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夫专栏◎阅读路遥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阅读路遥

文/厚夫

这就是作家路遥的塑像,坐落在延安大学图书馆前的草坪里。它是一尊花岗岩砌座、青铜铸身的胸像,头颅宽厚、神情凝重严肃的路遥正在茵茵如织的草坪上沉思。他面对兰蕙园,背倚图书馆大楼,左观理科教学大楼,右视文科教学大楼。置身于莘莘学子的中间,想必这是学校的精心安排。魂归故里的路遥是风华正茂的学子们的榜样与骄傲,他理应得到如此待遇。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晴雨阴云,作家路遥总是伴着第一声清脆的读书声迎来新的一天,又目送着辛劳一天的学子们进入甜美的梦乡。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路遥与萋萋芳草相伴,与琅琅的读书声相伴,也与校园里的激情与理想相伴,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啊!是的,路遥可以说成延安大学学子们的守护神与标尺,日夜激励着他们成长为一棵棵参天大树……

由于在延大工作的原因,我比外人有了更多阅读路遥的机会。自从他的灵柩回葬到校园的文汇山上后,我时不时地独自一人沿着那条熟悉的山径,来到他的陵园里,望一望他。有时,在校园里散步,或者匆匆给学生上课之前,还专门赶到图书馆前的草坪,认真地端详他一会儿。记得当年路遥去世后,我曾在一篇怀念文章中说:“我听见您沉重而坚毅的足音在宏亮地响着,透着陕北硬汉特有的豪迈与刚健,传送着历史与未来。我相信,您所实践的人生精神在更多的陕北后生身上得到延伸……”可以这样说,路遥和他的事业影响着几代陕北有志青年,而敬仰路遥、阅读路遥也应该是陕北众多有志青年的一门必修功课。

我由路遥想到了一种叫山丹丹的草本植物。它也叫山花,极普通、极朴素,开在背洼洼里,几乎没有什么果实,开不争春,败不悲秋,留给世界一股清气、一种诗境。也许它能有代表陕北这块深厚而贫瘠土地的个性,因此,在陕北人心目中一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实,路遥又何尝不是一株朴素而刚强的山丹丹花呢!他打一睁开眼就生活在陕北这块黄颜色的贫瘠土地里,始及少年,他的文学之梦就在名叫《山花》的县级文学小报上展开翅膀,而后越飞越高,翱翔于蓝天白云之上。无形的命运之绳把路遥和黄土地紧紧地联在一起,他生于斯,死后又复归于这块生长着山丹丹的土地……

在许多读者心目中,路遥是人生历程的一个役夫,精神上的苦行僧。不然,他怎会用“路遥”的意象起一个笔名,而后来这个名字又成为新时期中国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人们还会想到他的横空出世,就是为思考而生,为吃苦而生,仿佛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加缪笔下的西西弗斯一样。因此,路遥至少应具有这样的形象:一副结实而硬朗的身体,一个深沉而睿智的头颅,一双明亮而犀利的眼睛,一种永不疲倦的生命精神,同时也必须是一尊至纯至美的理想主义者的化身……

其实,这样的要求未免有些苛刻。他在世时,由于长年的伏案创作,加之身体得不到很好的调理,他显得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他的生活也十分随意、拖沓。如果走在大街上,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位穿着简朴的汉子,就是令无数读者着迷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的作者。

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路遥,又和读者心目中的“路遥”基本相吻合。我们一旦沿着他的生命轨迹,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就会发现那里如此绚丽和灿烂……

陕北是块刚健、硬朗的土地,陕北也是块梦幻者的土地。那漫无边际的黄褐色土地宛若波澜壮阔的海洋,每时每刻都孕育着新的生命和新的向往。五百年前,李自成的一杆“闯王”旗搅翻了明王朝;五百年后,无数仁人志士为共和国的诞生洒尽了最后一滴鲜血。就在这块土地上,也诞生了文学大师柳青和著名作家路遥。

路遥原籍陕北清涧县,他出生在小小山旮旯的一个农民家庭,有八个弟妹。七岁时,父亲无力抚养众多的儿女,只好把聪明、机灵的他过继给延川的伯父为儿。后来,成了名的路遥回忆说,父亲一大早就把他叫起,他怀揣着母亲准备好的干粮,整整走了两天,走了一百多里山路,才从清涧县的王家堡村走到延川县郭家沟的伯父家。当然,跟在父亲屁股后面的小路遥,绝不会想到今日这一百多里的山路,竟是自己艰难人生之路的真正起步。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他要从郭家沟走向县城、延安、省城,乃至全中国……

家道的贫寒,志向的远大,激起他无穷无尽的想象欲和求知欲,激发起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路遥在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中深情地回忆到,读县中学时,食不果腹的他听到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一号”宇宙飞船在太空翱翔时,兴奋得彻夜难眠。他站在县中学空旷的大院里,遥望夜空里如织的繁星,心想哪一颗是属于我的?……后来,在创作中篇小说《人生》,给主人公起名字时,他的第一感觉就是“高加林”三个字。

特殊地域、特殊年代的农民儿子,自卑与自傲、鄙俗与卓越集于一身,这种潜藏于骨髓的农业情结影响着他的整个一生。以至于在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作品主人公命运的设计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走入一种模式,即在坎坷的人生之路上不懈地追求与奋斗!

文学是愚人的营生。对于在黄土地上长大的路遥来说,他有的是意志,有的是精力,也有的是饥饿。他要以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柳青、杜鹏程为榜样,走自己的路。他把王卫国的原名搁置在一边,起了一个十分富有诗意和联想的名字。我们可以从中猜度出他少年发奋的决心。于是,当别人热衷于“闹革命”的时候,他却躲在图书馆和资料室一角,如痴如醉地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和大量知识杂志。等到走出延安大学的校门时,他已经换得一副度数很高的近视眼镜……

比起那些“高产”的作家来说,路遥的作品的确比较少,而且写得那么艰辛,那么缓慢。然而,他是用生命的鲜血在白纸上面画一轮红彤彤的太阳啊!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深入思考的结晶,每一部作品都是人生精神的超越。怪不得许多人总把作品中的主人公当作自己的理想寄托和精神追求!每次读罢他的作品,掩卷而思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往往就会幻化出这样一组镜头:烈日当头的黄土高坡,一个庄稼汉,浑身被骄阳晒得黝黑,嘴角干裂;他正挥鞭犁地,朝我们坚实地走来,身后留下一垄垄新翻的麦地……

在路遥生前的文字中,记录他创作的是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这部六万字的随笔,是路遥思想的提炼,创作情感的真实流露。“早晨从中午开始”,这无意识的文字排列里暗喻着什么,似乎他必然是个悲剧性的人物,生命历程要比别人短一半的距离?然而,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路遥是累死的,他把自己当作精神祭坛上洁白的羔羊,用自己生命的热血浸濡古老而厚重的土地。终有一日,那洒在黄土地上红的鲜血,会激荡起高原上不朽的灵魂!

《早晨从中午开始》里还有一段记录创作《平凡的世界》时的细节。为了准备资料和背景材料,路遥曾在图书馆里猫了一年的时间,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做了几十万字的笔记,以至于手指磨出了老茧。在动手创作的时候,他为了选择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背着行囊来到陕北的一家小煤矿招待所。当时,煤矿放了春节假,简陋的招待所里只有他一个客人。他一边啃着难咽的干馍,一边还要抵抗上下飞窜的耗子们。我曾做过一些设想,在那个大年三十的晚上,一边是爆竹声声、万家团圆,一边是鼠语窃窃、形影孤单。这时的路遥又当作何感想呢?他不想念远在西安的妻女么?不是。他不想过温馨而舒适的生活么?自然也不是。因为他深知人的生命有限,他要把一切都投入到所钟情的事业中……

路遥恪守着陕北农民特有的传统品格,在城市化的道路中,他比别人更敏锐,更痛苦,也更深刻。正因为如此,他从不愿意张扬自己的私人生活。譬如,他有一些外人看来不可思议的行为。他经常在省作协外面的马路的小饭摊上早一顿、晚一顿、饥一顿、饱一顿。就是得了肝炎的几年中,他也是偷偷摸摸地辗转找民间医生,而不愿公开上医院。

史铁生曾说人命若琴弦,对于作家路遥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路遥一生都在塑造理想世界,但他绝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竟以悲剧而结束。

记得,我最后一次看望他的时候,是在肝病治疗中心。院方照顾他,专门给他设了一间特殊病房。那时的他,跟夏天回延安治病时的情形简直是判若两人。他已经又瘦又小,满脸焦黑,在病床上蜷曲着。我感觉战栗而恐怖,感到他像一堆燃过了旺火的焦炭。好在,他虽身染沉疴,头脑却很清晰。我们交谈了一会儿,他目光突然盯住窗子看。我顺着他的目光瞅过去,原来是几只小麻雀在树林吱吱喳喳地叫着、跳跃着。看来久卧病榻的路遥多么渴望外面精彩的世界啊!

当时,我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了他的病室,但万万没想到仅仅隔了四天,路遥那根绷得太紧太紧的生命之弦终于断了,一颗光芒耀眼的行星,划过时间的河流,消逝在繁星如织的天空中。就这样,英年的路遥匆匆告别了这个世界、这个人生!

路遥的逝世,对生他养他的黄土地来说是个晴天霹雳。在当代陕北人的心目中,他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于是,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他的灵柩在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时又终于重返故土,葬到母校延安大学的文汇山上。人们还给他修建了一个环境优美的陵园,植上常青的松柏,让他那飘泊而思索的灵魂永远安息在母亲的怀抱里……

天空瓦蓝如海,黄土地满满溢溢。麻雀们在兰蕙园里嬉戏,给晨光中的校园增添了几多生机。生命如流水,万物在成长。我感受到土地的厚实、天空的博大。

岁月需要反复咀嚼才有滋味,阅读路遥是件崇高而有责任的事。我越来越感到,无论我流浪到何处,我的心永远贴着这片生长着山丹丹的黄土地……

《走过陕北》是有关陕北人文、历史的散文随笔集,在这本对陕北具有典型意义的故迹寻访并与之倾心对话的散文集中,作者以现代人的眼光,对陕北有代表意义的地域或文物触景生情,讲述历史,倾诉情怀,用睿智的思考与优美的文字加以记录,被誉为“黄土地上的壮丽诗篇,人文赤子的深情恋歌”。

(0)

相关推荐

  • 【散文】​魏海龙/​陕北,我向往的远方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陕北,我向往的远方 魏海龙 对于一片土地的喜欢是有来由的,首先必须神奇,其次必须厚重.陕北自然也不例外,这是一片神奇而厚重的土地,她让我朝思暮想 ...

  • 1990年王安忆拜访陕北,心生感叹:陕北这地方真是荒凉

    陕北是黄土高原的腹地,这里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多年前,红军在此安营扎寨,壮大了革命队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陕北不仅是中国革命的福地,也是一块充满势力的土地,在这里, ...

  • 温晨:延安文汇山上的路遥|书外杂谭

    延安文汇山上的路遥 登上一座小山,延安就尽收眼底 黄土高原朴素的橘黄色,让人 感到温暖,城市的声音像河在流淌 你在山巅凝望.聆听   登上山巅的人,名叫路遥 你走了很久,有些疲惫 你喜欢凝望这片黄土地 ...

  • 代江涛:自恋的时候像路遥 | 就读这篇

    自恋的时候像路遥 代江涛 我大概是个自恋的人,这种自恋在我很小的时候它就存在. 早晨醒来,我有种怪怪的感觉.这和我长时间崇拜路遥的文字有关,一直以来,我痴迷于<平凡的世界>里的种种情节.今 ...

  • 【散文】刘平/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的原创文学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微信号- 本刊网络所发作品,同步在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搜狐号.网易号.百家号.知乎号六大平台推送.敬请关注! 刘平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 ...

  • 路遥完成《平凡的世界》后,将手中的笔扔掉,他已用生命写尽人生

    "每一分钟都有新的生命欣喜地降生到这个世界,同时也把另一些人送进坟墓:这边万里无云,阳光灿烂:那边就可能风云骤起,地裂山崩.世界没有一天是平静的." 写出这段话的人也一样,他的人生 ...

  • 厚夫专栏◎散文:千古范仲淹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千古范仲淹 精品文化是大浪淘沙后澄出的金子,时间愈长光泽愈亮:精品文化也是一种经年佳酿,岁月愈久酒香愈醇.翻开泛黄的中国古代文学史,注目那一首首唐诗.一阕阕宋词时, ...

  • 厚夫专栏◎凝望宝塔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凝望宝塔 文/厚夫 夜甜美地滴着浓重的蜜意,它已经很深了,仍无一丝的倦意.只是子夜时分宛若雷鸣般的爆竹渐次稀落下来,守夜人们的欢声笑语也变成梦乡的鼾声.临窗远眺,但见延安这个& ...

  • 厚夫专栏◎去看那个景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去看那个景 文/厚夫 一跨进2000年的门槛,脑海里便呼地闪出一个奇特的念头,想到延长县城走一遭,不为别的,是想去看看那个兀兀孤立的抽油机.因为,那个风烛残年的抽油机下面是&q ...

  • 厚夫专栏◎榆林四记(榆林本是一旺泉,“小北京”,红石峡,镇北台)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榆林四记 文/厚夫 我惊诧于造物主的奇思妙想,把榆林城设置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头枕漠漠黄沙,脚濯片片水田,北国风情和南国色调优美地结合.上帝让那些文人墨客们搜肠刮肚 ...

  • 厚夫专栏◎李自成行宫沉思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李自成行宫沉思 文/厚夫 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 陕北米脂县出美人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就诞生在米脂县的艾好湾,这一事 ...

  • 厚夫专栏◎在成吉思汗陵遭遇暴雨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在成吉思汗陵遭遇暴雨 这里是鄂尔多斯高原. 能量充沛的阳光遍舔着每一片草地.那水分过分蒸发而泛着碱花子的地面上,闷热的空气中飘浮着灰蒙蒙的尘埃,一直伸展到天和地的相 ...

  • 厚夫专栏◎蕲王祠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蕲王祠 陕北的绥德县是个古有"绥靖德北"之意的地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相荟萃,宛如一个立体的历史画册.秦太子扶苏墓,秦将军蒙恬墓,南宋时期与岳飞 ...

  • 厚夫专栏◎可怜无定河畔骨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可怜无定河畔骨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诗人陈陶的边塞诗<陇西行>,是陕北地区历代战争残酷状态的真实 ...

  • 厚夫专栏◎散文:大风中的西夏王陵

    著名作家厚夫授权       专栏 大风中的西夏王陵 风就是这样魔幻一般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展开-- 刚游沙湖时,风和日丽,可转倏间天色就暗了下来,它设计着一种意蕴深刻的风景,等待着要去贺兰山脚游览西夏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