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扭负为正”,推动高质量发展
谭浩俊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联盟研究员
外贸出口情况好转,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高质量发展则会为外贸情况进一步好转打下坚实基础。
在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稳中向好的大环境下,外贸一举扭转了此前连续两年负增长的局面,实现了两位数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7.7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4.2%。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万亿元,增长18.7%。
外贸能够扭转负增长局面,既是一件令人高兴、令人喜悦的事,也是一件来之不易、付出极大努力的事。要知道,虽然国际经济形势比起前几年来有所改善,特别是美国、欧盟、东南亚等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随着逆全球化思潮在一些国家出现,贸易摩擦和纠纷也在增多。尤其是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和纠纷、贸易保护主义等显得更加明显。所以,中国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实现贸易的扭负为正,确实应当感到高兴和自豪,应当对外贸工作前景有更大的信心和决心。
事实也是,作为曾经的“三驾马车”之一,在前些年的经济增长中,出口一度成为“三驾马车”的领头羊,当时的中国经济也称作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外贸工作就出现了持续下滑的现象,不仅没有能力再成为领头羊,而且逐步成为拖后腿的“马车”了。尤其是近两年来,出口更是成为拉动经济增长负因素,在GDP中扮演需要“救济”的角色,需要投资和消费弥补出口留下的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外贸能够再度出现两位数的增长,怎不令人高兴呢?
外贸能够“扭负为正”,除了国际经济形势的改善之外,与国内经济企稳向好,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密不可分。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6.8%,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再提升了1.3个百分点,达56.4%。很显然,这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直接变化,也是供给侧供给质量和效率提升的表现。不仅如此,中西部和东北三省进出口增速显著高于全国整体。其中,西部12省市外贸增速为23.4%,超过全国增速9.2个百分点;中部6省市外贸增速为18.4%,超过全国增速4.2个百分点;东北三省外贸增速为15.6%,超过全国增速1.4个百分点,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结果,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北三省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结果,也是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的体现。所以,进一步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从上游领域改革逐步转向下游领域、从重点领域转向全部领域,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提升非常重要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从2018年的形势来看,国际经济形势仍面临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特别是逆全球化现象的出现,必然会进一步加大贸易摩擦和贸易保护。所以,必须未雨绸缪、早做应对。而要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做好自己,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由高增长向高质量转变。特别是外贸工作,必须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推动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高质量发展促进外贸工作的高质量运行,不断提升中国经济和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首先,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在国际形势的关注中,不仅要关注经济形势,也要关注政治形势,不仅要关心全球形势,也要关注局部形势,不仅要关注与我国有较大贸易往来国家和地区的形势,也要关注与我国贸易往来不是很多、但很有潜力的国家和地区的形势,从而能够依据形势变化,及时做出调整与优化。尤其不能出现在形势变化面前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的现象,更不能出现对形势没有分析和预测的问题。
其二,要立足自身抓关键问题。外贸形势好不好,能不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最关键的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看我们的产品,看我们企业的竞争力。如果企业仍然象过去一样寄希望于通过廉价劳动力、靠薄利多销,竞争力会越来越小。未来的竞争,重点在技术、在核心竞争力、在成本控制上。很显然,推进技术创新和效率提升,是外贸工作能否创造新优势的关键。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应当在提高外贸出口含金量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升。
再者,要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再创辉煌的关键,也是中国外贸能否重拾竞争力的关键。外贸工作的竞争力,只能是依靠发展质量的提升来取得。反过来,如果外贸竞争力提升了,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增多了,也会对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断走上新台阶。所以,必须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使高质量发展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总之,外贸出口情况好转,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高质量发展则会为外贸情况进一步好转打下坚实基础。如何有效处理好外贸工作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让外贸工作能够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认真思考和做好的一项工作。
谭浩俊【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