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墓葬的文物众多,价值连城,专家却说:最珍贵的还是那些竹简

在2011年,江西省文物部门接到群众举报,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的一座古墓遭到盗掘。有关机关立即行动,对墓葬进行保护和抢救性发掘。没有想到,这里竟然是赫赫有名的海昏侯刘贺墓。这次古墓发掘,展现了中国目前第一流的考古水平、文物保护水平,也被列为201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刘贺在汉朝是一个特殊的人物,他本是昌邑王,在位仅仅27天就被霍光废黜,后来又被汉宣帝封为海昏侯。他虽然是汉朝的敏感人物,但因为对于朝廷并没有什么威胁,最终得以善终。汉朝盛行厚葬,海昏侯的墓葬中出土的文物,令人叹为观止。

目前,海昏侯的墓中,已经出土文物1万多件。编钟、编磬、琴、瑟、排箫等乐器应有尽有;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青铜器都是精美绝伦的;车马坑中战车5辆,马匹20匹;至于说黄金、金器更是举不胜举,连当时的五铢钱都有10余吨。但是,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专家却不以为意,他们普遍认为,在墓室中的一大堆竹简,才是最为珍贵的。

这些竹简是什么呢?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它们很可能是《论语》。可能有些读者会疑惑,《论语》作为四书五经之首,是后来科举考试必考的教材,古墓里有《论语》不是很正常吗,要是翻出所有古墓,恐怕人手一本都有可能,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然而,海昏侯墓中的论语,却有所不同。根据相关的报道,在这批竹简之中,有一枚竹简的正反两面都有字,其中一面是写着“智道”二字,另外一面则写着:

孔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

在汉代,“智”通“知”,比如海昏侯出土的竹简中,就将“知者乐水”一句写为“智者乐水”。那两个字其实就是“知道”,应该是竹简的篇名。

这意味着什么?现在的《论语》是没有《知道》篇的,而根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只有《齐论语》中的第二十二篇就叫做《知道》。也就是说,海昏侯墓葬中的竹简,不是普通的《论语》,而是已经消失了1800年的《齐论语》。

我们知道,《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籍,但并不是孔子本人所作。在孔子去世之后,他的门人将自己所记编辑成册,这就是《论语》。结果,秦始皇焚书坑儒,《论语》也没有能够幸存。直到汉朝建立之后,《论语》的抄本才重新出现。

只不过,这时候的出现了三个版本,分别是《古论语》、《鲁论语》和《齐论语》。两汉时,这三个版本都在通行,现行的《论语》主要是出自《鲁论语》系统下的《张侯论》。《齐论语》则在魏晋时期,突然失传了。

儒家学说在后世的地位非比寻常,许多学者都想找到《齐论语》,将它与现行《论语》对比。然而,人们只能从魏晋时期的何晏所著《论语集解序》中了解到,《齐论语》有二十二篇,比起《鲁论语》多了《知道》和《问王》。但是,人们也就知道篇名,却不知道具体内容。

也就是说,海昏侯墓中的《知道》篇,确认属于《齐论语》的话,我们将比历史上许多大儒,都多读一点点儒家经典。连程颐、程颢、朱熹这些人,都不曾拜读过《齐论语》。这是中国哲学的一件大事,更是儒学研究的一件大事,因此专家认为再多的精美文物,恐怕也比不过这堆竹简的价值大。金银财宝,青铜玉器,终究会成为一捧黄土,只有思想文化,才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动力。

那么,海昏侯的墓葬中为什么会出现《齐论语》的呢?虽然海昏侯死在江西,葬在江西,但他是从原齐国领地内的昌邑王府出来的,很可能由此带来了《齐论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