'托腔保韵':琴师不仅要把 ...

  • 朱云鹏:提携后辈的程砚秋先生

    京剧谚语:"艺术不能临阵磨枪,要闲来置,忙来用."1946年春,我搭班上海天蟾舞台,唱<黄金台>.<梅龙镇>.<跑城>.<卖马>等帽 ...

  • 余叔岩艺事散记(朱云鹏)

    我在与义父阎世祥.师傅杨宝森以及杨宝忠的交往过程中,听到了不少有关余叔岩的一些艺 事,也接触到当年与余先生交往的一些友人,如孙养农.莫敬一和樊棣生等人,真是有幸.现在 我年已七十有七,视力已坏,仅能凭 ...

  • 朱云鹏: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朱家夔先生是余叔岩的琴师,他和余先生合作多年,主要在中后期.在他之前是李佩卿,在他之后有王瑞芝.余先生留下的十八张半唱片是分四个时期录的.第一个时期是1921年在百代公司录的,共录了六张半,其内容是: ...

  • 【侃京剧】朱云鹏:几处京剧唱词的辨析与商榷

    凌珂向朱云鹏先生求教 二百余年来,京剧艺术历经几代艺人的不懈努力,在表演程式.唱腔音乐.文学剧本.服装服饰.舞台美术等诸多方面已日臻完善.各个行当的演员在严格恪守京剧艺术规律的同时,也会根据个人的优长 ...

  • 京剧唱念的咬字、吐音、归韵(朱云鹏)

    朱云鹏先生<摘缨会><南天门>剧照     京剧唱词和诗词曲的关系很密切,不过它更通俗化.后来京剧逐渐为王公贵族所欣赏和喜爱,而且还进入了宫廷,为皇帝.后妃所喜爱,越来越走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