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齋书话|谈谈历史地理学
昨天有个书友问我什么叫历史地理,是地理学还是历史学?我告诉她说:历史地理,准确来说叫历史上的地理变迁,因为学历史的讲究左图右史,地理学是历史学的基础,所以才有了历史地理学。历史地理学现在越分越细了,什么历史自然地理(这个好像属于地理系)、历史疆域地理、历史行政地理、历史区划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经济地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商业地理、历史文化地理、历史民俗地理等等。
(顾颉刚先生)
顾颉刚先生是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而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三位先生则是该学科的开拓者。谭先生因其主编的八卷本《中国历史地图地图集》而彪炳千古,侯先生对历史上的自然地理变迁以及北京城市历史地理研究功力深厚,史先生则更偏重于历史上的环境地理变迁以及人文地理发展的研究。
(谭其骧先生)
三人中,史先生排名在后,但著作最丰,在求学期间,即与顾颉刚先生合著了《中国疆域沿革史》,时值抗战爆发在即,日寇咄咄逼人,妄图指柒我大好河山,国内一片悲观情绪,甚至有人编造东三省不是中国领土的谣言,顾、史二先生高瞻远瞩,通过历史上的疆域沿革,明确指出中国领土的历史变迁和渊源范围,给予投降派致命一击,此乃经世之用之学也!
(侯仁之先生)
新中国成立后,史先生坐镇西北,对于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变迁,以及关中平原、黄土高原乃自于西北五省的历史地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发明和研究,其所著《河山集》,集岳飞手书“还我河山”真迹,取“大好河山”之意,亦意味深长。
(史念海先生)
史先生除了笔耕不缀之外,还创立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古都学会、中国唐史学会、并与黄永年先生共同创立古籍整理研究所。陕师大历史系为中国唐史学会秘书处,史先生长期担任中国古都协会会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唐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务,并负责主编了《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古都研究》《唐史论丛》等学术刊物,后两者现在基本上以书代刊或者内部发行,而《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则成为历史地理学方面唯一的学术定刊。
自1981年创刊以来,除前三辑以书代刊之外(分别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1981、1985、1988出版发行),后面的全部改成了季刊,同时也迎来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繁荣期。在每一期的刊物上,除广邀全国各地的名家撰文之外,史先生更是身先士卒,基本上每一期上面都有他的一到两篇文章,有时候多达三篇,并且每一篇都学术非凡价值千金。
比如手中的这本1985年的第2辑,这一期算是地名学的专刊,即收录了史先生《论地名的研究和有关规律的探索》《以陕西省为例探索古今县的命名的某些规律》《论黄土高原的治沟和治水》三篇文章。此外还有顾颉刚《伪东方朔书的昆仑说》、王树民《中华名号溯源》、李得贤《“华夏”臆说》、曹尔琴《河北省及北京市、天津市古今县释名》、陈桥驿 俞康宰 傅国通《浙江省县(市)名简考》、靳生禾《山西古今县名刍议》、庄为玑 谢元鲁《福建古今县市的命名规律》、马正林《甘肃省县名的演变——兼论宁夏和青海两省区的部分县名》、朱士光《湖南省古今县名命名规律浅析》、薛作标《以辽宁古今县名为例探索地名命名的某些规律》、王兆明 高明全《试论吉林省古今县命名的特点和规律》、李之勤《论新疆各县的命名、改名等问题》、吴壮达《台湾省地区类型和县、市级地名的演变》、朱志诚《对黄土地层古植被研究中困难问题的探讨》、陈桥驿《〈水经注〉记载的植物地理》等文章,不仅每一篇都是大师经典作品,鸿篇巨制,每一部分都分量不轻,比如仅史先生关于陕西省古今县名的研讨就达80多页,是多么的宏伟壮观,而且赫然成为了一个系列,更显得价值非凡。
最后特别指出的是,该书印量仅4665本,为什么有整有零?除了经费预算之外,多出了600多本应为赠阅和内部收藏之用。因为年代久远,再加上实用性比较广泛,今天能够见到的已经不多,这次从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找到了6本,属于库存的资料性图书,保存至今确实不易,现在还剩下三本,有需要的可以私信联系哦。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