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劳动者在快乐中感受“劳动最光荣”
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又已到来,每当此时,诸如“劳动最光荣”等内容的口号,也纷纷出现在各种媒体,成为舆论导向、宣传目标、努力方向,成为“五一”最亮丽的风景线之一。伴随着“五一”的各种庆祝活动、表彰活动,也会把“劳动最光荣”等口号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宣传和推广。
就宣传本身来说,这些口号没有任何问题,也都是颇具正能量、正效应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才能让这些口号的正能量、正效应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而不会产生负能量、负效应、负作用。要知道,再好的口号、再动听的语言,如果没有相应的环境做支撑,就会成为空话、套话、假话,就不可能使正能量、正效应得到发挥。
就“劳动最光荣”而言,能不能在激励劳动者、鼓励劳动者、影响劳动者方面产生最大的正能量、发挥最大的正效应、形成最大的正动力,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让广大劳动者有切身的感受,能够从“劳动最光荣”中获得享受,从“劳动最光荣”中有快乐的获得感。自然,“劳动最光荣”就能成为劳动者的自觉行动,成为劳动者愿意接受的一种生活方式。
事实上,不管承认与否,广大劳动者都是一直在践行“劳动最光荣”这句口号的,都是在用行动诠释这句口号的价值和意义的,是让这句口号的内涵在不断延伸与拓展的。只是,在践行和诠释这句口号时,有没有快乐的感觉,能否用快乐的心情去感受“劳动最光荣”。如果没有快乐做支撑,“劳动最光荣”的含金量就会打折扣,就会无法全面体现它的价值。
很显然,权利能否得到维护,是“劳动最光荣”有没有快乐感的最重要方面之一。要知道,权利是劳动者最根本、最核心的东西,没有权利,就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就不能得到尊重。而这,又恰恰是现实生活中漏洞最多、问题最大、最难得到落实、最容易对劳动者产生心理影响的方面。譬如劳动者的休假权,能够得到落实的就很少很少;又如劳动者的工资协商权,更多的也是摆设。而最难得到落实的,则是企业民主管理权与劳动者的参与权。尤其是国有企业,大多是少数人甚至个别人说了算,劳动者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与空间。因此,决策失误、盲目决策等方面的问题也就层出不穷。在这样的情况下,劳动者也就无快乐可言,无权利可谈,“劳动最光荣”在这些企业,也就只能是一句口号,一句只有到“五一”劳动节来临时才拿出来用一用、喊一喊的口号。
而权利能否得到维护,还表现在劳动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谁能帮助其维权、谁来帮助其维权等方面。要知道,没有维权通道的权利保护,很有可能是空谈权利。不仅空谈,而且会产生很多相反的效果。只有在维权方面没有任何障碍,损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才会越来越少。不然,就会随时发生,就会让劳动者对劳动产生厌恶、厌烦感,更谈不上“光荣”。毫无疑问,在这方面是存在比较大的缺陷、比较多的问题的。也正是维权方面不能到位,损害劳动者权利的事就会经常发生。那么,“劳动最光荣”对广大劳动者来说,就不可能是快乐的,也不可能成为激励他们的力量。
能否让劳动者在快乐中感受“劳动最光荣”,还在于能否让劳动者消除各种后顾之忧,让他们不在各种担心、各种忧虑、各种恐惧中劳动。眼下,令劳动者恐惧的方面还是很多的,譬如房价过快上涨、教育、医疗等没有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滞后,等等。我们总在怪怨劳动力成本上升过快令企业无力承受,为什么劳动力成本会上升,而劳动力成本上升又没有能够带来劳动者购买力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显然,这是与生活成本上升、生活开支增加、实际购买力下降有关的。如果劳动者的生活成本、教育成本、医疗成本、居住成本等没有快速上涨,按照这些年来劳动者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应当非常高了。可是,实际状况并非如此。收入水平提高,不仅没有能够让劳动者带来快乐,反而增加了许多恐惧和担忧,“劳动最光荣”在这些恐惧与担忧中,也就渐渐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如何减少劳动者生活的恐惧感和担忧情,也是“劳动最光荣”是否具有更高价值的重要方面。
总之,“劳动最光荣”这句口号,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下都不会失去它的真正价值。但是,其价值能否得到充分体现,则需要环境的不断优化、氛围的不断营造、矛盾的不断化解、问题的不断解决,需要让劳动者能够快乐地劳动、愉快地劳动、幸福地劳动,能够在劳动中得到享受。也只有这样,“劳动最光荣”才货真价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