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茶人和茶诗
在一首茶诗里,读懂中国人千年来的理智和情感。
我国既是“茶的国度”,又是“诗的国家”。文人,爱作诗,也爱喝茶,于是诞生了大量茶诗,而它们也成为文人对于茶史,同时也是对于他们自己人生的动人注脚。
在茶诗中,我们得以还原古代文人的真实品茶场景,再现他们的风流雅趣;在茶诗中,我们得以通过文人间品茗赠茶的佳话感受千年前的情谊与温度。
茶,不仅是有着独特香气的“黄金叶子”,它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茶诗,勾勒出古代文人的轮廓、速写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同时也反映着中国文化历史中千年来的理智与情感。茶及其所呈现的文化品格,是茶人文化品格的折射,也是中国文化品格的侧写。
《中国茶诗新解》知名茶人杨多杰*力作,精选唐、宋、明、清四代文人茶诗三十首,说古道今,带读者领略氤氲茶香。
浅浅一杯茶汤,盛着多少学问。本书从茶诗出发,谈人情物理,论茶学渊源,文学性与茶文化价值并重,为习茶人、好古者不可不读之书。
忙时一杯茶,闲时一杯茶。
顺境一杯茶,逆境一杯茶。
生活,就是一杯茶,接着一杯茶。
陆羽(约733~804)字鸿渐,号竟陵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唐代茶学家,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被尊为“茶圣”。
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全唐诗》载有陆羽的一首歌,正体现了他的品质:
不羡黄金罍,
不羡白玉杯,
不羡朝入省,
不羡暮登台;
千羡万羡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来。
陆羽曾在妙喜寺旁建“三癸亭”,因是癸丑岁、癸卯朔、癸亥日落成而得其名。当时正出任湖州刺史的颜真卿题名,皎然和诗,一时传为美谈。
皎然现存诗作中的名篇是《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全诗四十字,清空如话。陆羽的隐士风韵,皎然的仰慕之情,跃然纸上。
“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饮药。然丙午秋,余游武夷,到幔亭峰、天游寺诸处,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一杯以后,再试一二杯,释躁平矜,怡情悦性。”
—— 清·袁枚《随园食单》
《萧员外寄新蜀茶》
唐·白居易
蜀茶寄到但惊新,
渭水煎来始觉珍。
满瓯似乳堪持玩,
况是春深酒渴人。
《茶》
唐·元稹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
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
却喜晒谷天晴。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 ,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