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23 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葛根

发散风热药:桑叶 菊花 蝉蜕 蔓荆子 葛根

23 发散风热药:桑叶、菊花、蝉蜕、蔓荆子、葛根1

【桑叶】

下面介绍桑叶,这个就是养蚕生产蚕丝那个家蚕,用来喂蚕的那个桑树用它的叶片来入药,所以叫做桑叶。一般的桑叶我们在中药的采收当中谈过了,桑叶比较特殊,一般都是秋末冬初的时候,北方有些地方都开始有霜了,在那个时候采桑叶,所以有的把它叫冬桑叶、或者霜桑叶。

其实这个就不象冬天采了,真正冬天那个叶比较厚,干了以后它还是带一点青绿色的,不会象这样子完全是黄的。所以这个叶片来入药。

这个桑叶它是比较典型的发散风热的药,它本身既是解表药又是清热药,有解表的作用又有清热的作用,所以它也是在辛散当中又有苦降的(性质),所以它有辛有苦这样一个特征的药物。这一类的药物一般它的发散作用都不是很强,因为它不专于发散,因为它有清降之性。所以外感风热和温病初起都可以使用。

但是如果表邪比较重,全身的症状比较明显,比如说恶寒发热比较重的,桑叶一般应用不多。桑叶对于风热表证或者温病初起往往是考虑到它的清肺润肺的功效,兼有肺热或者燥热的时候,外感风热或者温病初起,兼有肺热或者燥热咳嗽的时候才使用。

比如说在温病学上,桑菊饮,那么桑菊饮,温病学上的原文是“太阴风温”,治疗风温初起,“但咳”,只是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才用“桑菊饮主之”。全身的症状不明显,恶寒发热这些症状不重,或者头身疼痛这些(也不重),只是表现为咳嗽比较重。那么为什么重呢?就是因为风热或者温热犯肺了,或者燥热伤肺了,它兼有表证,这个时候实际上对于桑叶来讲,是它疏散风热和清肺润肺的一个综合治疗。对这个病证的综合治疗。

所以这个是桑叶作为一个疏散风热药的基本特征。就是在临床用来治疗表证的时候,要兼顾它的清润之性。如果不兼有肺热或者燥热的时候,单纯的表证比较重的时候,它的作用并不很明显,所以一般不用。这是第一个功效。

第二个功效就是清肺润肺,清肺就是治疗肺热咳嗽,润肺就治疗肺燥咳嗽,尤其适合于燥热咳嗽,在表证兼有的时候它可以用。单纯的肺热咳嗽没有表证,或者燥热咳嗽,今后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里面用桑叶,主要是用它清肺润肺的(功效),用来治疗肺热咳嗽或者燥热咳嗽,当然可以配伍相应的药物。

第三个功效,它能够清肝明目,当然就可以治疗肝热目疾,就是目赤肿痛。这个就是有很好的对应。但是桑叶自古以来强调它在清肝明目的同时,它对肝肾还有一点滋养作用,所以它对眼科疾病的治疗不完全都是肝热引起的。肝肾亏虚,肝肾阴虚,或者肝肾的精血亏损,引起了视物昏花、视力降低,桑叶也可以。

常常和一些滋补药补肝肾的,比如说和黑芝麻配伍就是一个古代的经验方,桑麻丸。当然也可以配伍其他,比如说枸杞子、菟丝子这些都能应用。所以在桑叶的应用三,就是说它的主治除了一般的肝热目疾以外,后来还谈到了,最后一行肝肾精血不足的眼目昏花,视物不清。

那么为什么有这个用途呢?那么应用三的第一行后面,它不但能够清肝热,它有甘润益阴,它略有一点滋养肝肾之阴的(作用),那么也就是桑叶为什么历来药味当中有甘味的原因,因为它兼有一点滋养作用,符合甘能补的这个范畴。所以它辛是能发散,苦是能够清泄,这个甘是它能够滋养肝肾,在眼科病当中。

所以在古代对桑叶这方面还很强调,比如说宋代的《图经本草》就是说把桑叶拿来做成丸剂,长期的服用,或者代茶来饮用,那么令人耳目聪明,就把它作为一个保健,养生保健(药)。现在也研究,桑叶其实能够对一些老年性(的)很多疾病有预防保健的一些效果。

所以我们这个参考资料上有这个相关的一些内容。当然这个都是说明它滋养肝肾,虽然不强,我们没有在功效当中把它讲出来,它确实存在的,也是我们为了理解这个甘味,还有理解主治当中的肝肾精血亏虚的这一类眼科病证为什么要用桑叶,这都是一体的。

另外要说明一点,就是现在有人提出桑叶又可以平肝阳。这个确实对于现在的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它不是一般的肝热,当然治疗头晕头痛,可以用清肝来解释。但有的可能是属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确实桑叶有一定的作用,所以加上也是可以。

所以同学们可以在清肝明目后面加上一个平肝。我们现在之所以没有加,是因为桑叶本身功效比较多了,已经有四个方面的功效,加上没有注明的益阴这个功效五个,再加六个了。再加上它平肝,虽然有,但是作用并不是很强,所以加上去可以,不加也可以。因为功效,我们反复强调,是主要的、是常用的。

我们每一味药的功效里面记载的内容一般都是不完整的,这个一定要有这样一个观念。因为我们是学主要的,入门以后我们再来提高。不是每一味药的功效就只有我们书上这几种,每一味药都有其他的功效,我们没有把它列出来,可能相对比较次要一点,有的可能并不是很次要。在这个前面,比如麻黄的止咳作用,我们就没有列出来。

麻黄其实还能够治疗腹痛,我们就没有专门再列一个了。比如李东垣很多治疗脘腹冷痛的一些方里面,什么麻黄温中汤、麻黄豆蔻丸,就来治疗这个脘腹的疼痛。现在研究它对于胃肠道的平滑肌有很好的解痉止痛的作用,和现在的药理也是吻合的。它不仅仅是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对胃肠的平滑肌它也有解痉止痛的作用。那个前人用不是乱用的,那是他有实践基础。但是这些对于麻黄不重要了,都列出来确实太多。所以我们就要有这么一个基本的观念。

所以大家写一个平肝,打一个括符,可要求可不要求。它也可以治疗肝阳上亢,所以这个我们在73页第一行,对肝热引起的头痛头晕本品可以与菊花、石决明同用。其实菊花、石决明也是平肝的药。这个头晕头痛可能是肝热引起的,也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这些方都适合。

下面还有凉血止血,这个也是此外,我们也不要求,那要求就更多了。对于一些血热妄行,它有微弱的止血作用,尤其是肺热的咳嗽如果痰中带血,那么在发挥它清肺润肺止咳的同时,它又可以缓解咳嗽痰中带血的这个出血症状,那也是常常用的。但因为它止血的作用不强,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此外里面,作为大家参考的一个内容。这是关于桑叶的功效应用。

另外桑叶常常用蜂蜜来炮制,那就叫炙桑叶或者蜜炙桑叶。蜜制了以后它这个润肺的作用就更好,对于一些燥热咳嗽,所以医生常常用这种炮制了的桑叶。但是其他情况还是用的生的。

【菊花】

下面菊花,菊花在疏散风热,清肺热,清肝明目和平肝方面和桑叶非常相似。在治疗外感风热,尤其是外感风热兼有肺热咳嗽,另外温病初起或者肝热目疾,或者肝阳上亢,头痛眩晕,或者因为肝肾阴虚引起的视物昏花,视力降低,这个肝虚目疾,在这些方面不但相似,而且常常相须为用。

比如说治疗温病初起兼有肺热的咳嗽,桑菊饮,既有桑叶又有菊花,作为主药。所以它们从总的方面都是相似的,而且具有相须的这样一个配伍关系。所以我们前面学了桑叶,后面这个菊花就不过多的来重复。

这两个药不同的地方,第一桑叶有润肺的作用,菊花没有,所以对于肺燥或者燥热咳嗽,常常用桑叶,不用菊花。所以桑杏汤、清燥救肺汤里面没有。另外桑叶凉血止血,如果把它作为一个不同点的话,菊花没有。

但是菊花有一个功效桑叶没有,什么呢?清热解毒。那么我们书上把清热解毒也是放在此外,在其他的教科书放在正文功效的后面。这个清热解毒也可以用于热毒疮痈肿痛,为什么我们把它淡化了?一个是内容太多,大家记起来压力很大。

菊花的清热解毒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菊花和野菊花相比,我们后面清热解毒药当中要学野菊花,那么野菊花的清热解毒明显的优于我们家种的菊花,这个菊花是我们家种的,家种的这种菊花。所以如果治疗热毒疮痈肿痛,在临床上一般的医生都会开野菊花,很少有人开这个菊花。所以基于这样的临床实践,我们就把菊花的清热解毒的功效淡化。

所以剩下来要求的功效,桑叶、菊花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了润肺以外。另外两个不同的功效互相都(放)在此外当中。这样子如果我们学了,要求比较桑叶菊花的异同,这个就很好比较了。相同的都能够疏散风热,能够清肺热,能够清肝明目,能够平肝阳。那么相应的病证我就不一一说了,书上都有,不同的刚才也谈到了。就这么比较,非常简单。

菊花在用法里面就提到了疏风热适合于用黄菊花,清肝平肝明目适合于用白菊花。因为这个菊花入药这个花瓣有黄的、白的,白的就称为白菊花,黄的就称为黄菊花。当然菊花最好的,浙江是个主产区,浙江以杭州为集散地,所以称为杭菊花。当然安徽也有很多地方的菊花很好,比如以滁州为核心的为集散地称为滁菊花;以亳县就是那个英雄毫杰的毫下面少一横,那个亳县那个亳菊花;歙县的歙菊花,等等,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最好的就产在浙江、安徽一带。

那么我们书上说的菊花,要注意分黄白,仅供参考。因为古代文献当中有人(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这个陶弘景就提出来,白菊花长于治疗肝风,就相当于平肝清肝的了。那么《药品化义》贾九如的,就认为黄菊花长于清肺热,这个和我们教科书比较类似。

但是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他的观点刚刚相反,他认为用来清肝明目这些要用黄菊花,用于治疗肺热,疏散风热要用白菊花。所以古人就没有统一。我想区别是很小的,所以在临床上可能这样来分黄白,必要性不是很大。但是我们也是按照比较通行的观点,在书上有这么一句,仅供参考。实际上在临床当中并没有严格的执行。

近年来菊花,根据古代文献当中它能够通利血脉,常常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治疗的辅助或者作为保健,也有好处。所以菊花也是一个很好的保健品。所以也认为它对肝肾有一点滋养作用,这个也是它甘味的原因,也有甘。它因为也能够滋养肝肾,很微弱。但它可以用于肝虚目疾,最典型的就杞菊地黄丸,地黄丸当中加枸杞子、菊花,就是这样的应用。这是关于菊花的内容。

蝉蜕

【蝉蜕】

下面蝉蜕。蝉蜕是一个动物药,就是昆虫这个黑蚱,就是我们校园歌曲里面唱那个知了,那种昆虫它在羽化的时候脱落的皮壳。什么叫羽化?因为它这个外面的壳是角质状的,没有伸缩性,它长呢就要靠把这个外壳脱掉一层,长大一点,然后再脱掉一层,再长大一点,最后这个翅膀长好了,它就能飞了,这个就叫羽化。从幼虫变成成虫,这个过程,叫做羽化。

脱落的这种角质状的外壳,那种带一点黄褐色的,那么一个很薄的很轻的。它是蝉这种动物蜕下来的,所以有的又叫做那个退,进退的退,有的又叫蝉衣,蝉这种动物蜕下来的外衣、外壳,所以有的又叫蝉壳、蝉衣、蝉蜕。

蝉蜕也是一个典型的疏散风热的药,或者发散风热的药,它既能解表,也能清热。所以它的疏散作用或者发散作用也不强,尽管可以用于风热表证和温病初起,但是单纯的也用得不多。应用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它的一个特征,这个特征也是能够利咽喉。那么前面的牛蒡子,用来治疗表证和温病的卫分证的时候,也是要考虑它的利咽喉。

但是牛蒡子是通过疏风热或者解热毒,治疗咽喉的肿痛,利咽消肿。而蝉蜕主要是在这个外邪犯肺,肺气不宣,肺主声音,出现了声音嘶哑,或者发音困难。所以在本草学上把它这个特征叫做利咽开音,声音的音,开音,就恢复肺气郁闭了以后的声音嘶哑。所以它们同样都兼有利咽喉的作用,但是咽喉不利的表现有区别。所以在表证当中,兼有声音嘶哑、发音困难一般都要加蝉蜕,而且还要作为比较重要的药。

当然如果没有这个兼症用一点蝉蜕也是可以的,毕竟它有疏散风热的作用,也会增强这方面的效果。这是关于蝉蜕的疏散风热。透疹,那么它和薄荷一样,当然没有那么强的发散作用,它也可以解表也可以透疹,两大功效。

另外清肝明目,也可以用于肝热目赤的障翳。障翳是眼科当中特殊的一个术语,那么我们这里可以简单的记成目赤肿痛,或者肝热目疾。翳就有遮挡的意思,在眼科里面,凡是好像视力被什么东西遮住了的一般称为翳;那么障,就是好像隔住了,挡住了。一个是在里面,一个是在外面,有这么一点点区别。实际上有时候又在混用。这个其实是眼内的一些疾病。

在很多中药书上,就说蝉蜕是明目退翳,就是进退的退,明目退翳。这个来源于法象药理学,所以我们现在把它改掉了,也是为了和桑叶、菊花一样,便于同学们记忆,都把它叫做清肝明目。治疗的就是肝热目赤肿痛,肝热目疾,这个没有错的。

但是前人为什么强调明目退翳?主要是用于这个眼翳,这个眼翳实际上就是现代医学当中的角膜溃疡,其实就是一些炎性的溃疡。通过它的清肝作用,慢慢地这些炎性的溃疡愈合了,视力完全正常了,其实它就是一个清肝作用。

前人认为蝉蜕就是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掉下来,蜕下来的,脱落下来的。翳又是(在)眼的外面,当时就认为是不是有一个什么膜把这个视力遮住了,蝉蜕利用它能够外脱、蜕这种自然特征,法象药理把它推导好像它也是把这个眼翳把它退掉了,其实它完全是通过清肝,并不是让这个翳膜把它退掉了。这个蜕掉是它这个动物羽化时的一个自然现象,这个蝉蜕的明目退翳来源于法象药理学。

所以在很长的时间内,在本草学里强调它和其他的治疗肝热目疾的药的表述不一样,其他都是清肝明目,它是明目退翳。所以我们知道了这样子,两个都可以,你说它明目退翳没有什么不对,现在,尽管不是把它退下来,至少它能够治疗眼翳,恢复视力,这个疗效是肯定的。只说为什么有那样的一定要用退翳没有必要,不是必须用那个术语。

另外息风止痉,当然它主要就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就包括了破伤风,尤其是小儿惊风用得非常多。因为它本身小儿惊风往往是外感,有时候高热生风,它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疏散风热的药物,肝经风热。所以我们这个今后专门讲这个息风止痉的药,再可以联系起蝉蜕这些药物再来介绍。根据不同的肝风内动证可以作相应的这种配伍,这个具体的配伍都是属于常规性的,没有什么很典型的。

需要说明的一个问题,在很长时间以来,蝉蜕治疗小儿夜啼,小儿晚上哭闹不安,这个小儿夜啼把它放在了息风止痉的那个主治的内容里面,很多书都是蝉蜕可以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的,什么破伤风,小儿惊风,小儿夜啼不安。那么就给人一个错觉,尤其是我们初学的同学,好像小儿夜啼也是一种肝风内动,这就完全错了。

那么古时候前人不能很好的解释,为什么蝉蜕能够治疗小儿夜啼?有的人公然就要解释,那么也是用法象药理学的,说蝉这种动物白天在树上鸣叫不休,到了晚上它就安静了,一点声音都没有。那么小儿晚上闹了,在哭闹不安,给这个蝉蜕用了,他就会跟蝉一样,晚上安安静静的。这个也是用这个自然现象来解释这个药的作用。

其实我们现在才发现,蝉蜕有比较明显的镇静作用,就相当中医的宁心安神。这个小儿夜啼不安是一种心神不安,当然这个由于严重疾病引起的比如说腹痛,那么夜啼不安当然就要有针对性的治疗,就不能够来安静,那个贻误了病机。一般有的是习惯不良等等,实际上用它宁心安神,也就是用它来镇静。这个药和息风止痉药把它区别开来。

你象五版教材、六版教材里面都是把它混在肝风内动的主治里面,这个很多人不理解。其实这个也是正常的现象。所以我们就把这个治疗小儿夜啼不安放在此外,说明是现代研究它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如果你要再定一个宁心安神未尝不可,完全是可以的。这个在用法用量上没有什么特殊的,就不管了。

前面这些药都是我刚才所说的,典型的或者比较典型的疏散风热药,或者发散风热药。之所以典型,它在疏散风热的这个功效里面对应的有风热表证,有温病的卫分证,这是一个特征。

第二个特征呢,它兼有清热作用,又是清热药,它既是解表药又是清热药。最典型的就是牛蒡子、桑叶、菊花,和蝉蜕。当然薄荷也常常用于温病的初起,也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尤其是以皮肤病,热性的,这个薄荷外用,或者咽喉的一些热证,它也可以表现出一定的清热效果,所以它也是比较典型的。

那么后面的就是不典型的,这一类的药严格讲来是药性偏于寒凉的解表药,在临床上治疗表证,风热用,有的可能风寒还用的更多,风寒证也用。但是温病卫分证应用的例子不多,主要的区别就这点。或者它没有很强的清热作用,当然也有清热作用也很强。主要是它不典型,就是它是发散风热药,它并不专于风热表证。有的药风寒表证比风热表证用的机会还要多一点,但是药性偏于寒凉的,所以这个要特殊一些。

蔓荆子

【蔓荆子】

那么这个后面还有五味药,第一个75页的蔓荆子,因为这种植物它是蔓生的,蔓生状,它成熟的果实,成熟了就象那种豌豆大小,黑色的很轻的一种药。蔓荆子是这一章里面比较次要的药,大家就作一般的了解,主要的就记住它的功效,疏散风热和止痛。这个药疏散风热一般,它主要的特征是在疏散风热药当中唯一的一种有明显止痛效果的药,疏散风热药里面兼有止痛作用的药只有这一味药。

在发散风寒的药当中兼有止痛作用的药,羌活、防风、细辛、白芷、藁本、苍耳子,至少六种,很多。所以止痛作用是发散风寒药很重要的一个兼有功效,这一类的药第二节只有这一味药,所以常常考试的时候考这一个知识点。以下药当中兼有止痛作用的主要是?那么记住功效就行。

所以这个药不但用于风热表证,很多风寒表证的头身疼痛常常和发散风寒的药,这个在古方里面应用比这个风热表证多。因为头身疼痛主要见于风寒感冒,寒邪凝滞收引主痛,所以一般的风热表证和温病初起头身疼痛有的并不明显,或者比较轻,而风寒表证比较重,而且更常见。如果要用来缓解疼痛,那么这个蔓荆子当然用于风寒证比风热证的机会多。

另外它的止痛作用除了表证,风湿痹证,什么胃痛它都可以用。这个风寒痹证,或者胃寒疼痛,是一个应用相当广泛的一个止痛的药。这个药非常单一,就是解表和止痛,抓住它止痛这个功效,就成了。

这个药很轻,煎熬的时候一般都漂浮在上面,要捣破,那么它是飘的,打不中,不容易捣破,但捣不破效果又不好,所以有时候把蔓荆子炒一炒,让它裂开。这个炒的目的没有其他的,就是便于煎煮。所以我们书上有生用或微炒用,前面,微炒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葛根

【葛根】

下面一个重要的药,葛根,它来源于豆科植物,野葛或者甘葛这两种不同的豆科植物。这是很长的这种藤本植物,可能同学们见过,有的那种家具,那种藤家具,藤沙发、藤椅或者用藤编的一些其他的,这个茶几这一类的。直径有三四毫米那个灰白灰白的,那就是这种植物的藤。把它在开水里面烫了,把面上的皮去掉了,就用它的藤直接作为工艺品或者作为家具,这个是中国很古老的一个工艺品,藤家具就是来源于这个。

那么葛根就是用它的根,切片了以后,当它刚切开的时候是白的,颜色是白的,而且有比较多的这种淀粉,粉质也比较重,所以有的把它叫做“粉葛”,就是粉性比较强。因为微微有一点淡淡的甜味,所以有的又叫做甘葛。

这个葛根的第一个功效,解表退热,它有很好的退热的效果。那么我们这里为什么不说疏散风热?笼统的称为解表,就是我刚才讲的,这个葛根,不管风寒感冒的发热或者风热感冒的发热,它都有解表退热的效果。所以在临床上应用的时候并不专于治疗这个风热表证,尤其是在古方,在金元,唐宋到明清这一段时间用的葛根,基本上都是把它和一些发散风寒的药配伍在一起,治疗外感风寒的发热。

另外葛根作为一个解表药,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治疗项强,这个强弱的强,这个地方读[jiang],就是这个项部不灵活,不能够自由的转动。比如有的同学感冒了以后,在项部出现了项强,那么有同学在后面叫自己的名字,那整个要转180度才能够跟后面的同学说话打招呼,这个头调不过去,转不过去,那么这个症状就叫做项强。葛根对于外感兼有项强的,它能够除项强,这是它一个很重要的特征。

在过去常常认为这个是邪气痹阻,这个经气不通,失于濡养,出现的这样一个症状,那是传统的解释方法。但是这个疗效是非常肯定的,现在药理学的研究发现,这个项强很多学者认为是颈部的浅表的毛细动脉处于一种痉挛状态。在风寒感冒当中经常出现,风热感冒出现了项强的比较罕见。

所以在张仲景的方当中,葛根常常是用于外感风寒而有项强这样的症状的患者。那么如果是外感风寒表实证,那么就在麻黄汤的基础上加葛根,葛根和麻黄同用,这个葛根汤;如果是外感风寒的表虚证,就在桂枝汤当中再加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

那么这个主治证都是风寒,没有风热的。所以葛根治疗表证能解除项强的这个很显著的特征,往往是用于表寒证,表热证里面刚好用的非常少或者没有用。所以这个笼统的说一个解表退热,不管寒热其实它都能用。风热表证用了行不行?完全行。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寒凉的(药),风热表证能用的。但是相比较而言,它可能还不主要。

农民采收葛根

另外葛根近年来常常用于高血压引起的项强,那也是一种动脉的痉挛状态。现在就说它能够扩张血管,解除这个痉挛,所以有这个作用。这个前人观察历史非常悠久,但是得到了现代研究的一些证实。这是葛根在解表方面,为什么称为解表退热,就是这样来的。

还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常常把葛根的这一个作用称为退热解肌,或者解肌退热,而且不用这个表字用肌字,那么我们也是把它改掉了,也是回避了解肌这个术语。因为真正要把解肌讲清楚,可能我要至少花10分钟,在课堂上,而且讲了以后,同学们刚刚初学反而引起一些混乱,记也记不住,记住了也没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因为葛根的解肌来源于明代陶节庵的《伤寒六书》,它里面有个柴葛解肌汤,因为这个方名就有解肌,所以后人为了体现这个方的特征,所以葛根单味药的功效也认为解肌。陶节庵的解肌和前面比如说张仲景、陶弘景、李时珍、张元素他们的解肌都不一样。他把表证当中又来分三个阶段,好像葛根最适合表证的第二个阶段,就是感冒一二天或者二三天以后,这个时候的表邪开始入里化热,好像从皮毛到了肌肉。

在这个时候感冒二三天以后开始入里化热了,葛根是最佳的应用时机。所以他把葛根在这个阶段用,认为是解肌。那个邪气没有在皮毛了,已经在肌肉了,它是用这种形象的解剖的部位来提出了葛根的解肌。我们如果在同一个章节里面,前面桂枝有解肌,这里葛根又有解肌,完全含义不一样,所以这个没有必要。所以我们回避解肌这个术语,就笼统称解表退热,这样是有好处的。

透疹,这个和其他象蝉蜕那些没有两样,一个是解表,一个直接透疹,用于麻疹初起,这个不多讲,因为现在临床价值不大。

第二个生津止渴,生津本身就是对口渴的一种治疗作用。口渴就是胃的津液不足,不能上承,不能润养口腔。出现口渴,从中医学当中,一个是因为热邪伤津,津液不足了,那么要清热生津;另外一个阴虚,本身津液是阴的一个部分,阴液不足了,这个时候要养阴生津。另外是由于这个脾的升发受到了一些制约,失常了,不能很好的输布津液,那么这个时候往往可能要健脾补气,要升发脾气,使这个津液更好的上承,在这些情况葛根都能用。

最常用的是有热邪,它本身偏于寒凉的,它也有一点清阳明胃热的作用,能够清热生津。阴虚的配伍补阴的药,它也能用。如果是脾虚不能很好的敷布津液,出现了口渴,葛根也可以和补气的黄芪、人参、党参这一类药,在古方里面也是能够使用。所以它应用非常广泛。

现在不但用于一般的热病口渴,还用于消渴。消渴是以糖尿病为主的口渴多饮,当然不完全是糖尿病,我们这里不多讲。那么葛根在治疗这个糖尿病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消渴,常常是一个很重要的辅助药。

那么也要分类型,看是气虚,是阴虚或者胃热?还要看它在肺,在肾或者在脾胃?不同配伍相应的药物。所以它是一个应用很广泛的生津止渴的药,可以用于多种与口渴有关的症状或者疾病。所以葛根有一个甘味,这种生津就是属于补虚的范畴,所以很强调这个甘,本身也与它的滋味有直接的联系。

另外升阳,这个升阳就是升举脾的阳气,或者说清气,升举的脾的清气。我们在中医学基础里面学脾主升清,脾的很多功能都要在脾能够升清的状态下,才能够正常的发挥。如果脾不能升清往往就出现脾气下陷,脾气下陷除了出现下垂的一些脏器,或者脾虚的其他的一些症状以外,有时候就出现了腹泻和一些脏器下垂,不能升举脏器,不能很好的运化水湿。

葛根主要用于脾虚清阳不升的久泻不止,比如说以后我们要学的七味白术散,它和白术、人参这一类药一起使用,本身它是脾虚的,葛根没有补脾的作用,要和补脾的参术这一类配伍,它辅助那些补脾的药来升举脾胃的阳气,有利于腹泻的治疗。这种情况常常用煨葛根,我们前面讲炮制的时候,煨了以后它升阳止泻的作用可能就有所增强。但它不是直接的收敛止泻,它是通过升发脾胃的清阳之气,增强脾运化水湿的功能,这样来达到缓解泄泻的。

由于在《伤寒论》里面葛根与黄连、黄芩配伍在一起,有一个很有名的方,芩连葛根汤,黄芩黄连葛根汤。那么葛根在(与)黄连、黄芩配伍以后,不是升阳止泻,因为这个芩连葛根汤在《伤寒论》里面是太阳阳明合病,它还有外感表邪,有发热的症状。是用葛根来解表退热,用来治太阳的邪气,里面的芩连才是治阳明的这种湿热。所以葛根的升阳止泻,是脾虚久泻,而不是外感的泄利,外感兼有泄利。

但是在很多书里面把这两个证,脾虚久泻和芩连葛根汤主治的这种湿热泄利,或者兼有表邪的湿热泄利把它放在一起,那么一般都认为,这个治疗湿热泄利也是在升阳,这个不对,它在两个方里面它的临床意义是不一样的。脾虚久泻是用来升举脾阳,脾胃清阳之气的;在治疗痢疾是用来解表退热为主的。这是关于葛根的基本内容。我看剩下的内容,讲不了一味药了。

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还有二三味药。

(0)

相关推荐

  • 中药特点归纳

    (1)解表药复习: 1.能宣通鼻窍的有:细辛,白芷,辛夷,苍耳子. 2.能清肝明目的有:桑叶,菊花 3.能温肺化饮的是:细辛 4.能平冲降逆的是:桂枝 5.有"夏月麻黄"之誉的是: ...

  • 中药学—解表药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发散风寒药 麻黄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 1.     风寒感冒.本品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65 牛黄 钩藤 地龙 天麻 僵蚕 全蝎

    65 息风止痉药: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 牛黄: 下面开始介绍第二味息风止痉的药--牛黄,牛黄这个药材它是来源于黄牛.水牛以及其它的比如说西藏高原的牦牛,甚至于野生的牛类,它的胆囊或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45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45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01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01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68 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补气药:人参 西洋参 党参 太子参 黄芪 68 补气药:人参2.西洋参.党参.太子参.黄芪 我们开始上课了,关于人参,前面介绍了它大补元气和补脏腑之气方面的一些功效和应用,那么我们谈到在我们这个教科书 ...

  • UC头条: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65 牛黄 钩藤 地龙 天麻 僵蚕 全蝎

    65 息风止痉药:牛黄.钩藤.地龙.天麻.僵蚕.全蝎.蜈蚣 牛黄: 下面开始介绍第二味息风止痉的药--牛黄,牛黄这个药材它是来源于黄牛.水牛以及其它的比如说西藏高原的牦牛,甚至于野生的牛类,它的胆囊或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4 茵陈蒿、金钱草、虎杖,温里药概述

    提要: 茵陈蒿汤,茵陈蒿就作为一个君药,配伍栀子和大黄,就这三味药.是治疗多种湿热黄疸,包括黄疸性的肝炎. 黄疸多数是湿热的,但有的热象不明显,湿浊比较偏盛,舌苔比较厚腻,但是不发黄,口也不渴,舌质也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45 温里药:附子 干姜 肉桂 吴茱萸【一点资讯】

    第45 讲 温里药: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 前面介绍了温里药的概述部分,那就是一些共性的东西,我们现在就介绍温里药的一些大纲要求的药物. 第一味药,附子.附子和前面祛风湿散寒药当中的川乌或者乌头,是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化湿药总论

    化湿药:概述 化湿药过去叫芳香化湿药.去掉"芳香"二字有两个方面的理由:一是和解表药的两节相似,教材的中药都是以功效分类,所以分章节的术语都应当是中药的功效. 辛温解表.辛凉解表中 ...

  •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 31 生地 玄参 丹皮 赤芍 水牛角 紫草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玄参 牡丹皮 赤芍 水牛角 紫草 31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水牛角.紫草 下面我们介绍具体的这一节的六种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的品种也非常多.其实我们在此之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