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高的秘密!!!

相信很多家长们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孩子一定要在晚上几点几点前睡觉,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时间是几点,晚了就错过了长高的最佳时间,孩子就长不高了。可是,生长激素真的会掐着表来分泌吗?习惯晚睡的孩子长不高,需要额外补充生长激素吗?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 GH)是由人体脑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能促进骨骼、内脏和全身生长、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脂肪和矿物质代谢,在人体生长发育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这么重要的激素,如果缺乏当然是很件麻烦的事情。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如果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生长障碍,最普遍的现象就是身材比较矮小。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判断孩子的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生长激素的分泌特点。
  • 生长激素分泌特点呈间断性、脉冲性、自主性分泌,在分泌低峰时难以测到。所以单独一次测量生长激素的值,没有意义。
  • 生长激素分泌特点呈昼夜节律性,昼夜波动较大。夜间比白天分泌多2~3倍,睡后一小时分泌量是一天总量一半以上。正常人入睡后45~90分钟,血浆生长激素水平有明显上升。最高可达50~60ng/ml。这种与睡眠相关的生长激素特征性分泌,可作为儿童生理性生长激素分泌试验的依据;同时告诉我们,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候,是在我们睡熟时。
因此,睡眠确实和生长激素有着很重要的关系,而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具体会出现在哪个时段呢?
我们都知道,人在睡眠的时候并不是一直保持同样的状态,而是在浅睡眠和深度睡眠中不断切换,就如下图所示,以8小时睡眠时间为例,越靠上方的快速眼动睡眠(REM),人的睡眠越浅,我们所说的做梦通常发生在这个阶段;而越靠近下方的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人的睡眠越深,NREM睡眠是每天最重要的分泌生长激素的时间,每天分泌的生长激素中,有超过55%的部分是在NREM的第3阶段和第4阶段分泌,出现在8小时睡眠的前半部分。
所以,只有一种情况会如传言所说,那就是孩子恰好在晚上9点睡着,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会在晚上10点至凌晨1点出现,因为这恰好是睡眠的前半部分。如果推迟到22点睡觉,也睡够8小时,生长激素分泌高峰,也就是NREM睡眠第3-4阶段,也会被推迟一个小时,从23点开始到2点,这好像也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吧。
归根结底,我们人体激素的分泌并不会看表,它分泌的依据,是我们自己的生物钟,而生物钟则会因为每个人作息时间规律的不同而灵活变化,只要保证孩子的充足睡眠,只要睡眠会有经过第3、4阶段的NREM深度睡眠,就不会错过所谓的“生长激素”分泌高峰,家长们完全不必在孩子几点入睡这个问题上过分纠结,而判断睡眠好不好的依据,并不是入睡的时间,而是孩子清醒时的精神状态。
让我们回到第二个问题,如果小朋友只是身高不够,可以通过打生长激素的方式增高么?孩子缺乏生长激素,比如患了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这种疾病的症状之一也的确是身高矮小,但并不能一矮小就认为是生长激素缺乏,而且疾病的诊断需要儿童内分泌科的医生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才可以下结论,生长激素缺乏症患病的概率并不高,大概只有万分之1~3的孩子会遇到,通常先天的情况比较多见。
因此,对于本身并没有缺乏生长激素,身体分泌激素的量正常,只是因为家长担忧个子不高,就滥用激素治疗,反而会让孩子的身体误认为生长激素已经充足,从而减少自己分泌的激素量,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危害,因为生长激素影响的不仅仅是身高,还包括身体各部位骨骼和其他系统的发育。
因此,对于绝大部分家长来说,长高的秘密还是最核心的还是那几个:充足良好的睡眠、均衡丰富的营养、以及日常运动的习惯,还有遗传基因,当然,这点需要你在相亲的时候多加注意。

参考文献:

[1] Cohen P, Rogol AD, Deal CL, et al. 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a summary of the Growth Hormone Research Society, the Lawson Wilkins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 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Endocrinology Workshop.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2008; 93:4210.
[2] Wit JM, Clayton PE, Rogol AD, et al.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definition, epidemiology, and diagnostic evaluation. Growth Horm IGF Res 2008; 18:89.

(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刘昕竹)



■ 上海医药集团特别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