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记不清孩子几岁的妈妈么?黄圣依就是,她也因为在第三季的《妈妈是超人》节目中,各种尴尬的亲子操作令观众们大跌眼镜。
被称为该节目史上最大的“黑洞”妈妈。随之而来的便是网络上各种吐槽、嘲讽声音不断,各类批判式的育儿文章也是此起彼伏。
可这世界上有天生就会带娃的妈妈么?大家都是初为人父人母,不可否认黄圣依将各种育儿的槽点放大了,换做是优宝也会忍不住想要喷二句……不过我们总将目光盯在妈妈们的身上,似乎每个人都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天职,但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人父的角色总容易被忽略(宽容)对待。
那些令你羡慕的幸福家庭,背后真相是怎样的呢?别着急,我们慢慢往下看~在这期节目中,一开始几个妈妈聊起孩子的年龄,黄圣依说她的儿子安迪最大,都快7岁了。
霍思燕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黄圣依看见后,又马上纠正说“不对,5岁半”。好吧,也许她是按虚岁算的~贾静雯得了满分,霍思燕得了80分但却成为全场赢家,因为她唯一答错的地方在于她觉得自己会发脾气不够完美,但在儿子嗯哼眼中他的妈妈从未对他发过脾气。
比如有一题是问,在安迪的脑洞里,月亮上面有什么?黄圣依懵圈,绞尽脑汁想了个“兔子”,但结果安迪的回答是:陨石、行星、空间站。拒绝和妈妈牵手、拒绝和妈妈拍照,安迪一句“我不喜欢她陪我”,就足以把黄圣依钉在耻辱柱上了。
但其实孩子的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那并不是他们的真心话,那只是他们渴望父母陪伴却得不到时的气话。
黄圣依之所以和儿子如此“不熟”,除了忙于事业外,也与孩子0-6岁的成长环境关系重大。安迪从出生3个月到3岁期间,身边陪伴他的基本都是爷爷奶奶,而老一辈人的育儿方式大多以宠溺为主,疼隔辈人嘛,“安迪看到的东西就都是他的”。
被问到“妈妈爸爸弟弟最喜欢的是谁”时,安迪回答的是:“第一喜欢奶奶、第二喜欢弟弟、第三喜欢妈妈”。
黄圣依的老公杨子一直在节目的画外音中对黄圣依的言行进行点评,他也体谅黄圣依的忙碌,认为“她的心是100分,行为是50分”但他自己却始终是一副局外人的姿态。
对比《妈妈是超人》和《爸爸去哪儿》两个综艺你就发现了,黄圣依不会带娃会被骂脑残,而爸爸们的“蠢”行为通常会被看作是一个萌点。
沙溢被安吉嫌弃时,大家的反应都是“哈哈哈哈哈哈”。刘烨与诺一独处时只顾刷微博,却也并没有人指责过他什么。
嗯哼刚出生那段日子,杜江很长时间都没有接戏,陪霍思燕一起带小孩,做饭、穿衣、喂食……没有一个活是可以难倒他的。
一次嗯哼和妈妈吵架了,霍思燕打电话向杜江“告状”,杜江连忙赶回家问儿子:“你知道家里谁是老大吗?”
被爸爸强大气场震住的嗯哼,指了指杜江,结果杜江却说:“你不要因为我回来了就说是我,妈妈才是老大知道么!”并且杜江还警告儿子不许欺负妈妈,否则后果很严重!很多家庭把孩子看得比伴侣更重要,其实一个家庭里,当亲子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夫妻一方或双方只为了孩子,这个家庭就开始向畸形发展。就像黄圣依,客观来看她不是一个合格的妈妈,事业的忙碌让她缺乏带娃的经验和学习的时间。
能为了家庭放下事业的女性都是伟大的,更多的妈妈会像黄圣依这样想要两者兼顾,但这需要爸爸们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爸爸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越多,兼顾事业的妈妈才能在育儿上同样取得成就,孩子才能沿着健康的成长轨迹慢慢长大,家庭才会变得幸福。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好的案例通常只能羡慕,很难效仿。男人嘛,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身份被驾到一定的高度,都很难再放下身段,哪怕是在家里,哪怕是面对老婆和孩子。
我们不能去要求每一个父亲都必须做到怎样怎样,他们同样在为这个家在外打拼、付出。有女孩的家庭通常父亲的参与度都会很高,但男孩却是另一番景象。并且随着男孩的长大,都会与父亲产生一些隔阂(同性相斥?笑),我们能够改变的永远都是自身的行为和心态。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合格的母亲至少需要为男孩儿做5件事:1、在男孩儿和父亲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帮助他们建立亲密关系;2、创造一些机会,让男孩儿可以接触到一些对他成长有帮助的优秀男性,经常和他讨论优秀男性的品质和事迹;3、鼓励男孩儿多交朋友,帮助男孩儿建立在与异性相处时的自信;4、建立男孩儿良好的自我形象,母亲可以经常鼓励男孩儿,例如,我的儿子可真棒真优秀,如果哪个女孩儿嫁给你,真是他的福气;这5件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按孩子的年龄划分为不同的阶段:6岁之前,看护人、尤其是母亲,需要温柔地去爱孩子、以孩子为中心。这样,孩子就会在内心深处感到安全,孩子的大脑得到充分发育,从而获得与人亲密交流的技巧。
6~13岁,男孩的兴趣点在发生变化——他会越来越关注作为男人应该具备什么,即他开始学着成为男人。而在有些家庭中,父亲承担着较重的养家压力,可能会比较忙碌而没有太多闲暇陪伴孩子。这时就需要妈妈为父子的相处创造机会,缺少父亲的陪伴并不会让孩子马上感觉到爱的缺失,因为还有其他人在持续的向他输出爱。反倒是妈妈总在孩子面前抱怨爸爸,说他的坏话,才会让孩子将不在身边与父亲不好联系在一起。等孩子们长大后,面对一些事情需要找人商讨时,会习惯性地找妈妈,而不愿找爸爸,并且不能接受爸爸给的意见,甚至会反驳。因为此时孩子的潜意识会认为:父亲的想法和意见都是不靠谱的,不可行的。如果真的不幸发展到这一步,那么孩子就需要从更多的同性身上寻找成为男人的方法。这就需要母亲来为孩子把关了,尽量用好的男性形象来影响孩子的选择。
14岁到成年,由于大幅增加的睾丸激素,这一年龄的男孩们的共性是:好辩、焦躁、喜怒无常,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形象。此时已不再是男孩与父亲间的连接,更要为他构建与“外部世界”连接的通道,家庭集体活动、社区学校或者一群能够互相关心的朋友,都将成为男孩此时成长的引导者。最理想的家庭情况当然还是夫妻两个人齐心协的经营,但不管是哪一方付出更多,都需要互相体谅、包容、感谢。不只是孩子需要时常感受到爱,夫妻更需要感受对方的爱意和鼓励,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不仅会变得更加积极,也将更加豁达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