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炎实用经验:运动分析、选穴、针法及放血
肩周炎的治疗,我们先要做一个准确的运动分析,大体判断在经筋和肌肉这个层面上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根据运动受障碍的体位,你先想到它,然后摸到它,再刺到它,解决它。肩周炎它有很多的别名,比如“凝肩”、“五十肩”、“漏肩风”,都是从肩周炎的临床表现上来叫的,而且中医在很早就有有关肩周炎此类疾病的认识。中医认为,人过中年阳气虚弱,正气渐损,肝肾不足,气血虚弱,营卫失调,以致筋脉肌肉失去濡养,遇有风湿寒邪外侵,易使气血凝滞,阳气不布,脉络不通故发本病。在中医的认识里,肩周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两个。1、正气内亏:“七七肾气衰”,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或劳逸过度,或病后体弱,致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中藏经。五痹》曰:“肾气内消……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随其所惑,而众痹生焉”。2、邪气外侵:居住潮湿,中风冒雨,睡卧露肩等,均可致外邪内侵,寒湿留滞于筋脉,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侵淫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如金元·张子和《儒门事亲》曰:“此疾之作,多在四时阴雨之时,及三月九月,太阴寒水用事之月,故草枯水寒如甚,或濒水之地,劳力之人,辛苦失度,触冒风雨,寝处潮湿、痹从外入。”又如明《普济方》曰:“此病盖因久坐湿地,及曾经冷处睡卧而得。”治肩周炎疼痛方乌骨藤,黄芪,金鸡儿根、竹节伸筋,古方活血散,猪脚1只。将上药洗净后与猪脚同放入砂锅内炖汤,熟后加食盐调味,食肉喝汤。该方可祛风行气、温经散寒,治疗肩周炎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疗效颇佳。
针灸疗法每个肩周炎都不是一个处方一套穴位,而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变化包括同一个人治疗的过程中所取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辨证实治""因人因地因时治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个特点,只要辩证准确取穴恰当,常常一针下去疼痛立刻缓解。第一个:阳陵泉这个穴位针对的是患者肩部疼痛点不明确又有活动障碍的肩周炎。若是有明显痛点可以按经络辩证分别取用其他穴位治疗效果更佳。第二个:条口也就是传统的条口透承山这个穴位是老前辈们用了多少年的传统穴位,这个穴位针对的是五十岁左右肝肾阴虚筋失所养阳明气虚筋失温煦都会出现肩部的不荣则通和活动障碍,因此肝肾阴虚和阳明脉虚才是肩周炎发病的真正内在病机。第三个:鱼肩穴此穴在鱼际穴下一点针对的是肺经循行线的肩周炎也就是肩前部疼痛,因其对应肩部又是经脉所过主之所及所以每用必效。第四个:三间穴此穴是针对辩证属阳明经的肩周炎治疗效果最佳。第五个:后溪穴这个穴位是针对肩后部疼甚则疼痛牵扯到肩胛者的肩周炎疗效最佳。其实有这几个穴位一般常见的肩周炎就是小菜一碟了很简单很实用不会针灸的朋友们可以找到穴位后在穴位上用比较尖锐的物体刺激它同样可以起到治疗治愈的效果。针灸甲乙经一学就通¥67购买推拿疗法(1)舒筋活络法:此为混备手法。肩周炎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右手全攀若力,从手腕部开始,由肘、肩推抚至颈部,由上肢、肩内例至外佃、后侧,依次报抚,反复施术20余次。(2)滚揉法;肩周炎患者仰卧或坐位.医者用滚法或指揉法施术于思侧肩前部及上肢内侧,反复数次,配合患肢外展、外旋活动。再取卧位,医者一手握住息肢肘部,另一手在肩外侧或腋后部施用该揉法,并嘱息者做思肢上举、内收等活动;再让思者仰卧,医者用滚揉法或指揉法在思创胸外上部、肩前部滚揉,然后让患者坐起,配合患肢后伸活动。(3)点按穴位法:患者取坐位,医者点按合谷、曲池、缺盆、肩船、肩贞,肩部、肩井、天宗、曲垣、阿是等穴,使局部产生酸胀感。(4)环转播肩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后,一手挟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做环转运动,幅度由小到大。然后,一手托起前劈,使息姻肘屈曲,前臀内收,思侧手由健肩绕头顶、息肩、面前反复环绕10次。同时,另一手拿捏患肩。(5)上肢被动后扳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稍前方,一手握住思馏腕部,以肩顶住患者思侧肩前部,根肮之手将患管由前方扳向背后,逐渐用力使之后伸,反复4—5次。(6)背后拉臂法:医者站在患者健佣稍后方,一手扶健侧肩患者上身前屈,另—手握住患侧腕部,从背后将息肢向使侧牵拉力,加大活动范围,以患者能忍耐为度。(7)提抖法:医者站在患者患侧肩外佣。双手握住患肢碗部稍上方。将患肢提起,用提抖的方法向斜上牵拉,牵拉时要求患者先沉肩屈肘,医者缓缓向斜上方串拉思肢,活动幅度逐渐增大,手法力量由小到大,注意用力不能过猛,防止意外发生。一、肩周炎的运动分析我们根据他哪个动作疼痛,哪个动作受限,先做一个运动分析。如果不能上举,到后面痛的时候,我们看后面,摸一下大圆肌小圆肌(在肩胛骨外侧附着点这里)可能会有压痛。如果不能背伸,我们在前面,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点这个位置,因为这里短了所以不能背伸,这些位置你找到一些僵硬的肌肉。最难搞的是后期的已经不疼了,但是僵硬了,肌肉变短了,他告诉你,我的肩膀已经不疼了,只是紧了,举不上去了,这种最难搞 。这是冻结肩了,这个时候要重点在解筋结这个层面下功夫,调气、调血、调经筋,一定要在经筋层面上下功夫,这个有时候很难做的,一定要根据他哪个体位哪个动作受限来准确的做一个运动分析。这是第一个层面的治疗。还有第二个、第三个层面的治疗。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疼痛的病人,如果他是很寒的身体,清除排掉阴寒之气,让阳气恢复肯定是首选的,体质的问题肯定是首选的。这个我就不专门讲了,因为我们在疼痛课里面已经讲得很清晰了。二、选穴用针肩关节疼痛的话,肩周炎,一般主穴是取健侧的肾关穴,加侧三里、侧下三里,一般我选的时候会压一下看有没有压痛。还有一些细节可以做得好一点,比如根据肩关节疼痛的痛点所在的经络,在有病变那边的远端加一个牵引针,这也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我们前面还讲过反后绝穴,如果一个人肩关节不能往后翻,就扎对侧的肾关和同侧的反后绝穴,扎完以后病人就能抬高了,所以导通法里面的牵引针大家别忘了。有时候临床治疗的时候,为了显示高超技术我们就扎一针,而且不扎痛的地方,但是有时候也会让你很丢脸,你一针下去,当时好了,别人觉得你很厉害,然后第二天来了还是那样,再来一下又没事了,结果回去又那样。这种很无奈啊。为什么会这样?大家一定要注意一下我之前讲的三个层次九个小环节,一定是某个环节没有处理好。这个时候一定要把筋结处理好,肯定是这块出问题了。我们用任何一招的时候,一定要放在整体的框架下去运用。我相信大家会经历过这个阶段。三、放血有些肩周炎、肩关节疼痛有典型的瘀血指征,比如说晚上睡觉的时候特别特别痛,一翻身就痛醒了,白天的时候就缓解一点。肩周炎要放血首选在上肢,先找到痛点在哪条经络上,在同一经络区域去放血。比如说肩周炎痛点在大肠经这里,就在大肠经上去找瘀络,循经去找瘀络。有时候上肢找不到瘀络怎么办呢?就在下肢的同侧找瘀络放血。有些时候放血效果能快的什么程度?上肢一条胳膊都很痛,我们在腿上找到明显瘀络,一扎进去,血一放出来,几秒钟的时候肩膀就不疼了,一定要看一下有没有瘀血指征,有的话才要去找瘀络,在哪里去找呢,就根据我说的这个线索去找,找到扎了放完血就管用。这个非常重要。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又称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给予止痛药对症治疗,或者局部注射消炎镇痛液,严重者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此病主要有针刺、艾灸、拔罐、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及外敷等,疗效优于西医治疗。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中医又称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中老年人,又称“五十肩”,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西医治疗肩周炎主要给予止痛药对症治疗,或者局部注射消炎镇痛液,严重者手术治疗。中医治疗此病主要有针刺、艾灸、拔罐、针刀、推拿、中药内服及外敷等,疗效优于西医治疗。患者杨某某,男,45岁,由于常年劳作,不避寒暑,劳累受凉后出现左肩关节疼痛难忍,抬举、后伸功能受限,左手不能触摸到前额,不能自主穿脱上衣,病情严重时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在当地西医医院诊断为肩周炎,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氯唑沙宗片对症治疗,效果不佳,并且药物引起了恶心、厌食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西医给予肩关节局部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药物组成有醋酸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维生素B12注射液。一周一次,共注射5次,虽然患者疼痛得到暂时缓解,仍诉左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完成日常工作。当地西医要求其手术治疗,解除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的无菌性炎症,患者惧怕手术,遂来我科就诊治疗。患者就诊后,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系统的查体,确诊患者是由于素体虚弱,感受风寒湿邪后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此病属于本虚标实,应当给予中药内服固护脾胃、温阳益气、祛风除湿、活血化瘀。配合针刺、艾灸、拔罐、针刀、推拿以及中药外敷,综合治疗。选取左侧肩髃、肩髎、肩贞,配以曲池、外关、合谷,阿是穴等穴位,给予针刺治疗,针刺时注意“得气”,以患者耐受为度,接通电针,给予连续波治疗。选取五年陈艾的艾条2根,一根分为5段,充分点燃后放于艾灸盒内,患者俯卧位,给予大椎、左侧天宗穴附近艾灸治疗。治疗过程中不断巡视患者,避免针感过强引发晕针,避免艾灸过热引发烫伤。针刺、艾灸结束后,给予局部穴位拔玻璃火罐,交替运用闪罐法、走罐法和留罐法,以不起水泡为度,操作时注意火源,同样避免烧烫伤;或者给予梅花针局部叩刺放血,真空气罐抽吸叩刺部位的“瘀血”,做任何有创治疗时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引发交叉感染。推拿时,先用轻柔类手法放松肩关节周围紧张的肌肉肌腱和韧带,再给予摇法、扳法、拔伸法等等,牵拉肩关节周围粘连的肌腱和韧带,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促进无菌性炎症物质的吸收。推拿时切忌暴力操作,否则会加重疼痛,引发患者的抵触情绪。重症者给予针刀治疗,根据弓弦理论,对影响患者活动最重要的肌腱和韧带进行疏通和剥离,促进气血流通,直接解除粘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闭合性微创疗法。自朱汉章老师创立针刀医学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针刀医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治疗体系,值得推广和借鉴。患者在院治疗结束后,一定要嘱咐患者坚持功能锻炼,最常用的有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移动,上肢尽量高举,举到最高处坚持2分钟,做好标记,以后接着锻炼时要不断提高上举的高度,循序渐进,切忌急于求成。给予当归、川芎、细辛、鸡血藤等中药研成粗末,用布包严不渗漏,微波炉加热,给予肩关节周围热敷也能起到很好的疗效。经过上述中医疗法综合治疗,患者病情较前明显好转,对科室人员表示了感谢,也对生活和工作充满了热情。患者避免了因为西药引发的副作用,也不用去担心做手术引起的各项并发症。说明中医治疗肩周炎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优于西医。当“韩医”和日本汉方如火如荼的发展时,当端午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韩国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时候,我国对于中医药和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的缺失,确实让人心寒。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中医如何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被更多人接受和认同,是我辈一生应当思考和实践的问题。肩周炎是一种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为主的慢性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本病属于中医“漏肩风”的范畴。1风寒闭阻型症状: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肩部沉重,遇寒痛甚,得温则舒,舌质淡,苔白,脉紧。治法:疏风散寒,温经通络。验方验穴1.麻黄10克,制川乌6克(先煎),制草乌3克(先煎),黄芪30克,僵蚕12克,片姜黄12克,羌活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2.取肩井、肩髃、肩贞、大椎、手三里、外关、腕骨穴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3.取肩井、肩髃、肩前、肩贞、天宗穴,用三棱针点刺放血,再加拔火罐,每次选两个穴,交替使用。2寒凝血瘀型症状:肩关节冷痛,遇寒加重,痛有定处,局部疼痛剧烈,呈针刺样,拒按,活动受限,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验方验穴1.黑附片6克(先煎1小时),当归15克,土鳖虫12克,丹参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细辛3克,桂枝10克。水煎服,每日1剂。2.取曲池、尺泽、肩髃、肩井、合谷、阳陵泉穴针刺,条口透承山,用泻法,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3.按摩疗法:取合谷、经渠、少府、内关、后溪、中渚穴,每穴按揉30~50次,每天按摩1次,30次为1个疗程,可持续治疗3~4个疗程。3气血亏虚型症状:肩部酸痛麻木,肢体软弱无力,肌肤不泽,神疲乏力,或局部肌肉挛缩,肩峰凸起,舌质淡,脉细弱无力。治法:益气养血,祛风通络。验方验穴1.人参12克,黄芪30克,姜黄9克,桂枝6克,甘草9克,白术30克。水煎服,每日1剂。2.火针疗法:局部用火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3.理疗:选用超短波等高频电磁疗法,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本法可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治验实录病例:刘某,女,45岁。患者右肩关节疼痛半年,阴天及夜间痛甚,抬举困难,活动受限,伴有手指麻木,舌尖红,苔白,脉紧。辨证:气血虚弱。治法:益气养血,祛风通络。处方:当归12克,黄芪15克,羌活9克,桂枝6克,白芍9克,鸡血藤15克,丹参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针灸治疗,条口透承山,深刺不留针,局部用火针点刺。治疗5天后,症状减轻。治疗20天后,症状消失。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肌肉、肌腱、韧带、滑液囊等软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简称肩周炎。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邪,造成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功能障碍,故称之为“露肩风”或“漏肩风”。属中医“肩痹”“肩凝”等范畴。此外还有“肩凝症”“冻结肩”等病名。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患者,故又称“五十肩”。因肩关节囊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以肩部疼痛、功能活动受限为其临床特征。五旬之人年老体弱,肝肾渐衰,气血虚亏,筋肉失于濡养,加上肩部过度劳伤,若受外伤或风寒湿邪侵袭,易致肩部经脉不运,气血凝滞,致血不荣筋、寒凝筋脉而变生诸症。肩关节周围炎的发病原因,一般认为是在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加之肩部受到外伤、积累性劳损、受凉等因素的作用后,未能及时治疗,肩部功能活动减少,以致肩关节周围组织炎症反应,出现肩痛、活动受限而形成本病。其主要的病理变化是肩关节的关节囊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的慢性无菌性炎症,肩部肌腱、肌肉、关节囊、滑囊、韧带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组织液渗出而形成疤痕,造成肩周组织挛缩,肩关节滑囊、关节软骨间粘连,肩周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进一步造成关节活动严重受限。施杞,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教授从医60年,在治疗肩周炎上总结出了自己行之有效的临证经验。
【施杞教授整肩三步九法】一、理筋手法1.揉法 患者取端坐位,将患者上肢轻度内旋,术者由外侧三阳筋经自远端向近端行弹拨法操作2~3遍;再将患者上肢轻度外旋,术者用拇指由下肢内侧三阴经自经近端至远端弹拨。在弹揉法过程中,在六条经脉中选取重点穴位,阳明经:合谷、曲池、肩髃;太阳经:后溪、小海、肩贞、天宗;少阳经:外关,天井,肩髎;太阴经:云门、尺泽、太渊;少阴经:神门、少海、极泉;厥阴经:内关、曲泽、天泉。在肩部重点揉按肩外俞、肩井、肩前、肩髃、肩髎,行回旋揉按,每穴操作6遍。(可根据患者情况加减量及增加阿是穴)。2.拿法 以拿法于斜方肌、冈上肌、三角肌筋经3遍。3.㨰法 以㨰法施于肩关节后侧,外侧,前方肌肉。二、整骨平衡法1.牵法 平牵:将患肩在外展位置上作拔伸,幅度由小到大;过牵:将患肢屈肘后上举过头拔伸;旋牵:将患肩在内收位、外展后的内外旋位和患肢反挽至后背位上作拔伸。注意拔伸的幅度以患者能忍受为限,每个方向的手法操作6遍。2.扳法 上举扳法:术者立于受术者前方,患肩上肢伸直搭于术者肩部,施术者双手交叉扶住其肩关节,缓缓上举,至患者难以耐受时,稍用力向上扳动。内收扳法:施术者立于患者背后,患者患侧手掌搭于健侧肩部,呈“搭肩式”。施术者用患肩同侧手掌扶住其肩关节,另手扶于患者肘部向内及内后扳动。外展扳法:患者坐位,术者一手按住患肩部,另一手握住其肘部向外牵拉扳动,同时作旋内及旋外动作。也可在上肢外展位,医者站于患者侧方,同上举扳法进行外展扳动。后伸扳法:施术者立于患侧,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患肢手腕徐徐向后扳动,然后屈肘,使手背贴于腰背部,将患肢沿脊柱缓缓向上拉动。3.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三、通络平衡法1.摩肩 用双手掌合抱患肩揉摩。2.摇肩 用手腕扣住患者腕部在外展位上旋转患肩;握手摇肩法:患者取端坐位,术者位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与患者握手,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小幅度环旋摇动。如同划桨样,因此又称为划桨式摇法。拖肘摇肩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位于患者侧方,一手扶住患者肩部,另一手托住肘关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旋摇动。大幅度摇肩法:患者端坐位,上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立于其外侧,双手握住患肢腕部上举,然后一手反握虎口向下抓腕部做大幅度摇转肩关节,在摇动时配合弓步与横当步的运用。如同太极推手摇法。3.抖肩 用双手握住患肢腕部,用提抖法抖动患肩。术毕嘱咐患者回家后加强针对性功能锻炼。“施氏整肩三步九法”手法,原理理筋可以松解粘连、缓解筋脉拘急,整骨手法可以调筋理骨、恢复筋骨动静力平衡,并进一步松解粘连的肌肉,通络手法可以舒筋活络、调和血脉,配合九法:揉、拿、㨰、牵、扳、拔、摩、抖、摇、整体调理,根据中医“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理论,肩周炎的疼痛主要是“不通则痛”,所以通过循经按穴疏通筋脉可以缓解肩周炎带来的疼痛。【施杞教授门诊医案】王某,女,54岁,2014年8月7日初诊。主诉:右肩疼痛1个月,活动不利。现病史:右肩痛痹多年,时有酸楚乏力,近1个月来,右肩酸痛由前而剧,日轻夜重,夜不得卧。病及右臂,活动受限。曾服消炎止痛药未解。精神不安,腰膝酸楚,便秘口干,胃纳如常。舌质黯,苔薄腻,脉细。中医诊断:肩痹病(肝肾不足)。西医诊断:肩关节周围炎。辨证分析:肝肾不足,风寒入络,经脉不遂。治疗原则:补益肝肾,活血通络。处方:牛蒡子汤加减。炙黄芪15g 党参、丹参各12g 全当归9g 赤芍、白芍各12g 生地、熟地各12g 大川芎9g 炒牛蒡12g 北细辛9g 炒羌活9g 生川军6g(后下) 地鳖虫12g 川桂枝9g 忍冬藤30g 炙甘草6g 14剂。用法: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嘱将药渣热敷患部,每日1~2次。二诊:2014年8月21日。右肩疼痛大减,夜间睡眠已安,府行已畅,腰膝酸楚仍有。8月7日方加厚杜仲12g,巴戟天12g,继进14帖,嘱加强右肩关节活动。随访:1个月后随访患者症状消失,未见复发。按语:本案为施杞教授治肩关节周围炎案,该症多从痹证论治,多专注于风寒湿邪之多少与存留,但施杞教授辨证论治此病,多认为其属本虚标实之证。指出该病发病多为半百之后,患者人到中年,肝肾渐亏,气血不足,筋骨失去濡养。再兼风寒湿入络,稽留关节,阻碍气血运行,筋脉失和,导致关节疼痛加重,酸楚、麻木以及活动障碍。方中以牛蒡子汤为基本方调和气血,黄芪、党参补益气血,羌活、桂枝、细辛温筋散寒,地鳖虫逐瘀破积,通络理伤,与理气活血药川芎、当归合用一化痰瘀二通络脉,善治瘀血阻滞经络。至于牛蒡子一味,施杞教授认为,人体气血不和,运行不畅,易导致气血瘀滞、津液凝积,进而积聚成痰,入于经络则麻痹疼痛,入于筋骨则头项胸背腰骶滞痛。牛蒡子性凉味辛苦,祛痰消肿,通于十二经络、开破痰结、导其结滞、宣达气血、滑利关节。因此,石氏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运用,且多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