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十佳放给你:一位民间放映员的推荐片单
民间放映团队作为商业院线的最大补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发展很快。它们依托艺术馆、咖啡厅、酒吧或者书店,传播着大荧幕之外的独立影像。而伴随它们成长起来的一批批观众,已然成为独立电影及纪录片最大的簇拥者。这些民间放映志愿者得到的,是每次看着光影穿过观众,一排排脑袋伸出椅子靠背左右晃动时的美好感觉。而问题在于,要维持这种美好的感觉并不容易。
编者注:想要了解更多民间放映生态,查看往期文章:民间放映20年:他们是放电影的“游击队”。
▲瓢虫映像放映现场。
在东北,由肥罗负责的民间放映机构「沈阳观影」,在2018的一年时间里举办了41场独立电影放映,参展影片100余部,其中包括沈阳纪录片展,旅美青年短片联展,吴昊昊视频放映等几个专题策展。这一年的放映活动被戏称为“砍省影展”,在砍省影展一周年之际,他们回顾过往,同时也不得不宣布:砍省影展高频放映阶段结束。
凹凸镜采访到了负责人肥罗,谈一谈他的放映心得,其中的收获与失落。最后,就一年的放映影片,推荐出了十佳纪录片推荐给大家。
以下是采访全文及推荐片单
采访者:沙丘
受访者:肥罗,民间放映者
凹凸镜:去年是什么契机,你开始做放映?
肥罗:去年春天的时候我在北京的VCD影促会实习了两个月,那是一个很小的机构,我在那里学习到了影展的基本运营模式。而沈阳这边之前就有一个人做独立电影放映,我有时候也看他放的电影,不过那时候放映也中断快一年了,所以他提议由我来接手,这就是我做放映的契机。
编者注:国际影像文化促进会于2017年夏天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它致力于搭建一个观影、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向公众普及和推广艺术影像。
凹凸镜:你觉得这种民间放映形式,承载着某种特殊意义吗?
肥罗:是必然的,独立电影与观众见面始终缺少渠道。我觉得独立电影是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的,地上的那部分这几年得到了关注,影展、院线、创投都给这些电影机会,而地下电影因为题材等原因,得不到这些好处,尤其是在中国三大独立影像展都停办了的情况下,好在齐放民间放映联盟还撑着,可以为全国的观众呈现一些生猛,原生态的影像。放映活动作为媒介,为作者和观者搭线,这就很好了。
凹凸镜:你的选片有什么标准?
肥罗:前提是要有片方授权。选片是我独自完成,其实没什么标准,总得来说要尽量平衡社会性和艺术性,比如说去年做完了纪录片展就连续放映了好几场作者性特别强的剧情短片,再比如前一阵在徐童回顾放映和周浩回顾放映之间,做的是马来西亚女导演陈翠梅的回顾展。另外还要替观众考虑,有些片质量还不错,但节奏较慢,经验告诉我观众不太喜欢这种片,所以轻易不会放。放映是需要机遇的,一般是先联系好了授权,再选定时机,将其放映。
凹凸镜:过去一年做放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肥罗:最大的感受是,东北的文化氛围挺糟糕的。
凹凸镜:你放映过的100多部影片,最惊喜或喜欢的是哪一部为什么?
肥罗:最惊艳的是谭墨的《失眠》,十几分钟的纪录短片,我前后看了五六遍吧。《失眠》是谭墨关于波兰和家乡淮安的私影像,第一次看就被镇住了,纪实影像居然可以有这么强的魔力,短短十几分钟,好像触及到了很多生活中的点,但没有深入,留给观众自己去想,开放性很强,这部片和谭墨的另一部《诗的破格》都入围了去年的北京国际短片联展,感谢他们,挖掘出了这么另类且成熟的作者。
凹凸镜:听说有一次现场放映只去了三个观众?后来分析是什么原因?
肥罗:前一阵放映周浩的《厚街》和《高三》。提起这个,我现在还觉得挺对不起周浩导演,周浩回顾放映做了四场,都只有个位数的观众,宣传没做够吗?该发的都发了啊。目标人群都看过资源了?可能吧,不过很奇怪的是此前放映徐童的《算命》和《老唐头》,收费观影,结果有20人左右来看,周浩的是免费的,却没几个人,所以我猜测观众对收费放映比较重视。
凹凸镜:很多放映者会从观众那里获取继续放映的力量,你放映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时刻?
肥罗:有啊,活动办得好,我自然深受鼓舞,比如去年纪录片展的闭幕,请到了我的学长刘晓雷放映《狂热自白》,晓雷学长毕业10年了,现场也来了很多他的老师同学,那次映后交流做了一个多小时,聊得特别好,作为纪录片展的闭幕,堪称完美。放映者会从观众那里获得动力,同样也会获得压力,有时观众特别少,而且拒绝交流,我会因此感到沮丧。但事后还得积极筹备下一场,希望能一扫颓势。
凹凸镜:未来有什么打算?
肥罗:砍省影展算是告一段落了,前几天办了个一周年活动。我个人也要离开砍省一段时间了,但这个放映没有停办,只是暂时休整。
片单推荐
01 《没有电影的电影节》
导演: 王我 / 刁忠 / 耿军 / 胡力夫 / 黄香 / 贾楠楠 / 李长海 / 李鹏 / 刘磊 / 莫莫 / 相龙杰 / 刁丁成 / 黄骥
主演: 王宏伟 / 范荣 / 栗宪庭 / 金翼 / 王姝 / 雷祥生 / 石宝玉 / 刁中 / 张海涛 / 胡杰 / 邝老五 / 胡力夫 / 追魂 / 耿军 / 王海旺 / 王逸人 / 丛峰 / 梁克刚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15-08-19(世界首映)
片长: 79分钟
又名: A Filmless Festival
北京独立影像展由栗宪庭电影基金主办,创始于2006年,近年来已发展成为中国一个较具影响力的独立影像展,但该影像展的发展也吸引了当局的注意。2012年,在宋庄举行的独立影像展在开幕仅3小时后便被当局拉闸断电,观众被驱散。
在《没有电影的电影节》一片中,影像展主办者和电影基金创始人栗宪庭对着镜头聊到自己过往的经历:80年代时抽象艺术曾经一度被视为禁忌,后来大家才慢慢接受;之后当代艺术又成了禁忌,可现在也都为人所熟悉了。说起未来的计划,钱盈表示接下来的6个月将带着这些中国独立电影在北美进行巡展。
02 《失眠》
导演: 谭墨
类型: 纪录片 / 短片
上映日期: 2017(波兰)
2018-09-14(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主人公即是本片的拍摄者,长期在波兰生活的中国留学生谭墨在夜晚无法入睡,她拿着摄像机,从现实到幻想,从异乡到故乡,在漫长的黑夜里寻找无法入睡的原因。
03 《诗的破格》
导演: 谭墨
主演: Konrad Sniady
类型: 剧情 / 短片
制片国家/地区: 波兰
上映日期: 2018-09-15(北京国际短片联展)
片长: 27分钟
康拉德是电影学院编剧系的学生,对电影彻底失去兴趣之后,便想成为一名诗人,与此同时多情的康拉德与不同女人辗转于爱情和欲望的边缘,这让本已混乱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被诗集出版商婉拒的康纳德走在华沙的街头,他的命运如同街上那群为自由而战的人们一样,随风飘零没有方向。
04 《写真》
导演: 张新润
类型: 剧情 / 家庭 / 传记
上映日期: 2017(中国大陆)
片长: 13分钟
又名: Zerkalo
“我”梦到年轻时候的父亲、年迈的父亲、年幼的自己、年迈的母亲、逝世的外婆、外公在一起的时候,还虚构出父亲少年的样子,时间虽然不可抗拒,也正是他迷人的地方,我开始重塑出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这个空间内,我们可以抛却一切重逢。
05 《有一天都要说再见》
导演: 李珮毓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片长: 70分钟
二姐过世的十年后,我藉著影片梳理十年来的心情,曾经不停出现的梦境,生活裡交替的新生和死亡,都变成日常的一部分。访谈家人与拍摄生活的过程,像是慢慢地解开包袱,那些一直不敢谈的,都在过程中渐渐释怀,透过这个片子,其实像是在准备下一次死亡的来临,不管是别人还是自己的。
06 《痴》
导演: 邱炯炯
主演: 张先痴 / 张新伟 / 杨城 / 易思成
类型: 剧情 /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5-08-10(洛迦诺电影节) /
2016-04-02(香港电影节)
影片取材自右派张先痴的自传《格拉古轶事》,并运用摄影棚手工搬演和口述纪录相杂揉互动的形式,通过展现主人公的个人经历而反刍中国 20 世纪 30 年代到 50 年代的一段历史。
07 《昆1》
导演: 吴昊昊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09-03-24(云之南)
片长: 76分钟
本片是典型的作者电影与行动电影(吴昊昊命名,思想与行动经历矛盾后的统一),在片中昊昊经历大学、回忆、展望、共产主义、社会等几个片段。 大学生活的糜烂与意淫、在大学讲台上的一次演讲、走到他人的世界中去感受、批判与改造自己。
08 《表现主义》
导演:徐若涛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上映日期: 2017-03-24(云之南)
三位艺术家加入一场共囚一室的人性实验,真实在失控混乱中被迫现兴。张献民将这部影片描绘为一个封闭的集体行为。几个人把自己关在一个空间中,相互碰撞、交锋,走向暴力。此影片不是对此行为的纪录,而是参与和协助;这也不是虚构,没有叙事线,没有人物设定,众人只是按照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想象与别人碰撞。
09 《算命》
导演: 徐童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09-08
片长: 157分钟 / 129分钟(导演剪辑版)
以长卷的篇幅,中国传统小说章回体的形式,《算命》的场景随人物转徙,在不同的地域空间提供的社会背景中,让人看到小人物微不足道,颠沛流离的人生以及其中的人情世故。在这个过程中,它试图洞彻人性。《算命》对残障和社会边缘人物的呈现,从不同角度,但象《麦收》一样,充满了道德挑战的味道。
10 《高三 》
导演: 周浩
类型: 纪录片
上映日期: 2005-11
片长: 95分钟 / 138分钟(完整版)
本片纪录了中国福建省一所普通中学一个高三毕业班的真实生活。高三的生活日复一日,简单而又沉重,痛苦却也快乐。
善良严厉的班主任,紧张刻苦的尖子生,逃避生活的“差生”,执着爱情的“早恋生”,学生的父母,每个亲历高三的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超越高三的期望。影片的纪录真实、直白,透过高三生活的纪录,让人感到的不仅仅是为理想执着拼搏的浪漫,更有一种如鲠在喉的悲哀。
The End
图片、部分文字来源 / 豆瓣
编辑 / 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