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专栏◎散文: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著名作家高鸿授权 专栏
怀念一位没有见过的亲人
文/高鸿
人生值得留恋的事情很多,值得怀念的亲人也很多,然而我的许多亲人却是我从未见过的。——比如爷爷,比如奶奶,比如三叔、四叔、姑姑、舅舅和远在徐州、上海的九个姨妈。是的,我出生时他们有的就去世了,有的虽然活着,由于相隔太远,没有办法联系,所以关于他们的记忆只有在父母和村人的只言片语里,很潮湿,很模糊,很无奈。
这里要说的是我爷爷。
爷爷高庭县,清末最后一个秀才,生卒年月不详。曾任职国民党某处文化专员,解放战争时期将百亩良田、千亩林场和几十间房子交给八路军,从此家里不名一文,一贫如洗,儿子三十多了还打光棍,要不是远道逃荒而来的母亲,高家一脉说不定就断在我父亲手上了。还好,父亲三十六岁上跟母亲成婚,婚后先有了姐姐,再有了我。我出生的时候文革如火如荼,爷爷没看到他的大孙子便抱着一摞文书跳下了悬崖,“畏罪”自杀了。他死后,红卫兵从我家的五尺大柜里搜出了许多线装的古书,还有落款“唐寅”“文征明”甚至“赵孟頫”字样的“牛鬼蛇神”,统统挑到村中的巷道上批斗,最后全部焚烧,付之一炬。一时浓烟弥漫,焰火熊熊。父亲大笑着说烧得好烧得好!他从此要与爷爷划清界限。他不知道那是爷爷倾其一生积攒下的珍贵墨宝,好多是稀世珍品,顶得上良田千顷,广厦万间的,可惜父亲没能守得住,让红卫兵一把火全烧光了。
听村里的老者讲,爷爷是个大善人,对长工从不苛扣,人缘非常好。他是我们村的女婿,每到年节的时候便会来给村里人写对子。谁家造屋,房梁上的字非他莫属,大家引以为自豪;红白喜事,大门上的对联和帖子也是他的专项,他被奉为上宾。爷爷死后,我们成了村里最不受欢迎的外来户,夹杂在关、白两大姓氏之间,受尽人们的轻蔑和污辱。那时爷爷一身玄紫长袍,手执一柄紫檀木扇,头带纶巾,风度俨然矣。他把家里吃不完的油分给大家,年成不好了给大家减收租金,有的交不起就不要了。家里永远都有一帮吃闲饭的人,热热闹闹的。奶奶吃馒头要剥了皮的,然后醮了蜂糖,这在村人看来是十分奢侈的一件事情,奶奶因此被认为是最有福气的人。奶奶死的时候父亲说他已记不清了,可见那时爷爷还很年青,但年青的爷爷并没有因此续弦,父子俩走过了三十多年的路程,眼见得儿子结婚,却未见孙子模样——爷爷死不瞑目!
父亲一辈子窝囊,我至今也弄不明白:知书达礼的爷爷为什么不让他读书?致使他两眼墨黑,除了自己的名字一字不识。由于奶奶的早逝,父亲至今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说是四月份的,具体哪一天,说不清楚。于是每年四月份的时候我们便会根据时间的安排给他过生日,父亲也没什么意见。由于地主身份的显赫,父亲在村里是极受压制的一类人,因此他一直很自卑,一副唯唯喏喏,缩头缩脑的样子,男人堆里很难见到他,即使到了巷中,也是远远地蹲在粪堆上看别人拉话,从不插言,顶多笑笑做为应酬。
看惯了一副副居高临下的面孔,我从小就心生叛逆,发誓不与这些人同伍。从小受他们的欺侮,我骂不还声,打不还手,只是默默地忍受着。后来,我终于出头露面了,成了“公家”的人,村里的人便全似换了一副面孔,说我遗传了爷爷的因素,能写会画的,一定有出息。口气也是讨好的语气,争着让到他们家吃饭,教教他们不孝的小子怎样做人。这些人走马灯似地到我的单位,求干啥事的都有。年龄大些的就给我回忆爷爷的一些往事,不无钦佩,不无艳羡的口气,要我把他们的孩子也带出去。
做专员的爷爷一辈子没照像,父亲在我十五岁之前也没照过像。十五岁的时候我初中毕业,拍了自己今生的第一张照片,同时也给年近五十的父亲拍了一张,成了我们今生的第一次。爷爷留下来的东西我只见过四样:一是他留在人家房脊上的书法,笔力遒劲,颇有柳公权之神韵。多年后,他的孙子喜欢书法,并在全国书法比赛中屡次获奖,喜欢的也是《神军策》、《玄秘塔》。九泉之下,爷爷若知,会作何感想?第二件东西是七十年代初期,“牛鬼蛇神”运动组从我们家的墙缝里抄出几摞黄颜色的名片,上面印着我爷爷的官衔和名号,成了我父亲窝藏的新罪证;第三件是一副五尺的柜子,雕饰花纹,斑剥得已看不出原来什么颜色。据说柜子是奶奶的嫁妆,因此没有被没收。后来我将它重新油漆了一遍,画上了牡丹锦鸡,荷花鸳鸯,成了家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最后一件是一只二尺的小木箱,据说是奶奶的梳妆箱,里面放着银元等值钱的东西。小箱子后来成了我的小书柜,伴着我走过了中学的岁月。
斗转星移。多少年后,政府的一干人马来为爷爷平反,其实已没了实际的意义。五尺的大柜尚在,花花绿绿地被油漆得呈亮,里面却全是破烂的衣物。爷爷的坟地早已夷为平地,不知道具体的位置,每年的清明或年三十,只能在一个大概的方位为他烧上一缕沉香,一撂冥纸,不知九泉之下的魂灵是否早已超脱?如果世间真有轮回,那个曾经是我爷爷的同龄人如今又在哪里?!
原载《华商报》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61300号
内容简介:《南泥湾》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50余篇散文,涉及对历史、人文、社会、自我等众多领域的多层次多角度书写,记录了作者近20年来行走的足迹,在别人司空见惯的地方发现风景,洞悉历史。作品通过对亲人及童年的追忆,弥漫着故乡的血统。作者通过对底层小人物命运的深刻描述,抒发了苍凉的悲悯情怀,触摸这个时代人性的温度,读来令人潸然泪下。饱蘸浓重的笔墨,不仅关怀温度,关怀气息,更多的是人性的思考。这些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文学》《美文》《散文百家》《海外文摘》等报刊上,入选多种版本并屡次获奖。
高鸿,男,1964年生于陕西富县。曾就读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中国人民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鲁迅文学院第十四届作家高研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长篇小说委员会委员、陕西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陕西文学院签约作家、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北文学》期刊主编。2005年开始,先后在《延河》《长城》《清明》《北京文学》《中国作家》《文艺报》《人民日报》等报刊上发表作品。已出版长篇小说《沉重的房子》《黑房子,白房子》《农民父亲》《血色高原》《青稞》,中短篇小说集《二姐》《银色百合》,散文集《遥望陕北》《走进西藏》,长篇报告文学《艰难超越》,20集电视连续剧《血燃烧》等300余万字。《沉重的房子》网络点击率超过4000余万次,被新浪网评为“2006年十大重磅经典小说”,小说多次再版,销量超过10万余册;《农民父亲》入选“改革开放三十年新闻出版署献礼作品”,荣获吉林省第二届新闻出版精品奖、陕西省第二届柳青文学奖长篇小说奖;《血色高原》在《文化艺术报》等连载后,引起强烈反响;《青稞》先后在济南人民广播电台等播出,颇受好评;中篇小说《爱情规则》获陕西省第一届网络文学大赛最佳作品奖;报告文学《到中流击水》荣获陕西省报告文学奖;散文荣获第二届“孙犁文学奖”“中国散文年会2013年度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大学语文》(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散文大系》《2013年中国最美散文》等国内多种版本。
微风轩书香社,专注签名书
赞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