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韩信:井陉之战封神,教科书级战术流传百世,为何无人能成功
韩信被誉为兵仙,一生之中打了无数场令人惊叹的胜仗,为大汉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韩信的战术千变万化,而且每换一个对手就换一种战术,让对手根本琢磨不透,其中最为耀眼的一役莫过于井陉之战,也就是被大家熟知的“背水一战”。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3万对赵国20万,他命令军队临河列阵切断了自家退路,身后是河,前面是敌人,只有打胜了才有活路,所以激发出了士兵们的潜能,从而在此绝境下打出了奇迹一战,此战蕴含着深奥精深的战术思想,堪称为教科书般的存在流传后世,但这个名满天下的战术在后续为何无人敢用,寥寥几人用了最终也是以失败告终。
历史上马谡也采用过这个战术,虽然不是背水但道理相同,他将营地驻扎在高地上,同样是切断了后路,但却以惨败告终,石达开也曾在大渡河边重演了一场“背水一战”,但最终却是全军覆没,背水一战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这样士兵在极端的条件下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所以才有创造奇迹的可能。
但还有另一种可能,人在绝境之时也会产生绝望心理,从而丧失斗志,所以说背水一战的成功概率是非常小的,韩信当时并不是被逼到绵河边的,而是他自己下令在河边列阵,用兵一向谨慎的韩信为何会选择冒这么大的风险用此战术呢,其实另有乾坤,韩信并非是赌徒心态,而是有着必胜的把握,当时的战场位于太行山井陉,核心便是井陉口的棉河,韩信部队在河东,赵君在河西,韩信的情报工作做的非常的到位,把河对岸的地形掌握得十分透彻,这是他能够成功的前提条件。
韩信首先分离出了两千兵马,脱离大部队,在其他地方暗中渡河,并且埋伏在赵军大本营不远处的山中,第2日韩信派出1万精锐先行渡河,渡河之后便背水列阵,这时候的赵军并没有选择出击,在他们看来双方实力悬殊相差天大,根本就没有把韩信这3万人放在心上,也是因此赵国失去了最好的时机,待到1万精锐列阵完毕,韩信带着剩下的2万人马渡河,并且越过前面的1万精锐,直接到赵军阵前叫嚣求战,那1万精锐则留在河边养精蓄锐。
赵军大将陈馀看到韩信如此托大,区区2万兵马竟敢与我20万大军叫嚣,便率领大军开门迎敌,韩信边打边退,在由赵国通往江边的路上必须要经过一个峡谷,韩信充分利用了这个天险,使得陈馀20万大军无法展开阵势,并且也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大大的限制了赵军人多的优势,同时也减轻了自己左右两翼防守的压力,可以集中兵力防护正面,但双方人数相差十倍。
眼看汉军逐渐抵挡不住,这时韩信下令将在河边休息的1万精锐投入战场,这1万人马以逸待劳并且都还是精锐,加入战场后逐步稳住了局势,赵军大将陈馀越打越气,想要速战速决,便下令全军出击,韩信正面的压力陡增,就是在这个时候,韩信喊出了这句千古名言,退无可退,诸君何不奋力而战,成功激起了汉军的斗志,汉军将士爆发出了巨大的战斗力,但想要靠这3万元打败20万无疑是天方夜谭,这个时候韩信埋伏在北边山上的两千士兵才是决定此役的关键所在。
由于赵军倾巢而出,大本营相当于一个空城,两千士兵迅速将城池夺下,并且在城墙上换上了汉军的旗帜,然后大喊赵王成俘虏,赵国已灭,虚张声势,另一边赵军本占据着绝对优势,但后方却传来大本营被攻占的消息,赵军士气瞬间瓦解,军队乱作了一团,这个时候的赵军已经毫无斗志,四处逃窜,韩信抓住机会一鼓作气前后夹击,最终大破赵军,不仅斩了陈馀,还活捉了赵王。
回顾这场战役的全过程,让人不得不佩服,韩信不仅用兵如神更是一个心理学大师,他的计策环环相扣,将赵军的心理防线一点一点地压垮,最终成功的抓住了赵军心里崩溃的瞬间,20万大军一旦军心崩溃,那就成了一面倒的屠杀,韩信的这招背水一战并没有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是他一环扣一环的精密部署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此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夺下城池,要想夺下城池就要将城内的赵军全部引出来,而且赵军倾巢出动自己的3万兵马能不能挡得住,所以韩信让1万精锐休养生息以逸待劳,让他们在加入战场后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更是激起了将士们的潜能,并且充分利用了峡谷地理的优势,让赵军无法展开阵型,大大削弱了赵军人多的优势,这才得以稳住形势,给埋伏了两千人马创造出“偷塔”的机会。
所以说井陉之战,韩信所使用的“背水一战”里面蕴含了一环扣一环的计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全军覆没,背水一战更不是一场赌博,而是一个奇谋,受地理条件、心理战术等众多因素影响,所以后续不能大规模的效仿,而马谡与石达开就是未认识到背水一战的核心思想,没有准备周全,就匆忙效仿韩信,注定会以惨败收场。
任何的胜利都不是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简单,不是一句口号、一个举动就能轻易改变,韩信打出如此经典的一役,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地形非常的了解,所以说任何事情要先实地去了解和证实,沉入细节,才能掌握事情原貌,更体现出了在战场上对人心时局的把握,韩信被誉为千古兵仙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