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吸烟危害健康是不争的医学事实,大量科学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是主动吸烟还是被动吸烟均可对人们肺部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的发生。我国不但是一个烟草种植与制造大国,同样也有着巨大的烟草消费市场,时至今日,不但我国全民吸烟率未有明显降低,烟草反而凭借着“千变万化”的形态(如电子烟、二手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同时,吸烟也愈发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肺部作为吸烟首当其冲的受害对象,也使得人体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威胁。为了促进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术进展,由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呼吸与重症医学科主办的全国《传染病危重症诊治学习班》(以下简称《学习班》)暨《上海公卫呼吸重症论坛》于2021年9月11日在上海隆重举办。本次《学习班》邀请了各专业的大咖为大家带来了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在《学习班》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时国朝主任就“烟草与肺部疾病”一题进行了相关的分析、探讨,也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时国朝主任是如何看待如今“多样化”的香烟接触形式。我们知道,电子烟最开始以“不含焦油”的宣传理念来作为香烟的“健康替代品”,而如今,它还以一种“潮流”、“时尚”的生活方式,让众多年轻人为之趋之若鹜。那么问题来了,电子烟是否真的可以替代香烟,并作为一种相对健康的烟草接触方式吗?时国朝主任指出,电子烟发明的本意确实是为了戒烟。在早期,当遇到难以戒烟的患者,许多医生则会建议患者将电子烟作为其戒烟过程中的“过渡工具”。但事实上,现在电子烟远远超出了它的初衷,特别是青少年,在没有正确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把电子烟当作一个'时尚’的标志,觉得'吞云吐雾’的动作很潇洒。”时国朝主任说道,“但电子烟同样含有尼古丁。首先,尼古丁有成瘾性,吸食者很难摆脱它;其次,尼古丁可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口腔及喉部疾病等。同时,电子烟中还有很多添加制剂,其中丙二醇就是常见的致癌物之一。最糟糕的是,有些电子烟厂家还往里面添加一些香精,这些电子烟用户群体无论是吸入还是呼出的烟雾都是有毒性的。
表1 电子烟烟液和电子烟气溶胶中的化学成分(注:ND未检出)
可见,电子烟无法作为香烟的“健康替代品”。不单是如此,电子烟还会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像是一些青少年因好奇过早接触电子烟,未来也很有可能成为传统卷烟的消费者,从而导致我国吸烟率直线上升,这是电子烟滥用的后果。这里,时国朝主任也提出了同样的顾虑:“还有需要强调的是,很多人觉得吸了电子烟终究不过瘾,又去吸传统卷烟,并且两种(电子烟、传统卷烟)都吸。我们认为电子烟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入门产品。换言之,有些人还未曾接触传统卷烟,但他先吸食电子烟,接着又吸食传统卷烟,这就可能会显著增加我国传统卷烟、电子烟的消费总量。”
时国朝主任希望就目前电子烟的使用情况,国家能出台有关电子烟的法律法规,以便将电子烟控制在一个合理的使用框架内。如今,也有很多没有抽烟习惯的人,像是女性和小孩,但这些不抽烟的群体经常会由于”二手烟”的原因落入“被动吸烟”的困境,从而引发其肺部相关疾病。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有效地避免“二手烟”的吸入呢?针对以上问题,时国朝主任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了探讨。首先,政府可制定严格的法规。比如对室内公共场所的吸烟行为进行法规上的管控。借此可根据法规依据约束在公共场所随意吸烟者,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二手烟的发生率。其次,宣传科普也很重要。多数人认为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不及一手烟,事实上,两者危害是相当的。所以,无论是医生还是社会,都需要向公众告知二手烟的真实风险,并且要让公众意识到自己有不吸二手烟的权利。无论烟草变化成何种形式,烟草的本质依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并且这种危害是“无所不在”的。长期的烟草接触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等带来一定的危害。以肺部疾病举例,引起慢阻肺的危险因素,第一位就是吸烟,第二是空气污染,第三是职业原因的粉尘吸入,第四是反复感染,可见烟草对人体肺部健康危害之大。同时,吸烟还可加重哮喘疾病的恶化,加大临床治疗难度。不仅如此,吸烟还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早在五六十年代,美国就做过数据统计,当时美国吸烟群体非常大,其肺癌发生率开始明显上升,并达到之前从未见过的峰值。此时,美国政府针对烟草进行严格管控,吸烟行为从而开始逐步下降,肺癌的发生率与之有着明显的匹配,开始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总的来说,慢阻肺、肺癌、心血管疾病是与吸烟行为相关度最高的疾病。”时国朝主任说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有超过3亿的烟民。无论是何种形式的烟草接触都会给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要减少烟草的危害,可以分别从以下三个层面着手:首先在政府层面,需要对烟草进行控制,并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烟草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其次,在社会层面,要更广泛、更深入地普及、宣传烟草危害,与政府形成“控烟合力”,维护公众健康。最后,在个人层面,也是最为关键的层面,要自觉做到不在公共场合吸食任何类型的香烟,抵制“二手烟”,自身也要努力戒烟,还自己和社会一个更为健康的身体与环境。
文末温馨提示:将本文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
参考文献:
[1]王明霞,张书铭,窦玉青,李波.电子烟安全性研究进展[J].中国烟草科学,2020,41(03):88-92.
本文作者:戴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