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工作中快速获得老板的信赖?
据说,世界上最相互信赖的两个人是初中老师和高中老师,因为初中老师经常说,“这个内容你们以后上高中的时候老师会讲的”,而高中老师会说,“这个问题你们初中老师已经讲过了,我们看下一个”。
但我觉得世界上更相互信赖的人是我和阿楠,每当我们俩去吃饭的时候,我都跟他说,“这次你付钱吧。”阿楠都会说,“我以为这次你付”。
是的,我们就是这样相互“信赖”!
请注意一下,我今天说的是“信赖感”,不是“信任感”,最后我会解释的。
“信任度”是在直觉感性的印象下,给别人留下的理性印记。
理性的印记按照生活的逻辑来说,应该是基于大量行动和事实的判断。
但是,从前慢,可以等着日久见人心。但现在这个社会节奏那么快,如何让别人一眼看见自己脸上写着“此人可信”的标记,让别人看到你就像看到了欧莱雅——“你值得拥有”呢?
做人要踏实可靠让人信赖,对我来说就是正确的废话;被人信赖带来的好处也不需要我赘述,我们需要明白并加以锻炼的是,如何通过沟通和交流让人迅速地信赖你。
第一招,用语要严谨准确
日常的交流不像写作或者案头准备,有较为充足的时间推敲斟酌。
我们不苛求精准,但是较为准确、留有余地的用语会让对方轻松地将正面标签贴在你身上,比如“够专业”、“挺谨慎”、“很沉稳”、“有分寸”,这些标签都是信赖感的注脚。兆民以前跟我说过一件事,他说他最怕跟“仰着头”的人合作,越是仰着头说,“这事儿你就包在哥身上,哥啥事办不成?我跟你说,哥上到中南海下到居委会,没哥不认识的,你就擎好儿吧。”
你说你会信任这样的人吗?兆民喜欢的是“低下头”的人,敢于低下头并且说,“这件事情我觉得有很大的成功的可能,不过我需要跟团队商量一下,然后再给您答复。”
低下头,证明他在思考衡量,而思考和衡量难道不是做事的基本心理准备吗?
同样的,上司交给你一项工作,要求一周之内完成,你答应了,可是工作进行到了第五天,你发现之前使用的分析软件出了bug,很多数据都计算错了。
这样一来,全部工作都要推倒重来。
这时你跟上司说,“经理,完蛋了,这个软件不知道哪有问题,怎么算都不对啊,也不知道是谁当初给了这么个骗人的东西,这下肯定弄不完了。”
这时候上司说一句,“我给的,怎么了。”哼,我看你如何收场。先不说你一上来就甩锅的行为不会得到谅解,你的用语就不准确,对事件的判断也不积极。
错误回答
V
S
正确回答
这个时候你需要跟上司说的是:“经理,我们好像遇到了一些困难,不是团队的问题,我们反复研究才发现是软件本身有bug。但是请您放心,我会尽最大努力及时解决,如果给公司造成损失,我愿意负责。”
这时候,上司会从你的语言里感受到这样几个信息:
第一,事情不是人的问题,而且的确是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找到原因,不能责怪你们笨或者不负责
第二,事情还有很大的挽回余地,因此不会给你施加太大压力
第三,你敢于承担责任,有勇气和担当
但是,就你一个小职员,承担啥责任啊?
这时他不仅不会对你苛责,也许还会协助你把问题解决好。
另外还要记得,如果上司问你一件事,你一时无法回答,这时不要说“不知道”。“不知道”算得上是诚实的回答,但不是准确的回答
因为你没有经过思考,你怎么知道你是真的不知道?因为你没有经过努力,你怎么知道你不能知道?
所以,请记住,这种笼统的回答生硬而且消极,你应该说的是:“老板,请给我点时间想一下,稍晚一些给您做详细汇报,可以吗?”
没有人什么都知道,有了“不知道”的时候,恰恰给你提供了一个学习的机会,如果你能把握住这个机会,就会得到进步。
上司也会认为你是个严谨的人,做事考虑周到,因此会更加信任你。
第二招,表达要言简意赅
我们在表达的时候,要学会说重点,少说废话,让沟通变得更加简洁和高效。
如果铺垫太多,就会让人开始贴负面标签,比如“思维混乱”、“不够认真”、“肚子里没货啊”等等。而你会信赖一个“没货”的人吗?
我有一次参加节目选题会,选题会是啥意思不用我说吧?就是要报选题啊,讲新思路啊。
但是我一个同事拿出了狼人杀发言的精神,他先是把别人的选题分析了一下,然后又开始唾沫横飞地细数自己的往昔峥嵘岁月。
20分钟,我们中心主任的脸色变红又变黄,然后变白,最后忍不住大手一挥,“行了,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意见,就下一个。”选题会啊,大哥,不是总结会,总结会也不需要你这么事无巨细、无缝衔接啊。
而另一个年轻人则让大家眼前一亮。他还是个实习生,本来没有机会参会。但是他们部门正好都在另一个项目上,没法参会。
他的上司前一天给了他一份材料,让他念一遍就行了。可是他没有简单地照本宣科,材料前面每个部门都会说的套话他就没念,而是重点分析了受众人群的分布和属性,还加上了自己对年轻群体市场的心得体会,提出了合理建议。他说的话不多,但是逻辑清晰,主次得当,一下子就让场上所有人都记住了他。那我要是领导我也要听他说话啊,对这种态度我也信任啊,以后有工作我也找他负责啊!
此外我要补充的是,有时候直接表达意见就像使用枪炮,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后坐力,但是长期效应是好的,因为大家会给你贴上“这个人不藏着掖着”、“挺直爽的”、“他虽然比较直爽,但是人很靠谱”等等标签。
比如,我们集团招聘新人时,要在面试之后有一个封闭的笔试,结果最终招来的人跟面试的结果大相径庭,我觉得这不是一个合理的方式,等于把面试的结果给否定了。
难道像我们这种重实践、重个性的工种是笔试能够决定的吗?
虽然这不是我们部门的事情,但是既然我参加会议了,我还是要对得起这个座位的,我直接表达了我的意见。但是请注意,我不是乱放炮,我是有根有据的,最近两年招聘的好几个新人都有转岗经历,这种不合理是大家看在眼里的。
合理的放炮不会让你树敌,反而是在表明专业素养和负责精神。
如果是你,你愿意和一个说真话的人还是一个万金油的人合作呢?
而且,这种时候,不要绕弯子,要言简意赅。如果我说,“这个环节呢,大家可以再考虑考虑啊,我是觉得吧,有一些问题我们可以讨论讨论,是不是有必要调整一下,如果能调整就最好了,不能调整呢,我也就是提供一个参考啊,大家别见怪……”
我谁都不想得罪,实际上得罪了所有人,因为我耽误了大家的时间。我连工作的讨论都想明哲保身,你觉得我是一个靠谱的人吗?
第三招,给予对方信赖
马斯洛的理论说得很清楚,基本的生理需要之上就是安全需求,人人都需要信赖感,在一个值得信赖的安全的环境中生活,人才是健康的。如果你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那最好还是直接表达出你对别人是信赖的。
你想向部门领导请教一个问题,你不敢去说,担心被骂,那证明你也不够信任你的领导。
当然了,你上来就说,“领导,这个我不知道怎么办。”那你等于把包袱丢给了领导,让他来解决。
而如果你说的是,“领导,我觉得您是一个特别有方法的人,我想跟您学两招,您能指导我一下这个问题怎么处理吗?”
这样你不仅夸赞了对方,而且表达了对他的充分信任,想跟着学习,领导怎么能拒绝呢?
如果你是部门领导,你一样也可以表达对下属的信任,你直接说“这个报告不清楚,重写。”
那只会让下属觉得你真麻烦,但如果你说的是,“我还是非常信任你的,这个报告如果能写的更完整,数据更丰富一些,大家会更清楚地知道你的能力的。”
同样的信赖感可以大胆在各种关系之间传递,久而久之大家会觉得你愿意信赖别人,是因为你用同样的诚恳对待大家。
公园想让游客不要踩草坪,原来的标语都是“请勿踩踏”,这是不信任。但是现在很多地方都换成了“我知道你会爱护我们的”,这就是信任,戴上了信任的高帽子,你说我会轻易扔掉吗?
家庭生活中,你想让爱人去干活,你说“去擦玻璃”,这就是干巴巴的命令,只会引起反弹。但是如果你说,“亲爱的,你每次都能把高处的玻璃擦干净,这次也得靠你了。”就包含了对对方的信赖。
哼,别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一招,反正我现在擦玻璃是专家了。
第四招,减少主观评价
以前教大家聊天的时候我说过,要减少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
今天我要再强调一下,要想迅速赢得信任,就要多陈述事实信息,减少情感信息,因为前者是客观的,而后者是主观的。
多陈述客观会把判断的权利交到对方手里,即便判断错误也不是自己的问题,但是多陈述主观会引起对方的反弹,判断错误的锅你想甩都甩不掉。
比如,你刚到一个公司里,你不知道部门领导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别的部门领导可能在合作的过程中给你发了一笔奖金,你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只能说“他给了我奖励。”
你不能说他给了你“丰厚的奖励”,“丰厚”这样的形容太容易引起遐想和猜忌了
你更不能说,“他给了我丰厚的奖励,真是好人。”给你奖励和他是好人之间其实不存在逻辑关系。
而另一方面,你又将自己部门的领导至于何地呢?他没发钱就不是好人了?如果你这样说话,就会让人觉得头脑简单,离被信赖的目标越来越远了。
总结一下要想迅速赢得信赖的四个要点:用语严谨准确、表达言简意赅、给予对方信任、减少主观评价。
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要用信赖,而不是信任。
信赖比信任多了一个依赖的成分,依赖会让你更有责任感和亲切感,会让你觉得自己更有存在感和价值感。
信赖有一种双方的依存和默契,一种主动的融入和交付
我说,信任是直觉感性的印象下,给别人留下的理性印记,而信赖则是又从理性回到感性的依赖,是一种更高的境界——就像咱们之间的相互信赖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