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改进导向的培训项目设计实践与探索(2021年第7期)

1、培训的价值取决于它对绩效目标的贡献。由培训引发的学习应用与转化情况,是判断培训项目实效的重要依据,而行为改进是学习应用与转化的关键证据。教师培训项目要以绩效为基础,基于成人学习有关理论,以行为改进为导向,按照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时间逻辑,围绕准备、体验、转化、追踪来设计完整的学习流程,切实引导学习转化,实现学以致用。

2.当前,培训机构评价培训效果的普遍做法是对培训过程的满意度和知识习得情况进行及时性评价,缺乏对培训结束后教师知识应用与转化层面的追踪性评价,即缺乏对培训迁移的考察。

3.所谓项目,有其周期,有其限制。教师培训项目作为教师在职教育的一种载体,具有三大特征:一是问题导向,培训需致力于现实问题的解决;二是应用导向,包括一系列推动学以致用的活动;三是成人导向,学习者均是经验丰富的成人。

4.培训在本质上是一种学习。依据加涅的观点,学习意味着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所能做的以及我们行为方式的改变。其中,行为方式的变化是落脚点和终极目标,它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综合的过程,其离不开认知(知识、技能等)改变与情意(情绪、态度等)改变。

5.一个培训项目的设计与开发,要坚持“以终为始”,明确学习者在项目完成后所应表现出的关键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业务结果,并将之作为衡量项目实效的重要标准。

6.培训项目应围绕绩效目标,做好项目的前端分析、过程设计与跟踪评估,让学习者在“发现——学习——改进——再发现”的“闭环”体验中实现从不知到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改进。

7、培训不应是单纯“自上而下”的设计,它所关注的是成人学习者的愿望、需要、困惑以及特征(能力、经验水平等)。因此,培训者要充分学习成人学习理论,掌握成人学习工 具,不断引导成人学习者学以致用,让他们拥有学习的愿望,有应用的能力,有改变的回报。

8.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者的主要愿景是通过确认培训迁移主客观的影响因素,探明培训迁移发生的机制,从而在 具体实践过程中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师发展项目的实效性。

9.以霍尔顿提出的培训迁移影响因素模型为典型代表。该模型清晰地表达了教师学习、个体绩效和组织绩效间的关系,并阐明了影响教师培训迁移行为的三种因素:迁移动机——教师应用培训所学的信息与愿望;迁移气氛——专业自主权与学校领导和同事的支持;迁移设计——为促进培训迁移有目的、有意识地设计活动。

10.马尔科姆·诺尔斯在其经典著作《成人学员:一个被忽视的群体》一书中提出了关于成人学习者的重要特征与关键原则。一是自愿原则,即成人对知识、技能需要的程度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效果。二是经验原则,成人都是带着不同的、独特的背景知识参加培训,这些背景知识称为“经验”。三是自主原则,学习者的参与和努力越多,学到的东西也就越多。四是行动原则,行动原则的底线是“如果你不使用它,就会忘记它”。

11. 柯式四级评估法是企业培训效果评估中较为经典和常见的模型,它将培训效果评估为4个层级,即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结果层,其中行为层评估能直观通过参训者的行为反映出培训效果,而参训者切实的行为变化,是衡量培训迁移的关键指标。

12.在柯式的理论中,为了促使学员行为发生改变,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学员必须有行为转变的欲望;学员必须有恰当的工作氛围;学员必须能够从行为转变中获得相应的回报。

13.成人学习理论与相关重要研究均表明,只有当学习者认为学习内容可以为工作或生活带来实际结果时,他们才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14.动机源于需要,需要代表价值。因此,项目必须明确回答:它能带给我什么。

15.参训者掌握基于问题逻辑的培训课程设计思路和方法,能够运用“八步课程设计法“开发1门参与式培训课程”,并在3-6个月内将之用于教研或培训工作。

16.将关键行为指标确定为:“参训者学会运用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与培训工具,能在培训期间修改完善1门自己开发或实施过的培训课程。”

17.动机设计——精准的需求分析

18. “创新课程设计与实施”是参与者最为期待的学习主题。

19.成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而学习正是其将新知识、新技能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联系的过程。

20.在训前,项目需要回答关于参训者的三个问题——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分别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的答案潜藏着学习者的“经验”,而“经验”可以带出“问题”与“资源”

21. 要确保培训与业务目标的一致。对培训项目而言,排在第一位的是业务目标,预期业务结果必须先于培训目标而确定。培训目标的唯一作用是为实现业务目标提供支持。

22.依据“SMART”原则确定培训目标,一是便于学员理解和接受,二是便于实施与操作。在实践中,项目组可采用“ABCD”格式来表述培训目标,即“行为主体”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什么样的行为可以达到什么程度。

23所谓“参与”,是指个体卷入群体活动的一种状态,它既包括个体在认知与情感方面的投入,也包括个体与其他个体及环境的互动。而真正的参与,又离不开良好的体验,这种内心体验是参与者获取知识、转变态度、改进行为的原动力。

24.不论是科学的实践研究,还是趣闻轶事,都充分证明了有目的的练习是卓越表现的源泉。

25.培训要致力于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予参训者练习、模拟、角色扮演的机会。

26.成人作为自我导向的学习者,需要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并在讨论、分享、展示等活动中承担责任。

27。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启示我们,给参训者足够交流与表达机会,让“做”的经验(具体的经验)上升到“说”的经验(抽象的经验),才算真正完成学习的内化,也才有助于真正实现学习转化。

28.复盘是指把过去所做的事情重新“过”一遍,它通过对过去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回顾、反思和探究,找出原因,找到规律,从而更好解决问题。“复盘”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当时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经验或教训是什么?下一步应该如何做?

——选自刘金华,陈振国,关爽(大连教育学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