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5代表怎样一段屈辱的历史?钟楼为何一高一矮?屋顶真由23万块琉璃瓦拼成吗?圣斯蒂芬主教座堂-上

上一篇:走出童话世界,初识维也纳,地铁遇到贼,这个跨度有点大

从城市公园的西北角走出,顺Wollzeile街西行,感觉似乎越来越热闹了。在一幢带过街廊的建筑下,我们依稀听到凌乱的马蹄声并隐隐闻到一股不好的气味。向南穿过走廊,一座雄伟的建筑忽然出现在眼前,那就是圣斯蒂芬主教座堂。

教堂北侧停着一溜观光马车,马蹄声和马尿味就是这里产生的。

这座教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137年,当时巴本堡王朝的奥地利藩侯利奥波德四世(Luitpold IV,1108-1141)在与帕绍主教商讨后下令修建。最初为一座罗马式建筑,1147年主体落成,1245年完成西侧主立面的双塔和巨人门。不幸的是1258年的一场大火摧毁了除西墙外的大部分建筑,重建后的教堂在1263年4月23日得到祝圣,这一天也被定为教堂的周年纪念日。130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1255-1308)下令按哥特式风格对教堂进行扩建,在原有基础上向东扩出一大块主要为唱诗班使用,1340年扩建工程竣工并再次得到祝圣。1359年新继位的鲁道夫四世(Rudolf IV,1339—1365)试图提升奥地利的地位。他娶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的女儿凯瑟琳为妻,但没想到查理四世在《黄金诏书》中确立的七大选帝侯并未包含奥地利公爵,这引起鲁道夫四世强烈不满,也促使他下决心提升国力。他开始效仿查理四世,将维也纳建为奥地利中心,大规模扩建圣斯蒂芬主教座堂,此后还创建了维也纳大学。新的哥特式建筑将原有的罗马式教堂完全包在内部,1430年罗马式部分被拆除。今天我们只能在西侧双塔和下方的巨人门看到当年罗马式建筑的影子。

在巨人门左侧外墙上嵌着两根铁杆,它们是代表维也纳标准尺码的厄尔(ell),为市民和在此做生意的人提供了一把布匹丈量的标准尺,其中短的叫棉布厄尔,长的叫亚麻厄尔。

大门右侧教堂外墙上有个用玻璃板保护起来的“O5”标志。1938年3月奥地利纳粹党在德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地利共和政府,宣布德奥合并,组成大德意志,实际上相当于奥地利被德国吞并。维也纳的抵抗组织为了让人们记住“奥地利”这个曾经独立的国家名称,在这里用白笔写下“O5”,其中“O”代表德文字母“Ö”,5代表德文中的第五个字母“E”,组合起来成为“ÖE”,是奥地利的德文缩写。起初只是用白笔描画,颜色褪去后再描,后来干脆直接刻在了墙上。如今它被玻璃板保护起来,让人们永远铭记那段奥地利失去独立尊严的历史。

南墙东部有个日晷,据说是维也纳大学的首位天文学教授Georg von Peuerbach(1423-1461)于1451年制作,它也被认为是维也纳最古老的日晷。

教堂南北两侧各有一座钟塔,其中南塔完成于1433年,高达136.4米,一度成为欧洲第一高塔。帝国时期,奥地利境内不允许任何教堂钟塔超过这个高度。

北塔于1450年动工,原计划建一座与南塔一样高但更奢华的钟楼,结果资金断断续续,到1511年终于被迫停工。1578年不得已以一座文艺复兴式钟楼封顶,被人戏称为“水塔顶”。北塔最终的高度只有68米,正好是南塔的一半。不过,塔内后来安装了一座名为“普默林”(Pummerin)的大钟,重达20吨,是欧洲第二大摇摆钟,仅次于科隆大教堂的彼得钟。

教堂外观上另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华丽的屋顶,由23万块琉璃瓦拼成的精美图案所覆盖。其中西部大殿上方为折线花纹,东部唱诗班区域屋顶上方是几个标志图案,南侧的图案为象征奥地利帝国的双头鹰,中间的字母F.I.是当时的首位奥地利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Franz I,1768-1835)的缩写,1831年制作;北侧的两个图案分别为象征奥地利共和国和首都维也纳的标志,1950年制作。

在教堂的南墙外有个微缩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整座教堂的外观。

趁着大家体力好,我们决定先登塔再进教堂参观。教堂的南北两座塔都对外开放,不过北塔只接受提前登记的团体参观,因为有电梯,票价稍贵一些,成人5.5欧,6-14岁儿童2欧。南塔高,却没有电梯,需要征服343级台阶,不用预约就可参观,成人票4.5欧,6-14岁儿童1.5欧。据说南塔历史上曾遭遇倾倒的危险,1839年起最上方的17米开始向北倾斜,经过几次纠正和加固都不理想,甚至越来越糟。1863年,德国建筑家Friedrich von Schmidt(1825-1891)受命采用中世纪的古法建筑方式对最上方的40米进行重建,终于彻底解决了问题。现在塔下方墙上塑有他的一尊雕像,用来纪念这位功臣,他生前还被授予维也纳荣誉市民称号。

自己徒步攀爬的好处是随时可以停下来一览周围的风景。

最顶上是个观景的小屋,每个窗口都趴着几个脑袋欣赏周围的美景,这里可能是俯瞰维也纳市区最好的地方了。向东可以看到我们刚才去过的城市公园。

向南可以看到远处的卡尔教堂,右边的这条大街就是克恩滕大街。

卡尔教堂

向西看,近处的绿圆顶是圣彼得天主教堂,其右后方远处的两个尖塔属于感恩教堂,左后方远处的五个尖塔则是维也纳市政厅。

感恩教堂

维也纳市政厅。

向北可以俯瞰教堂北塔最后加盖的“水塔顶”,顶端是代表神圣罗马帝国的双头鹰标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