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出众心理”:接受自己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
译言·译眼看世界
11月1日,著名畅销书作家、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刘瑜进行了名为《不确定的时代,教育的价值》的演讲。在这个看似高深难懂的教育议题上,她用一些接地气的例子传达了自己的理念。
作为一名母亲,她在演讲中提到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问题,还有育儿重担由女性承担的后果。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作为一个名人,她的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而大部分的人都和自己的女儿一样,并非天赋异禀,但是她/他的兴趣、爱好、个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而家长的使命应该是:沿着孩子的这种独特性,帮他找到他所欢喜的事。因为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
刘瑜的想法和英国《生活课堂》专栏作家不谋而合,来看看这篇叫做《克服“出众心理”》的文章吧。
01
崩溃可能是一次情绪复健
有这样一个问题,它相当简单,却与人的幸福感和成就感直接相关:你的童年经历是否让你觉得,总的来说自己是个还不错的人?还是说人生的某个阶段让你有了这样的想法:你需要与众不同才能在这个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换句话讲,你现在是否对自己已有的地位和状态感到满足? 还是说你变成了一个焦虑的成功追求者,表面风光无限,却是在对“平庸”的恐惧和羞愧感的裹挟下发足狂奔。
大约20%的人都曾处在后面这种不舒服的状态:要么拒绝对任何事情表示满足,要么因为成功的几率很小,就悲观地认定自己必然是“失败者”。在学校里,我们可能非常努力,不是因为我们被那些学科所吸引,而是被动地努力上进,即便在当时我们并不知道为何要这么做。学习变成了一种“军备竞赛”:我们只知道我们必须每天晚上复习,必须在班上名列前茅才是正确的。尽管我们在某一时刻可能并不出众,但却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要变得“出众”的压力下。
或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童年时的故事:父母需要我们与众不同——无论是在智力、长相还是与人相处方面——来帮助在社会中沉浮和挣扎的他们实现自我价值。孩子需要有所成就,不能得过且过,但在规划那些关于未来的宏伟蓝图时,他们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却从来不被考虑。父母在他们的世界里很痛苦: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正在与抑郁症作斗争、对自己的生活感到绝望或愤怒、又也许正受到配偶的折磨……而这个孩子的使命,就是贡献出他自己,从而让一切变得更好。
从这个角度看来,“成就”似乎变得很奇怪,它不是报纸告诉我们的那样,而是更像是一种精神疾病。那些建起摩天大楼的人,那些写畅销书的人,那些在舞台上表演的人,那些成为合伙人的人,实际上可能是心理上不太健康的人;而那些能够享受平凡生活的人,也就是对现状感到心满意足的“平庸之才”,实际上可能是情感上的“富翁”、精神上的“贵族”、心灵上的“领袖”。这个世界因而可以这样划分:一部分人选择平庸,却在精神上得到解放,而另一部分人选择逼自己一把,最终有所成就。
然而后者却很有可能面临情绪崩溃。突然之间,在多年的成就满满的生活之后,他们突然不愿起床了。他们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他们会产生极度的社交恐惧。他们拒绝吃东西。他们说话含糊不清。他们以这样的方式在日常生活的车轮上戳了一个大洞,将自己暂时地藏在里面。
情绪崩溃或许不单是一种突发的疯狂或情绪障碍,而是我们想要放手一搏,将自己调节到一个健康的状态。它是我们脑中长期以来被束缚的一部分潜在思想强制更新另一部分思想的过程,也是自我理解和自我发展的过程,只不过大多数时候,我们没有胆量去完成这件事。用一种比较矛盾的表达方式来说,这是一种尝试,试图通过生病的方式来迅速恢复健康。
在生病的状态下,我们可能会“聪明地”放弃一份高压却无法带来快乐的职业。我们可能努力减少我们的承诺和付出。我们也许是在试图摆脱别人的期望,因为这些期望对我们来说往往是残酷而荒谬的。
02
普通≠失败
可以肯定的是,在集体层面上,我们的社会缺乏对美好的普通人形象的正向宣传。大家往往把“普通”和“失败”联系在一起。我们认为平凡得没有涟漪的生活是走投无路的失败者才会选择的道路。我们无情地把“优秀”作扁平化解释:身处世界的中心——无论是在大都市里,还是在万人聚焦的舞台上。我们不喜欢秋天的成熟,也不喜欢欲望的潮起潮落后随之而来的平静。但我们却忽视了一点:世界没有中心,或者更确切地说,世界中心其实就是自己。
偶尔会有一些艺术家的创作提及这种平凡智慧。17世纪50年代末,荷兰艺术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一幅名为《小街》的画,挑战人们普遍崇尚成功的价值体系。
(译言君按:这幅画绘于 1657-1658年,展示的是代尔夫特幽深巷道的街景,画面十分稀松平常。事实上,《小街》的主题正如那你所能理解到的那样毫无浪漫气息,都是关于日常杂务。Athony Balley在他关于维米尔的书中所提到:女人们进行着她们日常劳动以维持她们的世界运转,这样描绘的图像与建筑细节结合起来,传达出一种更具大局的信息:“ 时间在这一刻停滞,并由此生出一种永恒之感。这似乎才是维米尔的重要主题。另外,砖墙与砂浆之上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而那些细碎事实因为无法回答,而支撑着我们脆弱而短暂的存在)
毕竟,成功也许仅仅是在家里,在简朴的街道上,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一个安静的下午。在契诃夫或雷蒙德·卡佛的小说中,在鲍勃·迪伦的《被遗忘的时光》中,在托马斯·琼斯的《那不勒斯的一堵墙》中,在埃里克·侯麦的电影《勒人耶弗》中,你都能发现类似的观点。
然而,大多数电影、广告、歌曲和文章并不是这样想的,它们不断向我们展示其他事物的魅力:跑车、热带岛屿度假、声名、崇高的命运、头等舱航空旅行和忙碌。这些事物有时确实充满吸引力,但日积月累的宣传是在无形中向我们灌输这样一种观念:我们自己的平凡生活是毫无价值的。
其实,我们所做的每一件小事,都需要不同的技巧,也会带来巨大的欢乐和价值:把孩子培养成独立且人格健全的人;多年来与伴侣保持良好的关系;让家里变得井井有条;有很多早睡的夜晚;负责任地、愉快地完成一份不太令人兴奋或报酬不高的工作;正确地倾听他人;不对生活中的矛盾和屈服感到愤怒……
当我们学会不带偏见或自我怀疑地看待这些问题时,我们就已经拥有了自我欣赏的财富。就如同当我们真的努力达到了别人的期望后,就会发现,生活中真正的奢侈品可能只是简单、安静、脆弱的友谊,没有观众的创造力,没有太多希望或绝望的爱,热水浴和干果,核桃和黑巧克力。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schooloflife.com/thebookoflife/overcoming-the-need-to-be-exceptional/
原文标题: Overcoming the Need to Be Exceptional
原文作者: the School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