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如:中秋,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中秋,中国人的文化情结
文 | 刘湘如

中      秋

中秋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此时是一年中秋季的中期,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阶段,所以通常叫仲秋。若是按照地球公转的科学因素,农历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中玉盘般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韩愈的“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有带着无尽的乡愁。

中秋节象征着亲人的团圆、丰收、富足。恰值三秋之半,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据有关记载,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差不多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国务院还把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人对于中秋节是很重视的,中国是个农耕古国,当一年中忙碌到了中秋,已经过去了一年中的一半,平时为了生活分散各地,中秋这天就是很好的团聚的日子。

一家人,一年有两个重要的日子必须在一起团聚,一是春节,一个就是中秋节。利用这个节日让大家在一起共话丰年,是亲情的体现,也是生活满足的象征。

中秋节常常又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日子,记得小时候 ,每到中秋节晚上都要玩火把,孩子们早在半月前就把火把草砍回家,把火把扎起来。到了中秋节晚上,全村的孩子都举着火把拥到村野上玩火把。

玩火把缘于一个古老的传说,他就像吃月饼一样,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月        饼

八月十五吃月饼,是极其讲究的,那是为了庆贺人民的胜利,团圆了,所以吃的很是隆重。记得小时候,我们玩过火把回家,大人们会在院子里摆上一只大方桌,全家人都围在四周,一面对着一轮皎洁的圆月,一面吃月饼,那真是一种至高的享受。吃完后,大人们还会给小孩子讲月亮的故事,那情景是极其美妙的。

现在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美丽的传说,这是属于汉民族的专有的传说……

其中关于中秋月饼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流传最广的还是“八月十五杀鞑子”的故事。

相传中国的元代统治者很残酷,史载为防止造反,规定五家合用一把剪子,十家合用一把菜刀,他们因是北方人,被中原人称为“靼子”,有造反者就写了纸条在民间暗暗传递,上写“八月十五杀靼子”,但是无法流传广远,当时是元代末年,反元起义领袖朱元璋有一个谋士叫刘伯温,他想出来一个点子,利用中秋民众互赠圆饼之际,在饼中夹带“八月十五夜杀鞑子”的字条,大家见了饼中字条,一传十,十传百,约于这天夜里一起手刃无恶不作的“鞑子。到了晚上,月黑风高,四乡六野的老百姓,都举着火把,呼喊声震天,突然向元兵发起进攻,结果起义胜利了。以后为纪念这个日子,每到中秋节晚上,大家都举起火把跑到村头上去,年复一年,就变成孩子们的节日专利了。

此事过后,家家吃饼庆祝起义胜利,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

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已经荡然无存了。

中秋节作为传统假日,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人文思想体现。中国人更人性化了。

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曾经丢失了。现在要把她捡拾回来,中秋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这些节日,是中国老百姓世世代代的节日,我们要尊重民族的传统,这就是一个重要的体现。

我夫人的家人亲戚分布于世界各地,有的在香港,有的在台湾,有的在美国,每逢节日特别是中秋节这类传统节日,从白天一直到深夜,隔省电话和越洋电话打来打去,忙个不停。

我后来知道香港人过去不过国庆,却十分重视中秋节,端午节这类传统节日,他们是中西合璧,对另一些洋节如圣诞节,复活节等也很重视。一般都要放假几天,香港人很重视生活质量,他们会利用假日到世界各地玩耍,或者全家人去周边度假和购物,进饭店时,一般都是进的大餐馆,逛大商场等等,这与大陆现在已经相差无几了。有一位从小生活在台湾的亲戚,每到中秋,就用月饼遥寄乡思,这是他们多年的习俗。她的儿子在美国,每到中秋节,从台湾和美国之间的电话打个不停,而后又都从这些地方把电话打到上海,打到合肥,还寄出一些不同地方产出的月饼以供赏月。同赏一轮明月。

亲          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在中秋节联系最多的就是在香港的岳父,九十多岁了。中秋节这天总要通话很长时间。大半个世纪之前,在大上海最繁华的外滩码头地段,矗立着一座巍峨的大厦——中国机械进出口公司。岳父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一个精神鑺铄的老人……在他身上找不见一点点历史颓废的影子,他在电话上对我说:“我这一生走遍世界,过过'天堂’一样的生活,也受过'监狱’一般的煎熬,这些年中国大陆过上好日子啊,中秋节就想念你们……”岳父有着渊博的知识,他是解放前外国教会大学毕业,精通外国文字,擅长国际经营业务。但他老了,后来就是中秋的季节,我爱人把他接回上海,我当时还住在合肥,每年中秋节,老人家都要从上海打电话到合肥来,我们在电话上互相祝福,生活富裕了,人们的亲情就显得更加重要。

古人关于中秋的诗词最多,大多是思乡或者怀念亲朋。苏轼曾写过《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且苦,不能听终泪如雨。”深沉的感情可见一斑。王建的《望月怀远》更是脍炙人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辛弃疾也写过《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这些诗句无不表达了诗人们在中秋之际无边的情怀……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小家一直在合肥和上海两地,孩子因为母亲关系从小户口回到上海,在上海读书和在上海的大学教书,有时候他一个人在上海中秋节就很想念家里,我们总要打很长时间的电话,问吃了什么月饼啦,上海的亲戚给他送了什么月饼啦等等,有时候他妈妈在上海和他一起过中秋,我们的亲情电话依然联系不断。记得有年中秋我在合肥上班,孩子发了一条短信写道:“不管中秋还是'十一,身体健康才是第一!可以把'八月十五’当'心态十五’,把十一当六一,但要让生活像中秋月光平淡,放轻自己身上的担,把名利看的很淡。”我知道这是我儿子编的短信来鼓励我。

这么多年来,生活是万花筒般的变化,而不变的依然是我们的纯净的美丽的情怀!

(原载《新安晚报》)

刘湘如

笔名老象,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国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作品千余万字,涉小说散文影视剧等。代表作《美人坡》《风尘误》《星月念》《淮上风情》《十步芳草》《朱熹别传》《当代百人》《刘湘如精品散文上下》等。作品获国内外多种奖项,被译至国外。入选《中国新文学大系》《高中语文教材》《大学语文课外阅读》《百年中国散文经典》等。

(0)

相关推荐

  • 秋天里念叨那八月十五月儿圆

    秋天好美,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是美食美味的天地.不知不觉进入中年,也就走进了人生的秋天,收获不断.活多事杂,虽然挺劳累,但总用些时间振作精神,不断念叨念叨那八月十五的月儿圆. 秋天里尝新的念头油然而生 ...

  •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亮节.团圆节等,节期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之一, 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年年中秋,岁岁月明,天上人间,共此良辰.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普及于 ...

  • 可以吃的圆月亮

    "民以食为天",中国的这句老话说出了"吃"这件事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在很多传统的节日中,这句话体现得尤其明显.例如春节吃饺子,端午吃粽子,到了中秋,自然要吃月饼 ...

  • 今天,全國各地都在吃啥?

    今天,全國各地都在吃啥?  誰最中國 文字 |「誰最中國」 圖片 |「来自网絡」 首圖 |「誰最中國」 人类为了过节,简直"丧心病狂".距中秋节还有一个多月时,各大超市里月饼就已码 ...

  • 月饼,月亮之饼:吞进嘴里,收藏在心里

    "每逢佳节倍思亲,八月十五吃月饼,现代手艺真高明,月饼还有鲜肉馅,唾沫溅来一颈颈",这是最近我在网上看到的一个小视频,是用常熟方言讲的,觉得很风趣也很搞笑.那个表演的常熟男人一边说 ...

  •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来历

    [回目录] 八月十五吃月饼的来历 传说元朝蒙古贵族统治中国的时候,对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进行着残酷的民族压迫,,并且把汉族看作是最卑贱的奴隶,每个汉人家里都住一个蒙古兵,以监视汉人.人们称这个蒙古兵为& ...

  • “小时候,和大人上街买月饼是一件开心的事。”

    又到月饼节了. 看到一则走心的中秋节月饼团购的广告,来自黄哲小弟. 小时候,和大人上街买月饼也是一件开心的事. 荔园老店在现在的西关路新华街交叉路口. 那个时候买月饼,需要排队的! 店里的人,挤的满满 ...

  • 古镇人的文化情结

    临涣新建了个古色古香的大舞台. 电影<奇迹小子>剧组借用这个场景拍戏时我去看过现场,主体架子刚完工,老滋老味的意思便很明显了. 气派不一般的大院和舞台是临涣当地企业家贺彪的"嘉园 ...

  • 中国人有木头情结,情结深处是紫檀

    中国人有木头情结,情结深处是紫檀.作为木中之王的紫檀,凝聚了千年日月的精华,是中国人潜意识中最美的东西. 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千百年来,无数的木头在学步紫檀的路上"高歌猛进". ...

  •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4-03 02:46 作者: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协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 ...

  •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 书话千年清明 作者:萧放

    作者:萧放 <光明日报>( 2021年04月03日 08版) . 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之说.清明风起,天地明洁,谓之清明. 在中华文明早期的时光里,清明是纯粹的农事节气日.后随着节俗的丰 ...

  • 中国人的文化时间——书话千年清明

    作者:萧 放(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中国民协节日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清明属于春天,古有八风之说.清明风起,天地明洁,谓之清明. 在中华文明早期的时光里,清明是纯粹的农事节气日.后随着节俗的丰富,节 ...

  • 中国人没文化自信?那是他没真功夫!

    这几天谈到一个有趣的话题:"传统服饰". 目前"汉服热"是一个持续上涨的热点,有好多人也在跟"国潮": 讲真,传统服饰真是很美. 传统服饰它 ...

  • 中国人的米饭情结

    文/ 彭薇 今年5月22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用毕生心血,帮助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米饭情结.作为最早的野生植 ...

  • 《中庸》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和人生智慧,儒家经典,但很多人有误解

    "四书五经"是古代儒家经典,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中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前面我们分享了<大学&g ...

  • 【中国哲学】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小 播 读 书 /// 03/20  2021 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给了我们两个启发 与书相伴 美好触手可及 八十一篇的<道德经>,上下传承了2000多年,被无数人分享和解读,老子的道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