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优秀作品(一三三)清明(《湖北招生考试》)

(感谢“大余朗读者”兰泽)

气清景明

江西省大余中学高一(1)班    齐灿

今天的清明与往常一般,钻着雨季的空子,在空气中播撒着燥热的种子。扫墓路上,没了雨丝点滴芭蕉叶,渲染气氛,细微的感伤似乎也被蒸发殆尽。

这次扫墓算是去得比较迟,墓地中没有以往那般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没有本就零星的村人,四处一片空荡荡的,耳边是笨重卡车经过的喘气声,混着农田中不知名昆虫的鸣叫,犹如农业文明碰上工业文明。十几方土墓就处在这碰撞的消亡边界,不分昼夜的静默着。

除草,挂纸钱,点蜡烛,烧纸钱,我们一行人重复着不变的程序,没有人说话,或许是没兴趣,或许是不想说。

“来!我们给祖先鞠躬!”爸爸打破了这难耐的沉默。

于是身体付诸行动:一鞠躬,为你们带去问候,在那儿还好吗?是否有足够的钱享福,我们又来看望你们了;二鞠躬,给你们奉上真诚美好的祝愿,虽未享到子孙绕膝之乐,仍愿你们不再经历风吹雨打,平平淡淡;三鞠躬,向你们提起我小小的希翼,愿得长辈无形之保佑,现世一家、一族平安幸福,香火不断。

三弯腰后,不知怎的,心中平静了许多,逐渐充盈安心的力量,似乎是一种归家之感,又似乎是深深的、踏实的陷入了土地,轻盈地把心脏包裹。

记得爸爸说过,这十几方土坟,都是齐氏祖先的。有爷爷亲兄弟的,有爷爷兄弟的妻子的,甚至有抱过我的太奶奶的……这些名字早已被亲辈称呼取代;到我们这一代,也只能看墓碑上生卒年月来认识了。同为一支血脉,因时间的延续,浓度早已下降;可鞠躬时,我仍感受到从古至今无数血缘上的共鸣。祖辈们应该也曾怀着祝愿在上一辈坟,把那一抔黄土,把生死硬生生地化开了界限,为此,祖辈是不是也在哀伤,在思念?鞠躬时的安心与温暖,是否能从时空这头传到那头?这情,这思,似乎附着上了无数透明的细丝线,却没有断裂的危险。

坟地中,还有一方老墓,周围的砖铺满了灰尘,好像是已被人遗忘。不禁想起曾看过的一部电影。影片中,死去的人会到亡灵的世界;当现实世界中不再有人记着他,他便会连着灵魂一同消失在时空里。这方老墓也是如此吧,未有人记得,便慢慢生灰,长草,埋没,真正成为地下一份子。而今祭拜的祖墓呢?五年?五十年?五百年?恐怕最后也只是凭一块碑,证明此有坟地吧。不过,这也自然,沙中印会被抹平,风中音会消散,光下影会煙灭,正是外在的短暂,造就了内心的长久,心上的长久印刻,才成就了一个清明。

简评:

本文写清明扫墓,叙述之外,重点在沉思。一是家族血脉的传承,祭奠鞠躬时,前人后人从古至今血缘上的共鸣,血脉的传承。二是老坟的消失,就如“沙中印被抹平,风中音消散,光下影煙灭”,最后与大地化为一体;但这种“外在的短暂,造就了内心的长久,心上的长久印刻,才成就了一个清明”。作者思想深刻,开合有度,让文章意蕴丰厚。

(荐评者系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老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