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方剂--《跟王凤岐教授学中医》连载⑲

徒弟问:师父,中医的方剂我们应该怎么学习呢?

师父曰:中医把治病的方药称之为方剂,处方的组成不是杂乱无序,也不是简单的药物组成,而是有一定规律和法度,这才叫方剂。

方是方法,剂是处方的剂量和配伍,这些都与药方的作用息息相关。中医把方剂组成的基本指导原则,称之为君、臣、佐、使,无论一个处方有多少味药,都是按照这四个方面组成的。

《黄帝内经》里说“主病之为君,佐君之谓臣,因臣之谓使”,李东垣也说过“主病之谓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别之,此制方之要也”。

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君、臣、佐、使的含义。

君药是方中的主药,是针对疾病主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和加强君药功效的药。佐使的药有两个作用,一是主药有制衡作用,一是协助主药治疗一些次要的疾病,使药有时也称“引经药”。

现在我以麻黄汤为例,说明方剂的群、臣、佐、使。

麻黄汤

君药:麻黄。辛、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辛、甘、温;温经解肌,助麻黄发汗解表。

佐药:杏仁。苦、温;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正是因为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是君、臣、佐、使四个方面,根据我的临床体会,把四味药组成的方剂作为基本方剂,在此基础上再把中药的主治功能学好,就可以根据疾病的情况,组成疗效可靠的方剂,下面我列举些四味药的方剂及其加减应用,作为学习“方”的一种新方法。

1.麻黄汤

主治:伤寒表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烦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加减:

(1)麻杏薏甘汤:治风湿一身尽痛,发热日晡所剧者。

组成:麻黄、杏仁、薏米、甘草。

(2)麻黄加术汤:治湿家身烦疼者。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白术。

(3)三拗汤:治感冒风邪,鼻塞声重,伤风头痛,咳嗽多痰,胸满气短。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4)大青龙汤:发汗解表,清热除烦。主治外感风寒,寒热俱重,全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生石膏、生姜、大枣。

(5)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身热不解,咳逆气急,鼻煽,口渴,有汗或无汗,脉数,苔白。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生石膏。

2.香苏散

香苏散理气解毒,主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形寒身热,头痛无汗,胸胁痞闷,不思饮食,舌苔白腻。

组成:香附10克、苏叶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

加减:

正气天香散:治妇人一切诸气作痛,或上冲心胸或攻胁肋,腹中结块,经水不调,一切气病都治。

组成:香附、苏叶、陈皮、乌药、干姜。

3.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主治洽阳明腑实证,症见潮热谵语,矢气频频,大便不通,手足濈然汗出,腹满按之硬,苔焦黄,脉迟而滑。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

加减

(1)小承气汤:治阳明腑证,症见谵语,便硬,潮热,苔黄,脉滑或数。

组成:大黄、厚朴、枳实。

(2)厚朴三物汤:主治腹部胀满,大便秘结等症。

组成:厚朴、枳实、大黄。

(3)调胃承气汤:治阳明病,症见恶热,口渴,便秘,腹满,苔黄,脉数。

组成:大黄、甘草、芒硝。

(4)三化汤:治中风外有六经之形证,内有便秘。

组成:大黄、枳实、厚朴、羌活。

5)黄龙汤:阳明腑证未去,而伤气血。

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甘草、当归、人参、桔梗

(6)增液承气汤:滋阴增液,通便泻热。

组成:元参、麦冬、生地、大黄、芒硝。

(7)凉膈散:泻火通便,症见烦渴、面赤、唇焦、口舌生疮、咽痛、小便短赤等。

组成:大黄、芒硝、甘草、栀子、薄荷、黄连、连翘。

4.四逆散

四逆散和解表里,疏肝调脾。主治肝脾失调、气滞不舒、脘腹胀痛等。

组成:柴胡、枳实、白芍、甘草。

加减

柴胡疏肝散:治胁肋痛,寒热往来。

组成:柴胡、甘草、枳实、白芍、陈皮、川芎、香附(或枳实改枳壳)

5.痛泻要方

主治腹痛、肠鸣、大便泄泻、苔薄白、脉弦。

组成:白术、白芍、陈皮、防风。

-------------文章摘自《跟王凤岐教授学中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