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IDH野生型胶质母细胞瘤:多核巨细胞高度间变(A)。局灶少突胶质细胞瘤样成分(B)。⑥ 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内可散在大细胞,这些细胞胞质颗粒状、PAS阳性。极少数病例以颗粒细胞为主,并造成一种形态相似但不相关的垂体柄颗粒细胞瘤的。在大脑半球,颗粒细胞和肿瘤性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过渡形式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识别,但在其他情况下,很难识别任何经典的星形胶质细胞瘤成分。尽管肿瘤细胞更大、颗粒更粗,但也类似于巨噬细胞。特别是在血管周围慢性炎症的情况下,肿瘤细胞可能被误解为富含巨噬细胞的病变,如脱髓鞘疾病。考虑到它们的溶酶体含量,颗粒状肿瘤细胞可能表达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但不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163。偶尔细胞可能表达GFAP,但大多数细胞是阴性的。一些弥漫性星形细胞肿瘤以广泛的颗粒细胞改变为特征,被称为“颗粒细胞星形细胞瘤”或“颗粒细胞胶质母细胞瘤”。这些病变具有明显的组织学外观,通常以侵袭性胶质母细胞瘤样临床行为为特征,即使组织学仅提示WHO II 级或III级;对59例病例随访发现,WHO II 级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11个月,WHO III~IV级病例的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