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淀粉人工合成取得重大突破,有什么意义?

当地时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马延和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并且,经过核磁共振等检测发现,人工合成淀粉分子与天然淀粉分子的结构组成一致,没有任何区别。
我们知道,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人们的主食一般都是由淀粉构成的,比如大米、小米、小麦、玉米、燕麦、荞麦、大麦等等。
通常情况下,种植这些主食,需要耕地、阳光、水源、化肥,以及农民的悉心照顾。在偏热带的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四熟,但在高纬度地区,就只能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一熟。
也就是说,如果是自然种植获得淀粉,会有诸多的限制。
然而,根据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这项研究成果,只要有转化装置、二氧化碳、水和酶,就能获得淀粉,效率约为传统农业生产淀粉的8.5倍。
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按照目前技术参数,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
我们知道,无论在哪个国家,耕地资源都是有限的。人工淀粉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耕地了,只要有地,哪怕是荒漠,把厂房一盖,就能生产出淀粉。
更为关键的是,人工淀粉主要消耗的是二氧化碳。如今,我们正在搞“碳达峰、碳中和”,抑制全球气候变暖。可以说,人工淀粉的诞生,来得非常是时候。
研究员马延和表示,全世界有近7.5亿人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占世界总人口近十分之一,“即使是替代一部分粮食淀粉作为工业原料甚至饲料,也是对缓解农业压力的巨大贡献”。
覆言认为,如果人工淀粉在未来能够实现量产和市场化,意义是非常重大的,甚至可以成为中国的战略武器。
试想一下,还有很多国家仍然在为饥饿问题苦苦挣扎。在这时,如果可以获得来自中国的人工淀粉,必然会增加中国在这些国家的话语权;一包包白花花的淀粉,绝对比某些国家一颗颗的导弹要管用,可以笼络人心。

“覆言”原创文章,受各大平台著作权保护!

转载或投稿请联系微信:449090544

转发!让更多的小伙伴认识覆言,就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