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已修炼成仙的鹟们
鹟科(Muscicapidae)下有蓝仙鹟属、仙鹟属、铜蓝鹟等三属鸟,中文名带仙鹟二字,共 34 种。以前还有一个叫侏蓝仙鹟的,因为被移入姬鹟属,而改名成了侏蓝姬鹟,有人也坚决反对的,认为俗名不用改。
哦,对了,莺鹟科(Stenostiridae)里的方尾鹟还有一个姊妹,叫柠檬黄仙鹟。莺科(Sylviidae)里林莺们还一个近亲叫多氏仙鹟。
无论是中文名,还是英文名,还是其他语言的名,只要不是拉丁学名,都是俗名,大哥不说二哥,取名其实都没有啥规律可循,尤其是那些与人类共同生活的常见鸟。
远离人类的那些鸟,通常用雄鸟繁殖羽的特征来取名的,当然也有 N 多的例外,有用首次发现者的人名的,也有用首次发现地名的等等。同一属的鸟,有的中文名叫仙鹟,有的又叫林鹟。所以想通过俗名来确定它属于哪个属,绝对不靠谱。
绝大多数中文名是英文的翻译,但这翻译就更五花八门了,要是用这个参与英汉翻译考试,那是绝对不可能及格的。
Avibase 一个好处就是保留了这些争议(多种分类体系混合在一起),如果选择一种分类体系,看 Avibase,大概也知道差异是如何来的。
比如海南蓝仙鹟、蓝喉仙鹟、中华仙鹟, Avibase 里是这样展示的:
一般拆分种争议不算大,但亚种的归属就多了,比如 Avibase 里,海南蓝仙鹟属是单型种,klossi 属于蓝喉仙鹟,但在 Zoonomen 里,它属于海南蓝仙鹟。
01、海南蓝仙鹟(Hainan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hainanus(Ogilvie-Grant ,1900)
单型种,分布于中国南部到缅甸南部、泰国和印度支那、海南岛。
C.r.rubeculoides(Vigors,1831),繁殖于克什米尔到印度北部和缅甸北部,越冬于斯里兰卡。
04、纯蓝仙鹟(Pale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unicolor(Blyth,1843)。
C.u.unicolor(Blyth,1843),加尔瓦尔至印度北部、缅甸北部、中国南部和老挝北部。
IUCN CR,大约在 1919 年从苏门达腊岛获得了 4 个标本,就没有然后了。
分布于菲律宾北部。
07、白腹仙鹟(White-bellied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pallidipes(Jerdon,1840)
单型种,印度西南部高地(西马哈拉施特拉邦至喀拉拉邦)。
08、灰颊仙鹟(Pale-chinned Blue Flycatcher),Cyornis poliogenys(W.E.Brooks, 1880)
09、西南山蓝仙鹟(Hill Blue Flycatcher),Cyornis whitei(Harington,1908)
IUCN 里,作为 C.banyumas 的亚种,Zoonomen 里是独立种。
Cyornis banyumas(Horsfield,1821)
单型种,繁殖于印度东北部和不丹到缅甸北部,越冬于缅甸南部和泰马半岛。
12、巴拉望仙鹟(Palawan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lemprieri(Sharpe,1884)
单型种,菲律宾西南部,IUCN NT。
Cyornis tickelliae(Blyth,1843)
分布于印度、不丹、缅甸、斯里兰卡。IUCN 分布图不包含中国,Avibase 里指名亚种包含云南。
14、印支蓝仙鹟(Indochinese Blue Flycatcher),
分布于泰马半岛、苏门达腊东北部、缅甸南部到泰国、印度尼西亚。
15、大嘴仙鹟(Sunda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caerulatus(Bonaparte,1857)
分布于苏门达腊和婆罗州,IUCN VU。
单型种,分布于婆罗州的山地森林。
17、马来仙鹟(Malaysian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turcosus(Bruggemann,1877)。
18、红树仙鹟(Mangrove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rufigastra(Raffles, 1822)
Cyornis djampeanus(Hartert,1896)
Cyornis omissus(Harter, 1896)
21、蓝背仙鹟(Timor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hyacinthinus(Temminck,1820)。
两个亚种分布于小巽他群岛的不同岛屿。
22、蓝额仙鹟(Blue-fronted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hoevelli(Meyer,1930)
23、山氏仙鹟(Matinan Blue Flycatcher),
Cyornis sanfordi(Stresemann,1931)
C.c.cyaneus(Hume,1877),印度东北部到中国南部、缅甸和泰国北部。
单型种,繁殖于中国南方,越冬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
26、棕腹仙鹟(Rufous-bellied Niltava),
Niltava sundara(Hodgson,1837)
N.s.sundara(Hodgson,1837),喜马拉雅山脉东部到西藏东南部,中国南部(云南北部)和老挝北部。
N.s.denotata(Bangs & J.C.Phillips,1914),繁殖于中国西南至缅甸,越冬于泰国北部和老挝北部。
27、苏门答腊仙鹟(Rufous-vented Niltava),
Niltava sumatrana(Salvadori,1879)
单型种,分布于泰马半岛和苏门达腊岛。
28、棕腹蓝仙鹟(Vivid Niltava),Niltava vivida(Swinhoe,1864)
N.v.vivida(Swinhoe,1864),分布于台湾,中国特有亚种。
N.g.grandis(Blyth,1842),尼泊尔到缅甸北部,中国南部和印度尼西亚北部。
N.m.macgrigoriae(Burton,1836),尼泊尔、西藏、印度北部。
N.m.signata(McClelland,1840),不丹、印度、缅甸、泰国、越南、中国西南部。
31、岛仙鹟(Turquoise Flycatcher),
Eumyias panayensis(Sharpe,1877)
单型种,分布于斯里兰卡的低地森林,IUCN NT。
单型种,分布于印度半岛西南部。
34、青仙鹟(Indigo Flycatcher)
Eumyias indigo(Horsfield,1821)
分布于爪哇、苏门达腊和婆罗洲。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